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厨娘有读心术(美食)(10)
舅父家的药铺是外祖父留下来的,外祖父有一儿一女,即赵溪音的阿娘和舅父,外祖父老年时,手里最值钱的东西,一个是御厨承袭的位子,另一个就是经营一辈子的药铺。
两样东西,一样留给儿子,一样留给女儿,公平合理,可舅母非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两样东西都应该是她家的。
外祖爱女心切,不愿意,舅母就扬言分家,还说小姑子拿了家里的财产,往后养老就全靠女儿。
气的外祖父病倒在床上,奄奄一息,弥留之际,他想把药铺留给女儿,好让女儿下半辈子有个依仗,至于御厨之位,传男不传女,正好给儿子继承。
外祖没有私心,舅母却把人往最坏里想,觉得御厨只是看着光鲜,其实俸禄就那点,药铺赚得才多呢。
硬是违背老人家的心意,把药铺抢了去。
赵溪音的阿娘原本想让丈夫入宫当御厨,可那男人一心只琢磨着做官,心比天高,压根瞧不上御厨,无奈之下,年仅十七的赵溪音入了宫,成了司膳司一名厨娘。
赵溪音抬起头,不带感情地瞧了眼和善堂很有年代感的招牌,转身拐进济世堂。
等再带出来时,手里拎着几包牛草纸包好的药材。
即便抓药这么贵,她也没肖想着得舅母家药铺一点照顾,若是外祖父还在,定不会叫母女俩受苦……
多想无用,赵溪音甩甩脑袋,揣着银子进了家成衣铺子。
天儿马上要暖和起来,她得给阿娘和自己买两身春暖花开穿的衣裳。
应季的缘故,成衣铺子里人挤挤囊囊,都在挑选春衫。
赵溪音一进来就看中最显眼那套珍珠白暗纹的春衫,浅绿色收边,她指着问:“老板娘,这套多少钱?”
老板娘立刻迎上来:“姑娘眼光真好,这件布料和做工都是上乘,三两银子。”
她拿在身上比了一下,正合适:“包起来。”
生意做得顺当,老板娘喜笑颜开:“好嘞!”
赵溪音又挑了几件质量还不错的衣裳,一共花了十两银子,抱着一大包衣裳,心满意足出了成衣铺的门。
刚才只顾着挑衣裳,别没瞧见方才铺子里有两个熟人,舅母王氏和表妹赵燕。
赵溪音阔气挑衣裳的场景尽数落在她们眼中。
“阿娘,你不是说小姑家穷困潦倒吗?怎么赵溪音能买那么好看的衣裳?”赵燕和赵溪音一样的年纪,心里自是嫉妒不已,那件珍珠白的春衫是她一直想买的,可娘说太贵,一直不给买。
王氏也很不忿,开春的衣裳她还没裁好,哪就轮到赵氏母女穿新衣了?
赵燕越想心里越发酸,赵溪音长得好看,穿上那件春衫只会更好看,于是干脆在铺子里撒起泼:“我不管,我就要三两银子一件的裙子,比赵溪音的还好看的。”
王氏本就烦着,又被亲闺女这么一闹,当即吼叫:“祖宗,我哪有那么多钱!”
“赵溪音都买得起!”
王氏气结:“过几日我就去赵氏那讨债,等把钱要回来,就给你买!”
说完,硬是拉着赵燕出了成衣铺,悄悄跟上赵溪音。
只见赵溪音不仅抓了药,买了成衣,还割了肉,称了几包点心,甚至还买了一罐蜜饯……
赵燕眼馋不已。
“阿娘,我也要吃肉。”
“阿娘,我也想吃点心。”
“阿娘,我也要喝蜂蜜!”
王氏头都大了……
第6章 半熟芝士
赵溪音家住在城南的虞河村,家中只有母女两人。
赵溪音原本随父姓,姓杨,她那狠心抛妻弃女的爹叫杨志维,出身平庸,才能也平庸不堪,却一心想做高官。
曾断言,只要给他买上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就能凭本事做到一品大员。
他有个当官梦,就俯不下身去干农活,整日在村子里游手好闲,天南地北地瞎胡吹,家中的活计是一点不干,也没个当爹样,从没教导过赵溪音一言半语。
阿娘辛劳攒钱,加上自己的嫁妆,勉强给杨志维捐了个小官。
饶是这样钱还不够,杨志维跑到赵溪音的舅父家去借,借了五十两,说顶多一年,连本带息还八十两。
要么说有卧龙的地方就有凤雏,杨志维敢说,舅母王氏真敢信,俩人一个痴,一个贪,真就把钱借给了姓杨的。
姓杨的当上官,立刻和京城一户富家小姐勾搭上了,竟说自己从未娶妻,宁愿入赘那家,也不要家中的妻女了。
赵氏性子软糯,只会哭,却不敢找上门去。
这样的男人要来实在无用,只会添堵,赵溪音忿忿劝慰阿娘,说往后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再没有狠心的丈夫和爹。
从那以后,她便改了姓,随母姓赵。
只是杨志维借舅父家的钱再也没提起过,王氏哪是能吃亏的人,找杨志维要了几次,都被富户家的下人赶出来了,连欠钱人的面都没见着。
王氏哪会吃这个哑巴亏,把气撒在赵氏身上,转而三天两头来虞河村要钱。
赵家所有积蓄都被杨志维那个畜生卷跑了,家中一贫如洗,自然没钱还给王氏,按理说,谁借的钱找谁要,不该赵氏母女来还这个钱。
王氏知道这个理,却依旧要上门闹腾,一半是为了出心中恶气,另一半,则是看赵氏母女的笑话,带着显摆的意味。
瞧,你家过的多落魄,我过的多优渥。
赵溪音熬好药,给阿娘端过去:“这几日舅母真没再上门讨钱?”
赵氏才刚过四十,仔细瞧那脸,年轻的时候是个漂亮的,只是这几年家中变故接二连三,加上生病,让她苍老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