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276)+番外

【第二个是朱佑樘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对方的死存疑,并没有明确庸医问诊的史料,但有史料记载,朱厚照曾想找民间大夫诊治自己身体,然后被内阁臣子们挡回去,以至于后来朱厚照意外落水,很快身亡。

加上意外落水而亡的死法和朱厚照武将的身体素质不符,从而衍生出各种猜测,其中一个说法就是文官们勾结太医们杀死帝王夺。权。

佐证是明朝中后期文官势大,以及一连死了两个帝王后,太医们还稳稳当差,并告老还乡,这看似没有问题,但与帝王利益不符。

哪怕新帝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是前面帝王血脉,跟前面帝王没一点感情,也总得顾及自己的安危,事实却是对方也没换那些太医。】②

“厚照?!”听到后面死的是自己儿子,原本还很难受的朱佑樘被巨大伤痛淹没,要知道朱厚照可是他仅剩的唯一儿子,身为父亲,他如何不悲痛。

更别说朱厚照的死法,居然比他还离奇,“后世怀疑的对,如果文官们心里没鬼,为什么要阻止我儿子找民间更好的大夫,要是有更好的大夫,哪怕落水,我儿也很可能不会死!”

“我最终居然是落水而亡的。”朱厚照神情恍惚。

“算了,刚好趁此机会找批新太医,真正有本事的太医。”

朱厚照顾不得为自己未来死因伤心,天幕正好为他送上文官们的把柄,他一定要抓住。

不然他就算避开了落水而亡的命运,也会有新的“死因”。

“陛下,臣等冤枉,臣等绝无此心啊!”朱佑樘和朱厚照时期的臣子们只觉得从天而降一口大黑锅。

他们恨不得捶胸顿足,你要说他们争权夺利,他们肯定认,但你要说他们弑君,他们绝对不能认,因为这会影响他们仕途和后世子孙。

“是不是你们心里清楚,为了以后能撇清嫌疑,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吧。”

为了自己和儿子未来安危,朱佑樘也打算从太医下手。

这次帝王们的行为文官们没有反对,尤其是朱厚照时期的文官们,别提多配合,生怕一个阻拦,又被后世解读出新的阴谋。

朱厚照看着他们,知道他们就算没有弑君阴谋,但什么对帝王不利,却是心知肚明的。

比如太医们,他们并不需要跟太医们勾结,只要稍微阻拦和放任一下,就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那些文臣,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弑君,还有那些太医,一连几个皇帝,居然拿他们没办法,这也太离谱了!”朱元璋震惊,并十分不理解。

在他看来,太医们第。一次诊治不利,就可以推出去斩了,就算不杀,也得赶走,结果呢,后世一群太医稳稳历经数朝,那帝王得多心大啊!

“父皇,有没有可能,不是帝王们不想动太医,而是动不了。”朱标神情凝重道。

“哼,一群文官而已,又不是武将,还不是后世帝王没有本事!”

朱元璋迁怒,为那样没有本事的后世子孙感到丢脸。

因为在他看来,臣子们好摆平的很,结果后世居然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

“父皇,不出意外,那已经是明朝中后期的事,任哪个朝代中后期的帝王,再惊才绝艳,也难扭转乾坤,您不要对他们太苛刻了。”朱标劝道。

“是啊,朝代大势,非单薄人力可以扭转。”听到朝代中后期,朱元璋沉默。

有几个中后期的帝王能力挽狂澜的,纵观历朝历代,都少的可怜。

可就算明知道这一点,朱元璋心里还是难受,因为他不想承认自己血脉比别人血脉差。

“这里面确实挺蹊跷的,从侧面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的帝王们开始失权,以至于连自己安危都无法保证。”

“是啊,就算新帝跟前面帝王关系不行,可他帝王的身份和利益,也不允许他留下那些人,可偏偏就是违反了常理,说没猫腻,怎么可能。”

诸朝执政者更倾向阴谋论。

“那些太医命真好啊,治死两个帝王,都还能安享晚年。”有人感叹和羡慕道。

“天幕已经说了这是少数情况,那些太医能安享晚年只是个例,其他朝代和时期要是治死帝王,你看他们会不会死。”

【帝王们为什么奈何不了太医们,说起这事,还和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有些关系。

朱元璋建立的户籍制度,规定必须子承父业,先不说阶级固化的问题,就说子承父业,也就是说有没有真材实料,都不耽误人家继承父辈职业,明朝太医们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不,我的户籍制度只规定了百姓、军户、工匠和贱籍,可没规定官员们!”朱元璋下意识反驳。

“就算父皇原先没有规定,也不耽误那些人子承父业,更别说父皇还帮他们消减对手,让他们上位变得更轻易。”小朱棣道。③

朱元璋下意识愤怒,却又无言以对。

“难道真是朕做错了?可朕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安稳,和咱们老朱家好,谁知道后面会起反作用。”

“父皇,我们的规定只适合一时,而不可能适合一朝。”朱标叹息。

他们老父亲操的心,实在是太多了。

“居然还有专门阶级固化的帝王,这可真是,他难道就不知道氏族的厉害吗?”诸朝为氏族头疼烦恼的帝王们无语。

他们这边想办法消减氏族力量,有的帝王倒好,恨不得给氏族添砖加瓦。

“唐朝之后氏族就不行了,更何况后面的明朝,就算有户籍规定,他们培养出来的氏族,也不可能像咱们这边氏族这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