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248)

作者: 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嘉行帝算是个好皇帝,掌权几十年从未加过赋税,只是他如今身体大不如前,精力不够,很多事都交给下面的儿子去做了。

三皇子禀告完后,嘉行帝并未说什么,直接将此事全权交给他处理。

三皇子得了圣令,出了皇宫便去找了农事官。

农事官只是个微末小官,叫苗不离,在这满是权贵的天子脚下,掌权官员家中看门的都比他有脸面。

听门房说三皇子找他,苗不离一度以为他的耳朵出了问题。

直到在他家正屋陈旧的椅子上,见到那尊贵的天之骄子后,才真的相信。

三皇子将宋威所写详细说与苗不离,苗不离越听越激动,翻薯藤能提高产量,他是认同这个说法的。

“苗大人如此激动,可是知道此法?”苗不离反应明显,三皇子当然看出来了。

苗不离此时激动得满脸红光,他曾提出过这个观点,得到的却是来自同僚的讽刺与白眼。

现在有人得出了与他一样的结论,他岂能不激动:“下官幼时与伙伴玩闹,把家中一块红薯地的薯藤翻了个乱七八糟,为此还被家父揍了一顿。”

“那年挖红薯时,被翻过红薯藤的地方,有些结出的红薯又大又多,有些却是整株枯死。但总得来说,那年的红薯产量比往年要高一点,因此下官觉得翻薯藤是有用的。”

会导致作物整株死掉?

这一点宋威信里没提过,三皇子相信宋威不会故意瞒他,要么宋威自己也不知道,要么就是那家人有办法让作物一株都不死。

这么好的机会,三皇子不愿放过,他沉吟片刻后,对苗不离道:“苗不人可否愿意走一趟,去将此事探查清楚,若是为真,你便在那处多学一学,再回来教其他人,务必将此法推广开来。”

苗不离怎么会不愿意,他这个农事官在户部,就是个闲差。

三皇子愿意将这件事交给他,让他一展抱负,他求之不得。

第218章 全村出动

京城到平阳县路途遥远,此时已是十月中,苗不离此去,起码要年后春种完才能回京,这中间的小半年时间都得在外头待着。

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再节省也要花钱,在外头几个月,花费定然不小。

三皇子知他家境贫寒,特意替他准备好银子和途中需要的一些物品,还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带给平阳县县令。

并承诺会安排人照看好他家中,让他不要有后顾之忧,专心做自己的事。

三皇子这番细致的安排把苗不离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感动得痛哭流涕。

一个身份尊贵的皇子,竟能为他一个芝麻小官考虑到这种地步,这是何等的仁爱之心。

禹国有这样爱民如子的皇子,何愁不能兴国。

若是下一任圣上是这样的人,那该多好!

“老爷,三皇子的马车已经走远了,咱们回去吧。”

身边老仆的声音,惊醒了苗不离。

他浑身一个激灵,使劲甩甩头,甩走脑中闪现的念头。

他只是一个微末小官,这等大事不是他能瞎想的,他能回报三皇子的,便只有替三皇子办好差而已。

苗不离带着老仆转身回府,让妻子帮他收拾好行李,自己去跟老娘说一说话,交代一番去向。

次日一早,苗不离带着老仆父子,踏上了前往平阳县的路途。

王有富没有将他上报的事情宣扬出去,若是朝廷不重视,也省得让别人白高兴一场。

因此,清荷一家压根不知道,有一个京城来的官员,正往她家而来。

清荷此时刚和王有富达成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要给王家庄修路!

如今家里的作坊稳定运转,每个月收入大大增加,这几个月下来,清荷手里的银子已有近万两之多。

家里上自奶奶李氏,下到弟弟清文,都不是什么贪图享乐的性子,不追求吃穿。

至于小弟元宵,他还是个胖团子,每天一个鸡蛋羹就能吃得笑呵呵。

通过上次她爹出事,以及给村里建学堂的事,清荷看到了村民们朴实善良的一面。

再加上自从建了学堂后,村里人比从前有了更高的觉悟,现村子里妇人之间撒泼骂架都大大减少。

因此,清荷很愿意再做些造福村里的事,她想到的头一件事,便是为村里修路。

把村里的路都修成石板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

这样一来,不论是老人出来遛弯,还是孩子们嬉闹玩耍,更不容易摔跤。

此时正值农闲,村里人人都有空,正是修路的好时机。

每日二十文工钱,不愁没人来。

“清荷丫头,工钱就不必了吧,你家花钱买石板,为村里修路,大家伙怎么还能拿你家的钱,只要是村里人,就该为村子里出力。”

王有富被周家的一系列举动,震惊了心神,花钱为村里修路,这是多大的善举啊!

他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不能光让周家出力,他来动员全村人,一家出一个人为村里修路。

若是有人只想得好处,不愿意出力,他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清荷看出王有富心中所想,真心实意地道:“村长爷爷,我家办作坊多亏了村里人的支持,如今我家賺了钱,哪能让村里的叔伯兄长白出力。”

“大伙家里不容易,挣几个钱,过年的时候也能给孩子们多买块肉,我也盼着村里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你就同意了吧!”

清荷说得诚恳,王有富最终答应下来。

他心中动容,周家真是时时把村里人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