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明朝,真的是汉人正统王朝,而不是异族政。权吗?
这让很多人难受起来,“为什么明朝会有殉葬制度?”
倒是元朝和清朝有殉葬制度,他们并不意外,也不在乎。
毕竟一个是自己家,一个是别人家,任谁都想让自己家变得更好,而不是去和别人家比烂。
“你才蛮夷!”忽必烈等元朝人跳脚道。
还不如也对他们高要求呢,这样反而让他们感受到一股自上而下的强烈蔑视。
那是华夏发展出来的数千年文明礼仪,和野蛮血。腥的元朝政。权形成鲜明对比。
至于清朝,康雍乾几个并不担心清初其他帝王的殉葬制度,因为比起担心殉葬制度,清初几代的政。权还在不在都不一定。
至于他们执政时期,殉葬制度已经废除的差不多。
“天幕,真是多管闲事。”朱元璋看着天幕十分冰冷和厌恶。
如果不是天幕,他儿子们说不定还活着。
要不是为了政。权,他早就没办法忍受天幕。
可现在,天幕居然又批判他们明朝,这让朱元璋如何不气。
姜叶并不知道自己机缘巧合打断朱元璋的动作,朱元璋某些作恶多端的儿子们死了,并且找不到凶手,然后朱元璋就打算让儿子们的妻妾为自己儿子们殉葬,反正这事他很熟练。①
结果朱元璋正打算做呢,就听姜叶提起和反对批判人殉的事。
这一刻,朱元璋别提多想让姜叶专心讲配饰材质的事。
从配饰材质扯到殉葬和人殉,难道主持人不觉得话题跑偏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①朱标死后,妻妾就被迫殉葬了。
还有人说朱元璋下旨让后妃殉葬,是为了让马皇后做好人去捞人——可那时候马皇后人早没了,怎么捞?从皇陵里蹦出来捞吗。
第十八章
“父皇,还是先看天幕怎么说吧。”朱标道。
从小乱世长大,且也被元朝思想影响,朱标并没觉得人殉有什么不对。
不过他也知道,其他人对这种事很反感,尤其是底层。
“凭什么那些元朝人能人殉,朕却不能!”朱元璋不服,这让他感觉自己输给了元朝。
“可能因为咱们明朝是汉人王朝,所以要求才比较高吧。”
朱标若有所思,跟元清比起来,大明不会输,但是跟汉唐比起来,他们大明就逊色许多。
“父皇,从今往后,只怕天下人也会想知道,咱们明朝是想做汉人王朝,还是异族王朝。”朱标深觉不妙道。
“怎么,难道他们还想造反!”朱元璋冷笑。
凭什么说他的大明比不上汉唐,他不服!
哪怕他对刘邦和李世民很喜欢,却也不想自己的大明输给他们的汉唐。
可是,就算朱元璋再不想承认,后世人心里想起的明朝,也是和元清一起并列,而不是和汉唐做对比。
【首先来说元朝,有史记载说元朝人殉是从成吉思汗开始,这里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他们之前就有人殉习惯,只是之前所为没有记载下来。
第二种就是他们是来了中原后学会了人殉,之前之所以没有,那是因为草原人数太少,人殉会影响他们部落实力,后来中原人多,可以让他们肆意挥霍。】
【但我觉得情况应该是两点解读的结合,元朝之前本来就有人殉行为,只是为了避免整体实力下降,活殉仅限于少数贵族用,后来入主中原,人殉规模才迅速扩大,要不然没有人殉习惯的元朝,不可能突然就学会人殉。
要知道中原此时已经远离人殉千年,总不可能是元朝从华夏古籍里把落后风气重新扒拉出来,但这样一来,就跟元朝空有蛮力,却没有脑子的印象相驳了。】
“噗,你们才没有脑子,我们元朝也是有读书人的好不好!”忽必烈想吐血,毕竟元朝是他建立的,他愿意听到元朝被人贬低才怪。
南宋末,成吉思汗得知元朝是自己的后代,不由哈哈大笑。
与之相反的是文天祥等人,脸色煞白,“我们后面就是元朝,我等是历史罪人!”
若不是他们太弱,怎么会让异族入主中原。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元朝真正战绩,只能说文弱的南宋,遇上凶悍的元兵是一种不幸。
【元朝入主中原后大肆折腾,所以国祚不到百年,就被重新赶出华夏。】
【自古以来,蛮夷入华夏,要么是被同化,要么是被驱逐,清朝是前者,元朝是后者。】
“同化吗。”康熙呢喃,想起自己从小到大学习的汉文化知识。
除却种族因素,他对汉文化知识并不排斥,因为汉文化高深,对他十分有利,可以让他更好治国。
“居然不到百年就又回去草原了。”忽必烈傻眼。
正高兴的成吉思汗也皱眉,“这后世子孙怎么回事?到嘴的肉都能丢。”
“不,我们不想回去草原,草原太冷了!”忽必烈等元朝君臣猛地摇头。
他们当初为什么拼死也要入主中原,那是因为草原气候骤降,不再适合他们生存,所以种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凶悍,成功入主华夏。
回想起草原,哪怕那是自己的根,忽必烈等人也不想再回去。
已经适应温暖气候,安稳生活的他们,十分眷恋华夏的安逸和繁华。
“陛下,要不咱们废除人殉吧?要不然有天幕在,臣等怕有碍国祚。”元朝有脑子的贵族小心翼翼提议。
万一在天幕影响下,他们元朝国祚比原先的更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