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厨娘有读心术(美食)(143)
汤汁涌入口中时,鲜美的滋味瞬间在口中弥散,新鲜的肉汤简直是神仙味道, 只一口就能征服人心, 肉汤浓郁, 混着蟹黄和蟹肉,一起流淌进口中简直比玉露琼浆还美味。
相比于朱明哲的迫不及待, 宣妃吃得矜持多了,先在皮上小心咬开一个小口,细细吮吸汤汁,美味细水长流般在舌头上流过,让人想把这份幸福长久保存。
赵溪音递给朱遇一根芦管,于是乎,小朱遇喝汤包的方法,直让朱明哲和宣妃羡慕。
芦管戳破汤□□,伸进肉汤中,跟喝奶似的往口中吮吸,不仅吃得一点都不狼狈,还一滴汤汁都不浪费,汤肉肉眼可见得瘪了下去。
朱遇吸完汤汁,再去吃肉包,又薄又筋道的包子皮裹着蟹黄肉馅儿,一大口下去湿润的蟹黄馅肉几乎爆汁,在口中大肆咀嚼,沙糯的蟹黄和鲜甜的蟹肉不断挑逗着味蕾,幸福感几乎要溢出来。
很快,朱明哲吃完自己的两只汤包,明显意犹未尽,眼睛盯着笼屉中剩余的汤包。
宣妃虽然十分舍不得,仍旧道:“皇上,臣妾的汤包让给您吃。”
朱遇也说:“遇儿的汤包给父皇吃!”
朱明哲心中感动,笑着说;“一人两只,朕不夺人所爱。”
母子俩都是让需的,其实都舍不得自己的汤包,刚放下心来,却听朱明哲笑说:“朕吃蟹黄拌面。”
宣妃和朱遇:“……”
蟹黄拌面只有一碗啊!
所谓蟹黄拌面,就是在煮熟的面上浇上蟹黄肉酱,拌均后即为蟹黄拌面。
赵溪音是真不知道皇上在这儿,朱遇才七岁,饭量不大,因此蟹黄面只做了一碗,比平时用的面碗大一些罢了。
朱明哲一筷子抄起不少面放进自己碗中,蟹黄酱本就浓稠,被他这一筷子带走不少,看得宣妃和朱遇直心疼,吃汤包的速度明显加快。
小朱遇竟然是第一个吃完汤包,立刻朝宫女看了一眼,让宫女帮他夹面。
他年纪还小,分食时筷子用不利索,平时吃饭都需要宫女随侍。
那可是皇上夹过面的碗,宫女哪敢在老虎面前夺食,犹豫着不敢上前,面露为难地看向赵溪音。
赵溪音不怕,径直接过朱遇手里的筷子,炒起一筷子放进他的小碗中。
朱明哲果然什么都没说,这碗面本就不是他的,而是他硬蹭人家母子的。
朱遇乐了一瞬,又把头埋进碗中,专心吃面。
面条是圆粗形、粗细均匀的面,十分筋道,外表裹上浓稠的蟹黄肉酱别提有多香了,考虑到蟹黄肉酱会有些腻口,赵溪音还在酱中滴了几滴香醋,吃起来不仅不腻,余味中还有清爽的酸香。
宣妃加入蟹黄拌面的“战场”时,碗中的面已经所剩无几,她遗恨自己为何吃饭那么慢,非要细嚼慢咽做什么?
其实她知道此刻该放下筷子,十分贴心地把面让给皇上和儿子,但在美食面前无亲情,她还是忍不住夹了一筷子面,吃完这一口才放下筷子。
“爱妃怎么不吃了?”朱明哲百“忙”之中问道。
宣妃微微笑道:“臣妾吃饱了。”
朱明哲岂会不知,这是忍着自己的口腹之欲,把美食让给他吃呢。
他心下感动,又往口中塞了一筷子拌面。
直到最后,面碗见了底,朱明哲和朱遇父子两人才搁了筷子,手掌放在肚皮上,一副餍足的神情。
与此同时,司膳司。
胡尚食越琢磨越不对劲,长春宫那宫女,何至于突然提出那样的要求?又何至于没说两句就走了?
宣妃也算是个安分的人,这么多年虽不得宠,却也从不惹事生非,对六局一司从没提过过分的要求。
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她从床上鲤鱼打挺站起来,走出房门,走到前院,随便抓一个厨娘问:“长春宫谁去送的午膳?”
被抓的恰好是好性子的孙宜,她答:“是赵御厨。”
胡尚食狐疑:“长春宫没发生什么大事?”
孙宜刚给文才人送膳回来,也听说了外面的一些事,想了想:“皇上去了长春宫看了宣妃和三皇子,算大事吗?”
胡尚食:“……”
她一下子就想明白了,长春宫何至于突然请她做午膳,就是仗着皇上在啊,可她没做,不敬嫔妃的罪责岂不是被皇上亲眼看到了?
皇上会不会为宣妃和三皇子出头啊?
她彻底慌了,口中喃喃自语地安慰自己:“宣妃和三皇子都不得宠,说不定会再次惹皇上生气,皇上才不会为了这对母子惩罚五品女官……”
孙宜见胡尚食念经一般,又说:“皇上在长春宫用的膳,想来这会儿已经用上赵御厨送去的膳食了。”
胡尚食:“……”
她死了,她没救了。
孙宜不明就里,再次开口:“听说三皇子背书背的好,皇上龙颜大悦。”
胡尚食:“……”
她死透了。
孙宜见胡尚食呆住了,寻思自己也没说错什么话啊,于是趁胡尚食不注意,惦着脚跑走了。
胡尚食彻底绷不住了,孙宜开口三次,次次要她性命,这下可怎么办啊?
还没想出应对之策,汤岱来了……
……胡尚食又躺回床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被罚一年俸禄,这没啥,在宫中浸淫多年,她有的是手段补回亏空,让她受不了的是丢人啊!
刚才汤岱传皇上口谕时,司膳司那么多厨娘都在,她这个五品女官就这么被训斥一通,往后在司膳司的脸还往哪搁?威严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