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196)+番外

【为什么海贝能在夏商周时期流通,到后世却不再管用,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货币体系的变迁。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明确概念,那就是货币只是经济的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

“意思是货币并不重要吗?”

“货币怎么可能不重要, 没有货币,谁能知道东西的价值。”

“嗯, 虽然这样看, 货币的确充当的经济媒介角色。”有人想反驳其他人的话, 结果说出来的话反而验证其说法,这让他们十分纠结。

【有的货币本身并不生产价值,它只是经济体系对于消费环节的补充。

也就是说这个媒介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贝币就是类似这种存在。

随着时间过去,贝币数量跟不上人们的使用速度,加上外形不规范和易破碎等缺点,后来就被经济体系淘汰,从而失去经济价值。】

“确实,跟布匹比起来,海贝用途有限,还是布匹更好。”

布匹直到后世很多时候都能当钱用,可是海贝不行。

“因为贝币没办法一直维持自身价值,所以它最后才被淘汰。”

“那要是更有价值的货币呢?”有人想道。

【贝币之后,登场的货币是铜,其次是金银。

虽然它们材质不同,制作出来的货币款式也不同,以及价值也有高低之分,但总的来说,这三种材质的货币属于同类型。

那就是它们自身也具备价值,这是跟贝币最不同的一点。】②

“确实,贝币不能当钱后,就只剩观赏价值,不再珍稀,不像金银铜,就算不把它们当钱用,也同样有价值。”

“贝币也不能说一点价值没有,只是随着时间过去它的价值越来越低,而金银铜则不同,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因为自身有价值,所以金银铜货币比贝币更加稳定。

我们来金银铜有哪些价值,首先是稀有性,稀有性能让它们比海贝更有价值,海贝数量少会被淘汰,金银铜则不会。】

“稀有性,难道后世也没有更多金银铜吗?”

“以后世的能力不至于做不到,站在后世的角度都能说稀有,那可见金银铜总储量之少。”

诸朝古人们神色凝重,虽然金银铜稀有能维持和提升它们的价值,他们应该感到高兴。

可是得知它们总量不多,他们实在开心不起来。

【金银铜除了稀有性,还有稳定,这让它们不易腐蚀,和能保存更长时间。

它们都是矿物,本来就深埋地下千年万载,后来改变形状,也不影响它们本质。

同样是矿石,其他矿石也具备同样特质,不过跟金银铜比起来,它们数量略有不足。】

“关于金银铜的稳定,我们早就发现了,要不然陪葬也不会陪葬那么多金银啊。”

关于这点,诸朝不少古人叉腰得意。

“可不,它们稳定的后世一扒一个准,要想自己陵墓不遭罪,还是别陪葬那么多东西了。”

这话让厚葬人的得意卡在嗓子眼,他们忘了,他们拥有的好东西,其他人也会惦记。

【除此之外,金银铜还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因为它们十分美丽。

金银的话,古代除了货币外,最常见于金、银首饰。

铜的话,很多会被做成钟、鼎等厚重大气的礼器、乐器。】

说着姜叶放出各种金银材质首饰,以及铜制的礼器和乐器。

它们流光溢彩,其美丽光泽,让人迷醉。

“感觉光是看着这些东西,心情就舒畅好多,唯一缺点就是不属于我们。”

“没想到那些贵族的东西这么好看。”诸朝百姓们羡慕、惊叹。

【等到现在,金银铜被开发出更多用途,比如工业方面。

金银铜的特性,不管是导电、导热,还是延展、韧性,适用于多个领域,是十分优秀的工业材料。】

“虽然不是很懂什么是工业,但看来金银铜在后世越来越有价值,不是像贝币一样,随着时间被淘汰。”

诸朝古人们若有所思。

【金银铜之后,是纸币,纸币怎么说呢,海贝当不成货币后,还有观赏价值,纸币连观赏价值都没有多少,就算是有价值,纸质材质注定不好保存,这就注定纸币的局限性。

最早的纸币于宋朝刘娥太后执政时出现,名为交子。】③

“纸币,纸张做成的货币?这样岂不是非常好伪造?!”宋朝之前的经济学家们震惊。

只是一听,他们就发现纸币比金银铜的劣势所在。

“既然是纸,肯定会怕水怕火,不如金银铜耐造。”

诸朝百姓们皱眉,纸币,一听就不如金银铜耐用。

“纸币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比不上金银铜,可为什么后世还会出现纸币,这才是问题所在。”

比起纸币种种劣势,纸币为什么能取代金银铜等货币,才是关键。

“刘娥太后,纸币吗,也不知纸币出现,对大宋是好还是坏?”

赵匡胤已经对他之后的宋朝情况彻底麻木,也就是刘娥不是赵光义血脉,他才强忍着没对刘娥心生偏见。

“最后也只是太后吗。”武周,武曌挑眉。

她觉得既然时代以太后为名,而不是以帝王为首,那那位太后,完全可以更进一步。

刘娥不知道武曌和其他诸朝女人们说的话,要不然一定很欣喜。

此时她正抬眸看着天幕,“天幕啊,交子是否能成为我的政绩?”

是否能助她更进一步?

【不管是材质耐用还是保存等方面,纸币都比不上金银铜,既然如此,为什么纸币还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