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398)

作者: 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不过她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来,清霞学会了打锅盔,可炉子只有一个,两个人用一个炉子不好使,还得再备个炉子才行。

除了要准备炉子,店里还要招人。

白荣和王磊两个当伙计招呼客人,给客人上吃的,她和清霞,金婆婆打锅盔,白芷收拾桌子,还缺洗碗和切菜的。

锅盔不仅可以灌凉粉,还能灌卤肉,肺片,各种蔬菜丝,只卖锅盔灌凉粉肯定不行,怎么着也要多准备几种口味。

口味多了事情也多,不招人怕是忙不过来,清荷头疼地闭上眼。

开店可真麻烦,事事都要自己张罗,还是像之前那样跟别人合作最好,怎么经营怎么打开销路自有别人去操心。

不过现在既然开了头,那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再麻烦再累也要继续做下去,打响了头一炮,后面的路就会轻松些了。

心里想是这样想,身体却很诚实,清荷虚着眼望了望日渐偏西的日头,坐在院子里不想动。

前几天她还精神满满的,做啥都有劲,今天下午一歇下来,屁股都不愿挪了。

得了,今天不想动,干脆明天再去订做炉子,她可不想勉强自己,反正店子里还没收拾好,也不用太着急。

过了一会,清霞也搬了张凳子到院子里,坐在姐姐身边聊起家里的事来。

姐妹俩聊着聊着,清荷顺势说出了她后续的打算:“清霞,这县里的店,日后我是要交给你管的,等店铺开张后,店里的每一道吃食,每一个流程你都得会,这几天你受点累,我把后面的东西也教教你。”

听说要让她管店,清霞惊得坐直了身体:“啊?交给我啊,姐……我不行的,我给你帮帮忙还行,让我管店,我没那本事。”

“你行的,不会可以学,姐姐不会一直待在平阳县,等你姐夫不在边关了,姐姐会跟着他走。你是我妹妹,把店交给你我才放心。”清荷知道她早晚是要回京城的,这家店只有交给自家人,她心里才踏实。

堂姐夫年纪轻轻便当上了将军,日后肯定会当更大的官,清霞知道,姐姐说的是实话,姐姐不会一直待在县里的。

她虽舍不得姐姐,也知道姐姐和姐夫待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既然姐姐信任她,相信她,那她就努力学,好好学,让姐姐放心把店交给她。

清霞的内心忽地涌出一股劲儿来:“姐,我跟你学,你别嫌我笨,我会尽力学的。”

“别慌,姐姐不是现在就要走,至少今年姐姐会在县里待着的。”陆承泽刚升了官,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这段时间里,她得把生意走上正轨,好好发展起来,等到了京中,她有钱有名头,谁也不敢小瞧了她去。

接下来几天里,清荷在店门口,写了块招工的牌子放在店门口,跟她爹说,要有人问就让他们三天后再来,到时候统一考核。

这三天里,清荷光在家教清霞做吃的了,做卤肉,拌卤肉,拌肺片,拌蔬菜丝,把几种口味做了个遍。

因着有特制的辣椒油在,拌什么菜都不用费功夫,因此清霞上手很快。

与此同时,从云溪镇通过王家庄的路上,多了一群拿着东西的年轻人,正相携往王家庄而去。

第350章 心思不正

春风轻拂,嫩绿的枝条在空中随风摇动,向世人彰显着它的勃勃生机。

农家人房顶上的袅袅炊烟,田野里满头苦干的村民,干净整洁的石板路,构建出一副优美画卷。

王家庄的村口青石板路上,几个身着长衫的读书人,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村庄,惊愕地揉了揉眼睛。

这几人是云溪镇的童生,住在镇子的另一个方向,没往王家庄来过,就是听说过一耳朵,没具体了解过。

这次来是应其中一位名叫董子义的童生邀请,一同来感谢让他们免费看书的周大善人一家。

来的一共有三人,除了董子义以外,还有鱼湖村的汪俊兴以及柳林村的唐鸿图。

三人是同窗,又是同年的童生,董子义相邀,他们自己也有意感谢周家人,便一块来了。

汪俊兴指着眼前宽阔石板路,语气惊讶:“我听我娘说过,王家庄整个村子都是石板路,村里办了作坊,建了村学,供孩子们上学,一直很想来看看。”

“今天总算见到了,这么一看,这个村子里的人,比住在镇上的人还过得有滋有味,这个村里如今可是咱们整个县的榜样啊,我娘老念着,要是周大善人一家是我们村的该多好。”

唐鸿图亦是满眼赞赏:“说得不错,听说周大善人还弄出了红薯增产的事,据说今年圣上安排了不少农官四处推广,务必要把此方法推广到禹国的每个村子。”

“到那时,咱们禹国人人能吃饱,这是多大的功德啊,哪怕不是跟周大善人一个村,能和他同属一个镇,我也觉得很荣幸了。”

“咳咳,你们呐,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以为这些事都是周大善人做的?”董子义神神秘秘地开口。

汪俊兴蹙眉睨了董子义一眼:“董兄,这些事当然都是周大善人做的,这还能有假不成,王家庄整个村子的人都是证人。”

“是啊,要不是周大善人做的,董兄你邀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不是你说的要来感谢周大善人让我们免费看书吗?”唐鸿图跟着问道。

董子义眼中隐隐带着得意,抬手轻摆:“二位兄台别急,听我说完,这些事是周大善人家做的不假,却不是周善人自己的主意,是他家女儿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