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厨娘有读心术(美食)(204)
昨日半夜,北境传来消息,鞑靼偷袭驻军军营, 柱国将军兵败,不得已撤军五十里。
今日早朝的主要议题便是这件事,君臣一致认为我朝疆土寸土不可丢,一定要把丢失的五十里北境城池拿回来。
柱国将军虽然兵败, 却是敌军突然偷袭的结果, 正面迎敌的话,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正当朱明哲下令让柱国老将军继续发兵迎敌时,李国相站出来反对了。
李国相的理由很简单, 鞑靼突然夜袭,是因为知道柱国将军防守日渐松懈,竟在军营中无功设宴,将士们喝的酩酊大醉,才给了敌军可乘之机。
算起来,这桩祸事的罪魁祸首说是柱国将军也不为过,皇上不仅不降罪,还委以重任, 焉知会不会把驻守北境的军队葬送。
朱明哲也怨恨柱国将军轻敌,便问:“若是惩处柱国将军,何人可挂帅?”
朱巡和李国相暗暗对视一眼,继而出列:“父皇, 儿臣推举梁将军。”
朱明哲尚未说话, 庆王朱迁先站出来反对:“儿臣反对太子和李国相的提议, 大敌当前,更换主帅, 容易动摇军心。”
庆王朱迁和太子朱巡是同年生人,只比皇长子朱巡小了一个月,当年皇后和贵妃几乎同时有孕,谁都想生下皇宫里的第一个孩子,占个长子的名头。
皇后的孩子是名正言顺的嫡子,贵妃占不了嫡子,太想生个嫡子了,便悄悄买通尚衣局的秀娘,悄悄给皇后的衣裳上熏麝香。
熏香是日积月累的功夫,好在皇后那时身强体壮,硬生生挺到了八个月,身子再也遭不住,早产产子。
贵妃事与愿违,皇后母子不仅都保住了,还因祸得福生下了皇长子,这让她气得要死,若不是这些混招,谁先生、谁后生还未可知呢。
皇后因此坏了身子,这么多年来一直体虚,朱巡也一直是清清瘦瘦的模样,不像朱迁,从小就长得膘肥体壮。
朱明哲听着双方各执一词,经此一遭,朝堂上的党派已经十分明了,李国相、梁将军拥护的是太子,柱国将军和庆王外祖外孙天然一党,连同端侯、薛侍郎等臣子,都是钱家的朋党。
他思索良久,最后拍板定论:“柱国将军虽有过失,当前形势下不宜罚,梁将军率军即刻动身前往北境,相助钱将军。”
朱迁咬了咬牙,问:“敢问父皇,如此一来北境有两帅,谁为主帅?”
朱明哲已经站起身:“梁、钱两位将军不分主次,谁能退敌,朕赐谁护国公爵位!”
坤宁宫里,赵溪音细细听完皇后的讲述,劝慰道:“娘娘不必担忧,太子和庆王本就明争暗斗,如今不过是挑明了。”
皇后仍旧不放心:“钱将军打了一辈子的丈,梁将军才年逾四十,打得仗不超过一手之数,这么比得过钱将军?若是北境被钱将军拔得头筹,钱家获封公爵,贵妃和庆王岂不是更加如日中天,朝中哪还有巡儿站的地方,皇上为了长远计,易储给庆王也不是不可能啊。”
赵溪音知道皇后的担忧,梁将军和李国相是至交好友,她也曾听李国相极为夸赞梁将军,说此人有将帅之才,虽不如钱将军打仗经验多,却极擅用奇兵,若不是上头有个柱国将军压着,早该成为一代名将了。
皇后的忧虑实属多余。
但她话不能说得太满:“娘娘,事已至此,急也是无用,咱们先安心等待北境的消息吧。”
-
中秋过完,很快到了重阳。
胶州进献一批新捕捞的梭子蟹,走水路快船运来,螃蟹运到司膳司时还活蹦乱跳的,个个都是比手掌还大的大肥蟹,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赵溪音带着蒸好的螃蟹和菊花酒,去寿康宫看望庄太后。
刚进寿康宫,就瞧见朱巡,一排盛开的金菊紫菊前,月白束袖的公子正在认真浇花。
赵溪音一下子想到中秋月下,窥得太子是个脸红害臊的人,便起了挑逗人的心思。
她缓步走过去,笑着说:“殿下真是个心善君子,对待花草亦能这般温柔。”
朱巡连忙转身,预料之中地退避三舍,拱手见礼:“赵尚食过誉。”
悄悄那耳根子又开始红了,这男人的面皮怎的这般薄。
赵溪音捂嘴轻笑:“我那日尝了太子殿下亲手做的月饼。”
朱巡有些紧张地问:“味道如何?”
赵溪音佯装思索:“嗯……是我吃过最特别的味道。”
朱巡还当是夸赞的话,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你吃着好,就好。”
“我想,七岁的三皇子也做不出那样的味道了。”赵溪音忍笑说道。
朱巡这才反应过来,赵溪音是觉得难吃啊,说他连七岁小孩的厨艺都不如,他的一张脸瞬间涨的通红:“我、我就说是班门弄斧了,实在、实在不该送赵尚食月饼。”
赵溪音眼看太子的一张俊脸变成血色,感慨男人的皮肤怎么能这么白皙,下意识摸摸自己的脸,嗯,还好,也很嫩滑。
“嗯,我只尝了一口,便再也吃不下了。”
朱巡面露遗憾的神色:“如此,留存着也好。”
赵溪音笑说:“我是想把殿下亲手做的月饼留存着,可即便是放在我阿娘的冰块箱子里,也开始长毛了,只能扔掉。”
朱巡“啊”了声,遗憾的神色更重:“无妨,盒子留着也是好的。”
那也是他精心挑选的盒子,亲手花了纹样让营造司去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