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谁说白月光是恶毒女配(70)

作者: 一大白 阅读记录

“梦之,我很高兴看到你成长了,你和过去的你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你的责任,你的担当,你报国的热情,让我刮目相看。”

瑾泞目光欣慰,见证了她一路以来的改变,“你一个人去读书要照顾好自己,只有你平安,才能救治更多的人。”

“嗯。”白梦之重重点头。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她的。”贺清向瑾泞承诺,一只手背在身后,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

有些不自然地对白梦之说道:“梦之,我有些话想单独对明小姐说,你去外面等我一下。”

白梦之挑眉,笑得不怀好意,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好~”

随即很知趣地离开书房,留下空间给两人独处。

“咳……”贺清清了清嗓子,先开口问道:“听说明小姐辞去女校音乐教师的工作,之后准备做些什么呢?”

瑾泞拿出熬了数个通宵写的书稿递给他。

“我准备继续用月亮先生的笔名发书,你看看这个。”

贺清接过书稿,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越看越激动,连说了三个好字。

“明小姐惊才绝艳,才华横溢,在下佩服!”

在瑾泞新创作的这篇新小说,名为——《三毛重游:百年之后的新中国》。

之前在《流浪三毛》里三毛冻死在民国的冬天,再睁眼,竟然来到一个崭新的国度。

这里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路上高楼迭起,车水马龙,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三毛穿着破衣烂衫,也没有人嫌弃他,反而热心给他吃食,不是馊饭剩饭,三毛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是他一辈子都不曾吃到的美味。

好心人将他送到警局,三毛看到警察第一反应就想跑。

曾经被警察驱逐的经历还历历在目,他生怕又被毒打一顿。

警察将他拦下,预想之中的毒打并没有来临,反而温柔地询问他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家人身在何处。

三毛想到死在西北大旱的父母兄弟,不禁悲从中来,痛哭不止,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警察最后把他送去了福利院,在这里,三毛穿上了暖和的新衣服,一日三餐都能吃饱吃好。

到这时,三毛才知道,自己来到了百年后的中国。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老师说这叫义务教育,就是国家出钱,让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竟然成为了这里孩子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

三毛在这里待得越久,受到的震撼就越多,曾经在记忆中,那些眼高于顶的洋人,竟然都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中国,想听他们传授繁荣的经验。

突然,三毛想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在课堂上举手提问。

“老师,我们打败日本人了吗?”

全班哄堂大笑,年纪最小的孩子声音朗朗:“当然了,中国早就打败日本了!”

三毛泪流满面,这一切实在是太过美好,美好的他不愿意醒来。

可是逐渐激烈跳动起来的心脏,告诉三毛,他该离开了。

再次醒来,三毛发现原本躺在冰天雪地里的自己被好心人救了,又回到了民国。

再度看到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三毛心里却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他看到了百年之后美丽的中国,更明白这样美好的明天是要靠他们双手去创造的。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于是从这天开始,三毛努力生活,立志长大后参军,为保卫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贺清看完全文,十分动容,似乎自己也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中国美好的未来。

“明小姐,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国人力量的!”

“别急着高兴,我这里还有。”瑾泞又拿出一沓文章。

贺清越看越心惊,“这……都是直接抨击日本的,明小姐你确定要用月亮先生的名字发表吗?”

如此直接的挑衅,怕是会有危险。

“当然。”瑾泞非常坚定,“曾经我以为躲在其他笔名底下,就可以相安无事,现在我发现是不行的,只有流血和革命才可以拯救中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明小姐壮志凌云,贺某钦佩至极。”贺清如同书卷中走出来的俊雅公子,温润如玉,看向瑾泞的眼神中带着不加修饰的率真与诚挚,声音清冽如泉水。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如若明小姐不嫌弃,贺某想和明小姐相伴前行,共见盛世来临的那一天,可好?”

第59章 民国才女白月光她立志报效祖国(二十二)

贺清说完这句话,心如鹿撞,砰砰直跳。

像是往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一颗石子,荡起层层波澜,忐忑不安等待着她的回答。

瑾泞扯动嘴角,清澈明亮的眼眸里带着几分歉疚。

“……抱歉,明月身已许国,再难许卿。”

贺清的爱慕之情她明白,但是却无法做出任何回应。

“贺公子你是教育家,我却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你应该找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爱人,相伴相依,明月要走自己的路,并非你的良人。”

贺清眼神落寞下来,但既然已经得到答案,他便能够劝自己放下执念了。

他仍旧微笑着开口:“没关系,在下早就预料到明小姐会拒绝,只是说出来,让自己余生没有遗憾罢了。”

瑾泞看着他,真挚道:“知识救国,科学强国,国家自强之道,端在教育。”

“贺公子你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你在国外明明有着大好的前途,却甘愿放弃,回到祖国教授莘莘学子知识,你所研究的机械工程和航空专业,将来一定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