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爱情(35)+番外
林焕眼睛睁大了一圈,她回忆了一下,在家里并没有看到过大提琴,不知道沈衡市区的房子里是不是有。
正想着,身后响起脚步声,沈衡也来了。他是来找林焕的。
见到林焕的身影,沈衡笑了起来,“让我一番好找,”他看向林焕,视线在莫至衍那里停留了一瞬,又转回去,“你是怎么寻到这里来的?”
“我自己在园子里胡乱走,误打误撞来到这的。”
“那正好一起在这里歇歇脚,来,”沈衡走到沙发前,冲林焕招招手,抬起手腕看了眼时间,“一会儿前面放烟花要不要过去看看?”
林焕跟着沈衡坐下,“好。”
“莫园主,不给客人倒杯热茶吗?”沈衡笑着看向莫至衍。
莫至衍放下手中的弓,漫不经心道:“今天我也是客人。”不过还是倾身拿起茶壶,给两人倒了茶,将杯子推到两人近前。
沈衡打量着莫至衍身边的大提琴,问道:“新得的琴?”
“周琳让人送来的。”
沈衡点点头,不知想到什么,笑了一声,说:“周琳也是有趣,每天和西洋乐器打交道,订婚宴却选了中式,宴席上的演出也换成了戏曲。”
莫至衍平日里回松市都是住在这里,最近这段时间因为把园子借给赵凯旋和周琳作为订婚场地,他不耐烦家里人来人往的喧闹便出去住了一段时间,今天还是趁着来参加订婚宴回来看看。
新人敬酒的时候周琳凑近他说给他准备了惊喜,感谢他任由她在园子里乱造。赵凯旋也笑嘻嘻地保证礼物会让他喜欢。
他以为这两人又是要出什么幺蛾子,敬酒结束后他就直接回了自己住的小楼。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了这把琴。
他又看了一眼身侧的琴,说:“也就赵凯旋这样的能跟她负负得正了。”
第20章 日记
农历六月初六,天气大晴,正是晒书的好时节。
从公司回到家时太阳还未落山,阳光带着余温烘在身上,幸亏有微风带走太阳过剩的热量,体感还算舒适。
上了三楼,阳台茶几上的书页“哗啦啦”响着随风翻动,沈衡放下公文包,走进阳台。
是温心的书,凌乱的摆放着,有的书直接摞在一起还用绳子捆着。
有一摞最另类,里面有早已泛黄的中小学发的大大小小的作文本,有黑色的牛皮笔记本,还有一沓折了角的横线纸压在作文本和笔记本之间。
他拿起最上面的作文本,薄薄的,蓝色的封面。
封面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姓名——林焕。
槐树变绿了
我把树叶编成长长的长长的辫子
系在脑后
今天我也是公主
沈衡笑了一下,彷佛看到那个爱漂亮的小姑娘长高了,被晒黑了,拖着长长的绿辫子在路上欢快地跑。
纸页又薄又脆,他小心翼翼地翻过一页。
闪电打在地上
我和弟弟蹲在麦垛后面
爸爸妈妈还没来
托着本子的手指忽然一颤。
他想起了在文具店门口坐在板凳上等哥哥的小温心。她扭过头看店里排队结账的哥哥,甜甜地对他笑,等哥哥来牵着她的手一起回家。
“回来了?”身后传来温心懒懒的软软的声音。
想来她是刚睡醒午觉。相处久了,沈衡发现,她的午觉能从午饭后一直持续到傍晚太阳落山,上半段是刷手机、追剧,后半段才是午睡。因为每次睡醒的太晚,晚上就很难早睡,恶性循环。
沈衡转过身,林焕看到他手里的本子,说:“你在看我的作文本啊?”
风吹动纸页,页脚戳在手指上痒痒的,他顺势翻过一页。
“是你的诗。”
林焕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发,朦胧的睡眼被落日的霞光刺得更加睁不开。
她揉揉眼睛走过来,“可别这样说,我这纯粹是小学生的流水账罢了。”
说罢,头凑来和沈衡一起看本子上稚嫩的文字。
停电了
蜡烛亮起来
我骗弟弟说有人因为玩火受了伤
他点点头
把火柴放回抽屉里
“林煊小时候很调皮,每天翻箱倒柜、吱哇乱叫。以前家里经常会停电,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备着蜡烛。我从小就胆子小,怕出各种状况。每到停电的时候我是最担心的,尤其父母临时有事不在家没法看着弟弟的时候,生怕他一个不慎打翻了烛台或是划着了火柴。我就编了个故事骗他,没想到真的把他吓住了,之后一直到他上小学都不敢玩火。”
又翻了几页,记录的都是和弟弟有关的事情。
“现在想来,他跟我一样都是胆小的人。以前走夜路,那时候也没有路灯,路上黑漆漆的一片。他抓着我的衣角,老是小地声问我:‘姐,你害怕吗?’其实,怕的人是他自己。”
提起往事的林焕醒了盹,兴致勃勃地一页一页翻看着。
看着陷入回忆的林焕,沈衡心里有些酸胀。她的记忆里有北辛的父母和弟弟,没有一丝余裕留给松市的哥哥和爸妈。
“虽然这些小时候的作文我都特意留着了,但是具体写的内容早就记不得了。现在再拿出来看,感觉既陌生又熟悉。”
“你那么小就开始写诗了。”沈衡说。一般小孩子写日记写作文都是努力凑字数,林焕小学就开始写小短诗在她当时的教育环境中想必也是少见的。
“这不是诗,是日记。”林焕强调着,“这是我当时的语文老师要求的。我小学是在离家最近的学校读的。学校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两个班级。仅有的两个老师也是语数外全都要教。我那时候写日记、作文特别爱记流水账,人家写几十个字一百来字就结束了,我要洋洋洒洒写两页纸。后来老师为了让我学会详略得当、把句子化繁为简,就让我日记字数控制在三十个字左右。再后来,去了镇上的学校读书后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喜欢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三言两语记录下来。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我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