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56)
既要给水田放水,也要给田里施肥,为接下来的插秧做准备。
除了插秧,还有麦子抽穗等等,全都是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蜀省一般都是种冬小麦,收完麦子插秧,反正一年四季也就冬天有几天休息的时间。
赵想年纪小,他负责家里的自留地。
该种红苕的种红苕,他还在自留地下方的坡上种了一些玉米和土豆。这是一点土地也不浪费啊!
只是种在坡上如果不天天拔草打理,很快就会被杂草覆盖,玉米和土豆再好种也不会有收成。
赵想肯定不会让杂草抢走玉米和土豆的营养,因此他天天都会去自留地转一圈,只要发现有一根杂草都不让它们活下来。
种地时,还发生了一则小插曲。
要知道山坡上是有很多杂草的,赵想要除去它们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家里的农具不够,就让赵爷爷去打了一把锄头,比成年人用的要短一些。
也是现在,前些年所有铁都要上交,连锅都一样。
现在只要有票,就能自己弄点铁制的东西在家里使用。
锄头有了,而且是按照赵想的身体打的木柄。
赵想举着锄头,仗着力气大,用了三天把自留地下方的坡地收拾干净。
所有的杂草被他连根一起挖了出来堆在路边,特别是那些又白又长的茅草根他也没浪费,把上面的泥巴抖干净后,打算拿回家做药材。
夏天要来了,用茅草根煮水,可是不错的饮料加凉茶呢!
坡地整理好了,赵想就开始把玉米种子点到挖出来的窝里,又种了一些土豆。
坡地比较湿,赵想浇水没自留地勤。本来玉米和土豆都比较耐旱,因此浇水就更不用太勤了。
这也是他选择种土豆和玉米的原因,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而且蜀省雨水较多,甚至好多时候他都不需要浇水,光靠天上下的雨就够了。
虽然水不用浇,但是肥要上。
现在化肥少,上面批的化肥,只有少部分村子能领到。
领到的化肥都是要用到粮食地里的,各家的自留地都不算。所以赵想上的是农家肥,也就是粪水。
除此之外,还有自家的草木灰等。
别看这些活都是分段来干的,可全部加起来还是挺多的,反正赵想一天空闲都没有。更别说他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
然而赵想愣是在忙碌中,每天都完成了老师和师父布置的任务。
“哎哟,你们两口子现在好了,家里的自留地都有人打理了,不像我们公家做完,还要去自留地干。”
赵爷爷和赵奶奶在休息时,听到有人跟他们说话。那羡慕妒忌恨的表情,让两位老人非常的爽。
“也是阿想能干,家里有了他后,我们确实轻松多了。”
赵奶奶脸上的笑怎么都掩饰不了,家中子孙能干,做长辈们谁不自豪呢!
以前他们家里只有他们两个老的,有时候上完工还得回家做饭,想歇一口都不行。
不像别家,除了老人还有儿子和儿媳妇。老人累了可以指使晚辈做事,这一点赵家根本没有那个条件。
家中唯一的儿子出去当兵,几年不回家都是正常的。可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收到儿子牺牲的消息,从此以后他们连唯一的依靠都没了。
过继赵想是因为他们不想儿子死后没有人给他上香,他们年纪大了,用不了几年就要下去陪儿子。
等到他们都没了,又有谁还记得他们的儿子呢?
于是经过再三思虑,两人想到了过继。
过继后本来没有了精神气的两人,突然就有了动力,他们想再多活几年,大孙子还需要他们照顾呢!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照顾赵想的同时,赵想也在照顾他们。
现在他们一干完活回到家里就有饭吃,吃完还有时间睡个午觉。就连家里的自留地都不需要他们操心,大孙子把它安排得妥妥当当,就连种的品种都比他们往年要多。
不仅自留地里和坡上种了各种蔬菜,就连地边上那么窄的地方都种上了丝瓜、豇豆、黄瓜等。
现在村子里的人谁提起赵想不竖大拇指啊!
这么好的孩子居然是他们家的,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而放赵想离开的老赵家就别提有多后悔了,特别是赵德,发现家里能干活的只有原来的二儿子。
老大又懒到连醋瓶倒了都不扶一下,老三每次让他干活就说自己在学习,老小赵圆圆是个姑娘,被妻子和他养得白白嫩嫩,赵德自己都不忍心让她干活。
没有原主,家里的活全由他和周菊花一起干。
那些细碎却又繁多的家务活,差点没把赵德逼疯,最后干脆一甩手全扔给了周菊花。
反正她现在不敢和赵德大小声,给娘家的钱到现在还没拿回来,家中丈夫和大儿子对她十分不满,因此就算心里再愤怒,周菊花还是得把家里的活干了。
她和赵德一样后悔把老二过继了出去,她都不知道原来家里居然有这么多活要干。
冬天还好,大家衣服换得不勤,她十天半个月才洗一回。现在几天就要一回,一洗就是全家五口的衣服。
一个人的衣服不算多,随便几下就洗干净了。可五个人的衣服加在一起就不是小数目的,因此当赵菊花拿着衣服去河边洗时,她仿佛听到所有人都在笑话自己。
于是她狠狠瞪了同在河边洗衣服的村民一眼。
“她有病吧?我们又没说她,瞪我们做什么?”
根本没笑话周菊花的众人皱眉,她们在聊知青的事,因为知青院又有笑话,所以她们笑得有点大声,让周菊花误会她们是在笑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