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409)
左右家里人的尺寸她都知道,按着尺寸买就行,若是不合适,她娘自己改一下就行。
再给元宵买点玩具,给奶奶和大嫂买些补品,给清文买点好用的笔墨。
清荷在心里一一盘算着,她估计清霞也要买不少东西让她爹带回去,明天干脆中午就把铺子关了,中午吃过饭就去买东西。
次日中午,在店里吃过饭后,清荷让张大娘和魏婶子回家休息,她则和清霞还有金婆婆白芷几人去逛街买东西。
本来清荷想让白荣和王磊也跟着一块去,奈何两个人不愿意,说是要回家把前几天学的字再温习一遍。
逛了一下午,零零散散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清霞,每一样东西几乎都是双份的,娘家一份,婆家一份。
还有给她大嫂的买的补品,小侄儿或是小侄女以后能用的布料,给奶奶买的点心,好几大包东西。
这还是头一回清霞买东西比姐姐还买得多,从前她自己没做事,家里用钱都是孟奎一个人挣,她总想把钱省着,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
现在她在十里酥香做事,她姐给她说了,给她按大掌柜的待遇来算,给她分红,十里酥香的生意越好,她的分红越多。
就冲这几天店里的生意,她的工钱肯定不少,再说她了解她姐,她姐是绝对不会亏待她的。
她自己能挣钱了,用起钱来自然更舍得些,用她姐的话来说,会花钱的人才会挣钱,省是省不来钱的,得想办法挣才是正理。
听说周明远和于伯要回去,白荣和王磊两个一人找清荷拿了一两银子,拜托周明远给黄氏带回去。
还让周明远帮忙带个话,说银子是他们两个孝敬黄氏的,让黄氏别担心他们,他们得了空就回村去看黄氏母子。
钱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清荷不管这些,孩子知恩图报是好事,没必要多加干涉。
之前她假装卖下两个孩子,给了他们一人五两银子,这银子她不打算要回来,就当是她对两个孩子努力读书的一点奖励。
回村的头天晚上,清荷边给她爹收拾行李,边交待:“爹,你回去记得跟我娘说,让她别太累了,作坊里有赵婶子还有杨婶子在,她去看看可以,犯不着自己动手。”
“金婆婆和白芷跟我来了县里,家里做事的人一下少了好几个,娘又要忙家里又要带元宵,还操心作坊里的事,我担心给她累出病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元宵如今皮实得很,你奶奶回了老宅,妞妞一个小女娃看不住元宵,还是得你娘受累,就怕你娘不愿意听我的。”想起媳妇,周明远回家的心更为迫切。
他还是头一回离开媳妇这么久,一天两天看不见人,还没什么,最近一个多月都没见到媳妇,他这心里干啥都没劲儿。
把包袱捆好,放在桌上,清荷才起身道:“爹,你就跟我娘说,是我说的,让娘多管元宵,其他事暂且可以靠后,娘要是再不肯,你就问娘怕不怕元宵变成郑元庆那样吊儿郎当的人。”
清荷说这话,也不全是唬人的,元宵自小就是奶奶在带,他出生后,家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吃穿用度上,啥都没缺过他的。
这孩子可以说什么苦都没吃过,反倒是过得十分享受。
隔辈亲,亲到心。
奶奶对她爹和大伯严格,对孙辈却是宠得很,再加上元宵是最小的,奶奶对他那是宠到心坎里去了,要啥给啥。
但凡家里谁管教一下元宵,只要元宵一哭,不出三声,她奶必定会出现,抱着元宵,心肝长心肝短地哄。
小孩子聪明,知道谁才是他的靠山,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叫奶奶,靠着这招在家里是无法无天。
现在奶奶回了老宅,元宵也有两岁多,正是该管教的时候,再大点性子定了,养成了坏习惯,想改都改不过来。
清荷把这些担心,一样样说给她爹听,周明远越听表情越严肃。
等清荷说完,他肃着脸点头:“闺女啊,你说得对,可不能让元宵长歪,他要是长歪了,你和清文也要受连累,爹回去也一块管他,要是不听话,该揍还是得揍。”
脑补了一下弟弟被揍的画面,清荷觉得挺心疼的:“爹,元宵还小,你揍他做什么,你得教他,小孩子不知事,你多教他几次他就懂了,要揍也得再大点再揍,元宵还小。”
弟弟那么小那么可爱,管教可以,揍可不行。
夜里周明远躺在床上琢磨清荷说的话,越想越觉得女儿提醒得对。
啥都没有孩子重要,孩子要是管教不好,家里就是挣出金山银山也能败光。
他之前被人陷害那事,要不是刘老头没把儿子教育好,最后也不至于会死在自己儿子手里头。
明天回去后,他得把女儿说的这些都讲给媳妇听,让媳妇先以孩子为主,他也会帮着一块管教元宵,务必让元宵长成和他哥哥姐姐一样好孩子。
明天就要回去了,周明远心里还挺激动的,他这么久没回去,也不知道媳妇想他没有,带着这个疑问,周明远慢慢进入了梦乡。
第360章 调皮孩子
次日一早,周明远跟于中一人赶着一辆车出了平阳县的城门。
当初来县里的时候,赶了一辆牛车一辆马车,那会人多东西多,赶两辆车还挤得慌。
本来周明远说他就赶牛车回去,把马车留下,以防清荷需要用。
清荷两手一摊,对她爹道:“爹,你和于伯一走,家里都是些妇孺小孩,没人会赶车,我实在要用车,花钱找辆马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