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230)

作者: 蜀江春水 阅读记录

本来他们不想随军的,人老了念旧。

可是儿子说得对,他们留下来也没啥用,反而让他和阿想担心。

前几年发生的事,他们也不可能当作没有发生过。

除了村长和村支书他们,赵爷爷对其他人没有半点不舍。

想到自己的两个发小,赵爷爷回屋写信去了。

得告诉他们自己在京城安置下来了,以后有空会跟儿子回老家看望他们。他父母的坟还在老家呢,而且他和老伴的户口也还在。

赵想的户口随着他的学籍走,到时候先迁到学校,等他毕业后就落户在这房子上。

到时他家大孙子也是首都户口的人了。

不过大孙子说老家的房子要维护好,他们家的院子在走之间已经建好了。

钥匙给了村长和村支书,他们两个谁有空就帮忙照顾一下,顺便打扫一下卫生。

当然,他们家要是有亲戚来,也可以借住。不过只能是村长、村支书和他们的家人住,亲戚什么的就直接住他们自己家吧!

在这一点上,赵爷爷还是很相信村长他们为人的,把房子交给他们也放心。

地挖好了,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撒种子。离去学校报到还有两个月,今年开学的时间推迟了。

冒名顶替的事还在查,调查清楚了再开学。

他们之所以提前两个月来,是因为赵勇军要回部队报到。

所以大家都陪着他提前来到首都,这个时候来,车票也好买一些。

确实好买,不然也无法拿到四张卧铺票。

不过赵想可以抽时间去自己即将就读的学校看一看,师父说就在附近,他得把路认清楚,免得以后迷路。

陪赵爷爷去寄了信,他们又去市场买了菜,还有家里缺的调料什么的,都需要买。

一家人大包小包,从市场回来他们就开始煮饭。

厨房用具一应俱全,是师母准备的。

幸好他们还带了菜籽油,直接用它煎了鸡蛋,吃着从老家带来的面条,即使是寒冬也很温暖。

四合院没有供暖,所以在几人的房间里放着炉子取暖。

赵想借着台灯,给在老家的赵磊和赵玉写信。

两个人都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赵玉和他一起在首都,只有赵磊离家近,就在省城。

因为开学推迟,所以赵玉要一个多月后才会来首都报道。

他想当外交官,那么他心仪的学校只有一所。

也幸好他的成绩很不错,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学校。

把四合院的地址告诉了赵玉,等到他来首都时,可以直接来四合院找他,不用另外找地方等开学了。

开学后,他就可以住校,放假也能来赵想家里玩。

首都冬天很冷,他让赵玉要带厚厚的棉衣,起码比老家的棉衣要再厚一半。

就是不知道赵玉收到信后,来不来得及做新棉衣。

写好信,等着明天出门买菜时顺路寄信。

要不是今天陪爷爷寄信,赵想都忘记自己答应小伙伴给他们写信的事了。

心虚,心虚。

哼,只要他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他忘记写信这回事。

“阿想,还不睡?”

赵勇军回来了,看到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在外面敲门。

“爹爹,你回来了?快进来,给你留的饭我热着呢!”

赵想打开门,把人拉了进来。

“下次别等爹爹了,也别给我留饭,我在部队吃过了。”

赵勇军虽然这么说,但还是老老实实坐在桌子旁,等着儿子投喂。

“我知道,不过今天我们煮了腊肉饭,想着你也好久没吃了,便给你留了些。”

赵想把小锅端起来,用一块木板子垫着,这是七十年代的菜盘垫子,他让赵爷爷给他做的。

因为不占地方,邮寄时一寄过来了。

“好好好,怪不得这么香呢!”

揭开锅盖,看着里面的腊肉饭,赵勇军口水快流下来了。

“勺子。”

赵想递了一把鸭嘴勺过来。

“好吃。”

接过来就是一大勺,赵勇军脸都鼓起来了。

“离了家才知道,老家的饭菜一辈子也吃不够。”

赵勇军一口接一口,一小锅腊肉饭就这样让他吃光了。

“爹爹,在部队没吃饱吗?”

看到这里,赵想皱眉。他爹是高级军官都吃不饱,下面的士兵肯定更吃不饱了。

“还行,你也知道现在咱们什么都缺,哪怕是部队也不能让大家敞开了肚皮吃。”

赵勇军吃完最后一勺,放下勺子拿出手帕擦了擦嘴后说道。

“以后会好的。”

想到自己在视频上刷到的部队伙食,那叫一个好啊!弹幕全都在支持,还让部队的伙食开得更好一点。

国家没发展起来时,军队吃不饱。总不能国家好起来后,还让他们吃不饱吧?

每天的训练量那么大,吃不饱怎么有劲训练呢?

可是在七十年代,部队也吃不饱啊!

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大家的肚子就没几天是饱的。

赵想特意多做了一些腊肉饭,就是怕爹爹在部队吃不饱。幸好他留了,不然老爹晚上要饿肚子了。

“肯定会好的,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赵勇军伸出手揉了揉大儿子的头,他对国家和儿子一样有信心。

在没见到儿子之前,他其实也有过怀疑,但每一次怀疑都在刻入骨头里的爱国心中消散。

直到和儿子相处过后,他偶尔的怀疑彻底消失不见了。

他的儿子都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变得更好,没理由他这个当父亲会怀疑啊!

上一篇: 爱如月色尽荒凉 下一篇: 罪爱难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