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78)
大伙讨论的不但有偷秘方的事,更有不少郑家大房二房的往事。
郑家落了个不念亲情,手段下作的名声,生意一日比一日差。
糕点不比其他吃食,一般人家也就是家里来客,或是送礼过节才舍得买些糕点。
郑家名声臭了,大家都嫌晦气,都去镇上卖糕点的摊子上买糕点,进都不进郑家的糕点铺子。
郑家没了生意,铺子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镇上摆摊卖糕点的小贩,抓住机会迅速在镇上租了铺子,站稳了脚跟。
家里铺子没有生意,没了进项,儿子还要继续读书,没多久郑家便传出了要卖祖产的消息。
阳春三月,村里各处已是一副繁忙景象,黄角树下一个唠嗑的人也没,家家户户能下地的都在地里干活。
周明远雇了村里两个干活老实的人,正忙活着家里的几亩地。
家里有牛做啥都方便,半天就把地翻了一半,惹得周围翻地的人好生羡慕。
周明远买下了赵东来的地,这块地挨着赵东来堂哥赵东升家的地。
赵东来是个勤快有脑子的人,靠自己的本事搬到了县城。
他堂哥赵东升却是个懒货,地里的活能糊弄就糊弄,上等的土地,他种出来的粮食跟下等地差不多。
这会见周明远赶着牛,几下功夫就翻了一大块地,他挖半天才挖一小块。
心里打起了主意,凑到周明远身边笑嘻嘻地说:“周二哥,等你家的地翻完了,我借你家牛用两天,你放心,我保证给牛喂饱饱的。”
周明远对家里的牛宝贝得很,牛身上的皮毛刷得油亮,牛圈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听赵东升说要借牛,他头也不抬地道:“我家的牛不借给别人,要拉货还要耕地,牛太累了。”
“周二哥,别这么小气嘛,我就用一天就还你。”赵东升没想到周明远拒绝得这么干脆,不过他一向脸皮厚,被拒绝了也继续扭着说。
可惜他碰上的是周明远,周明远停下手上的活,面无表情地说:“我家的牛不外借,耕完我家的地,还要耕我大哥家的地,你要是想用牛耕地,可以去长福家租一天他家的牛。”
赵东升脸色一僵,王长福家的牛,租一天十文钱呢。
他要舍得给十文钱出去,他早就去租牛了,哪还会在这里厚着脸皮借牛。
“老二,快回来了,盖房子的人到了。”周大伯喘着粗气跑过来,大声喊道。
“哎,大哥,我这就回去。”周明远跟两个种地的人打过招呼,牵着牛回家了。
孙满堂带着十个壮实的汉子,正在后面的荒地上摆供桌,桌上放一个香炉,一个猪头并一些瓜果。
待周明远回来,祈福就能开始了。
孙满堂站在最前面,身后站着周明远一家和盖房子的工人。
孙满堂洗了手,点燃香,口中念道:“今日属吉日,特在此动土,兴建周家宅第,破土动工恐冒渎神威,虔备瓜果牲畜。
祈神明圣尊,慈悲佑吉祥,兴工大吉,百无禁忌,开工大吉,平安顺利。”
他脸色庄重严肃,声音洪亮,虔诚说完后,把香擦在香炉里,静待了片刻,才大笑几声:“好了,一切顺利,开工大吉,兄弟们开工啰!”
孙满堂今天拉来了好多青砖,他一说完,手下的盖房工人立刻行动起来,把砖往下卸。
在王家庄请的二十个帮工,何时见过这种盖房子的的仪式,少不了要议论几句,回家再向家里人吹嘘一番。
盖房的工人动了手,周大伯赶紧带着二十个帮工也加入搬砖的队伍。
这头开了工,万氏和清荷也没时间闲着,中午这么多人一块吃饭,饭菜做起来了不轻松。
要想干活的人下力气,肚皮首先要吃饱。
考虑到今天是开工第一天,清荷决定把饭菜做得好一点,大家吃得满意了,干活才更用心。
算上自家人,吃饭的正好有二十个人,这么多人,煮白米饭和白面馒头都不太现实。
她想了想决定做杂面馒头,数量上多做点,管够,早上已经把面发好了,这会正在灶上蒸着。
干活的人要吃油水,清荷特意买了肥点的五花肉、猪大骨还有半扇排骨,今天还有祈福的猪头,排骨就抹了盐放着,明日再吃。
剔了肉的猪骨头,用刀背砍破,准备炖个萝卜骨头汤,骨头便宜,虽说没什么肉,拿来炖汤却是极香。
猪头肉煮得久,清荷把猪头拿到院子里的锅里,加上几根大柴火,慢慢煮着。
她提着菜篮子去地里拔些葱,再砍点包菜。
清霞灶前一边烧火,一边和奶奶剥蒜。
本来刘氏和万氏都让婆婆去歇息,不用来灶房里,李氏不愿意。
她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但帮着摘菜,剥蒜还是行的,儿子家盖房子呢,她也想帮帮忙。
妯娌俩劝不动,只能随了婆婆的意,叫她做些轻省的事,不让老人家累着。
第73章 邻里之间
万氏和刘氏一个切肉,一个切菜,边切边说着话:“大嫂,清波的亲事怎么样了?打听到合适的没有?”
以往说起儿子的婚事,刘氏都是愁眉苦脸的,这次却带着点喜气:“有点眉目了,我估摸着,过不了多久就有结果了。”
“那好啊,说不定等到明年,大嫂你就能抱孙子了。”侄子的人生大事要解决了,万氏也开心,笑着打趣大嫂。
“要真是这样就太好了。”
几人说说笑笑的做着事,也不觉得累,这时外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周二嫂,周大嫂,李大娘,你们正忙着啊。”说着话进门的,是王长喜的媳妇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