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我,女配亲妈!(264)

作者: 蜜糖甜心脆 阅读记录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那位女先生便深感已无更多知识可供传授,于是热心地为她引荐了一位声名远扬的女大师。

这位女大师听说还是京城高官寡居的女儿,很有才华,自从丈夫去世之后,就经常每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这次也是遇得巧,正好来这里,女大师还好好考察了唐穗穗一番,才接收了这个弟子。

此后,唐穗穗每日跟随女大师精进技艺,生活过得无比充实。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众多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并与她们结下深厚友谊,彼此之间时常往来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

唐有铜与李青山抵达府城之后,便直接拿着拜帖赶往府学,从此一心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日夜苦读,勤奋钻研。

在这求学之路上,他们不仅收获了渊博的学识,更是结识了众多意气相投的挚友,众人时常相互切磋琢磨,共同进步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两年的光阴已悄然流逝。在这段时间里,李青山和唐有铜每日刻苦用功,学业日益精进。

有时候他们的策论就连他们的夫子有时候都拍案叫绝,见此情形,夫子认为时机已然成熟,刚好也到了三年一次的秋闱了,遂鼓励二人前往考场一试身手,不然又要等三年。

李青山与唐有铜自然不想再等三年,直接报名参加,最终放榜之时,喜讯传来:李青山再度荣登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解元;而唐有铜亦是表现不俗,荣获此次科举考试的第二名佳绩!

听到这个消息,李言言他们高兴得很,但李青山和唐有铜倒是,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决心趁热打铁,直奔京城而去,准备参加来年三月份举行的会试。

李木头和田氏夫妇倒是支持他们去参加春闱,可他们却不想跟着前往京城,但架不住李言言和李青山的苦苦哀求与竭力劝说。

李言言说直接去京城,不用等年后赶路,这样慢慢走,还能增长见识,还能避免明年人太多,不好去租房子。

若是将他们留在家中,他们在外也难以安心,在家里的人也担心外面的人过得怎么样,听到这话,田氏就有点心动了,但是李木头还没发话。

后面唐有铜与唐穗穗也加入到劝行的队伍中来,甚至不惜使出佯装撒泼打滚这般绝招,只为求得二老应允同行。

终于在众人齐力劝说之下,李木头和田氏方才点头同意,一同前往京城。

本来李言言压根儿就没有询问,唐大海是否要一同前往,可谁能料到,这唐大海竟然辞去了镖局的工作,铁了心要跟随着大家一块儿出发。

李言言稍作思考之后,觉得多个人多个帮手,便点头应允了下来。

此次出行前,李木头和田氏二人则返回了迎风村,着手处理他们名下的那点田地。

要知道,如果李青山殿试能够一举成功获取功名,那他定然是不会再回到迎风村来了。作为父母,他们自然也是要紧紧跟随自已的儿子,他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

第247章 福宝文六十三

李言言则计划着带上自家的两个孩子以及唐大海,一道返回桃花村探望一番,毕竟这一走又不知道哪年月才回来,不回去一趟实在说不过去。

这次回去他们可没有再走路了,直接包的马车,才到桃花村村口,就被人围住了,大家一看是唐大海一家,很是激动,人越来越多。

大家都不住的夸奖唐有铜有出息,说李言言会带孩子,有先见,对唐穗穗也不停的夸奖,说她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一样,让他们都不敢上前了。

好不容易才挤出重围回到他们家,还没来得及收拾,唐有才又过来让他们过去吃饭,唐老爷子也不住的向这边张望,李言言也好奇唐家现在的状况也就过去了。

到了老唐家李言言发现多出了两位陌生的妇人,她才想起唐有金和唐有银兄弟俩都已经成亲了,这两个肯定是他们的媳妇。

之前他们成亲的时候,唐有金还打算让唐有铜帮他接亲呢,毕竟有个秀才接亲那可多气派,没想到唐有铜他们直接借口学业繁忙没有回来,只有二叔唐大海一个人回到了村子里。

唐有金还愤愤不平,觉得唐有铜就是个秀才,有什么了不起的,还看不起他,可他没想到自已每次看唐有铜的眼神有多不善,人家又不是傻子。

话说这唐家虽说至今仍未分家,主要是尤玉不同意,现在基本都是陶叶在管家了,毕竟家里就5个女眷,她有两个儿媳妇帮忙,而尤玉只有一个闺女唐糖。

可惜现在唐糖根本没有以前灵性了,整个人木讷得很,她不止听尤玉的,也听陶叶的话呀,连两个新媳妇的话都听,要她有什么用。

尤玉整日忧心忡忡,只因自家儿子唐有才至今尚未成亲。而且那大房家可是有着,整整三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呢!

待到将来分家之时,老爷子定然也是会跟随大房而去的。如此一来,他们这一房就只剩下唐老三和唐有才父子俩了。

且不说他俩本就是懒惰之人,平日里能偷闲便绝不会勤快半分,若是真等到分家之后,没了旁人的管束,尤玉着实担心这父子二人连地都不愿意下了。

再说那唐糖的婚事,倒也已经定下了,就在今年腊月,她即将嫁作人妇。而这门亲事,正是由尤玉亲自挑选的。

男方来自隔壁村子,乃是一名猎户。此人是个鳏夫,家中情况也颇为复杂,其前妻不知遭遇何种意外不幸离世,留下一个年仅三岁的儿子以及尚在襁褓之中、只有几个月大的女儿,此外,家中还有一位守寡多年的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