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厨娘有读心术(美食)(214)
她“诶”了声:“我这就带人去做。”
-
乾清宫里,每张食案上都放着一包方便面、一口碗和一壶开水。
拆开来看,那方便面包里不过一块面饼、三包简简单单的调料而已。
就这玩意儿,就是重振梁军士气的美食?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梁将军成了在场唯一会做泡面的人,得了朱明哲的允许,他亲自走到大殿中央教天子嫔妃、王公大臣泡泡面。
自给自足的宫宴形势,哪朝哪代也没有过,众人觉得新奇,纷纷跟着学起来。
等时辰一到,蒙在碗口上的油纸纷纷掀开,泡面的香味一下子散发出来。
刚才还小瞧泡面的人此刻真香了,使劲嗅了嗅空气中浓郁的味道,李国相甚至羡慕起梁将军来,行军还能吃到如此美味,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他手中是一碗番茄浓汤面,吃面之前先喝口汤,鲜红的汤汁入口又鲜又酸,黏稠浓郁,简直是神仙滋味。
这些年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胃口越发不好,但凡有一点荤腥都觉得油腻,可这碗西红柿面酸度适中,十分开胃,神奇般打开了舌头上的味蕾。
再吃一口面,这面条弯弯曲曲,十分挂汤,裹挟这肉粒和蔬菜吸溜进口中,小麦香气瞬间扑了满口……
朱明哲面前的则是碗酸菜面,论起酸味来,不比李国相面前的番茄汤差。
他几口捞完泡泛的酸菜片,筋道的口感和酸鲜的口味让人欲罢不能。
嫔妃这边也吃得津津有味,文才人的香辣面、丽美人的小鸡炖蘑菇、鲁婕妤的红油拌面、玉嫔的藤椒牛肉、宣妃的泡椒腐竹……连小朱遇都抱着一碗海鲜鱿鱼面吃得香。
只有贵妃愁容满面,即使面前放着山珍海味也吃不下。
大殿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嗦面声,朱明哲竟然是最先吃完的,他感慨说:“赵尚食真乃奇人也。”
-
司膳司又在赵溪音的带领下完成一场宫宴,恩赏照常而来,厨娘们激动的心隐藏在淡定的外表下,深藏功与名。
忙碌过后的司膳司逐渐回归安静,厨娘们纷纷回号舍歇息,赵溪音也在号舍中睡了片刻。
刚刚醒来,就听到有敲门声,来的人是凉依。
凉依带着个包袱来的,她在桌上展开包袱,里面竟是一些江南吃食。
“是你扬州的家人给你带来的?”赵溪音问。
凉依点点头:“师父,这些都是江南名点,京城买不到,我都给你留下了。”
赵溪音猛的捕捉到关键词:“留给我?你要走了吗?”
她这徒弟一开始就说过,待在京城只是暂时,总归是要回扬州去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凉依点点头:“我爹爹来接我了,说扬州的祖父病重,师父,我得回去。”
赵溪音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司膳司来了很多人,也离开很多人,来来去去好像也是寻常,可听到凉依这么说,她的心还是堵得难受。
最后,她露出一个微笑,说:“该回就回,听说你是家中的长孙女,为祖父尽孝是应该的,等什么时候有空了,就再回来。”
凉依点点头,眼眶止不住微红,她忙低下头:“这、这是玲珑酥、这是仙儿糕,都是我最喜欢的点心,我爹爹一路从江南带来,以前我觉得这些点心都是极好的,可吃过师父做的,又觉得这些也就那样……”
说着说着,还是没忍住,一颗豆大的泪珠落在桌子上。
赵溪音拍拍她的肩膀,轻声笑说:“都是女官了,怎么还哭鼻子?”
凉依不是那种能把话畅快说出口的人,宁愿忍着一鼻子的酸涩,可听到赵溪音用哄小孩子的语气哄她,再也忍不住了,带着哭腔说:“可我舍不得这里。”
赵溪音也觉得鼻头酸酸的,仍旧笑着劝说:“马上入冬了,京城冷得受不住,江南多好啊,四季如春。”
凉依自顾自说:“初到京城,我像个傻子一样目中无人,若不是师父愿意受我,厨娘们不会那么快接纳我,到现在,咱们像家人一样相处,我在江南从未有过这样的体会。”
情绪到了,一向寡言的凉依彻底打开了话匣子,仿佛要把这些日子没说的话全都补上。
“我在这里见证了司膳司越来越好,从垫底的司局一越成为后宫之首,大家为了争一口气,一起抢尚膳监做御粽的活儿,一起做雪糕赢回年赏、第一次做接待洋使团的宴席、中秋宴席还有今日的庆功宴……师父你可能不知道,御厨们私下说起这些事,都觉得热血沸腾。”
她喃喃说:“这么好的司膳司,我怎么舍得离开。”
赵溪音刮了下眼角,轻声说:“换做我,我也舍不得。”
但凉依再舍不得,也要离开了。
想到这儿,她转身在床头的柜子里取出一本书册来,递到凉依手上:“你给了我这么多江南点心,临走了,我也送你点小礼物。”
凉依低头一看,是一本食谱,翻开大略一瞧,竟是赵溪音曾在司膳司做过的所有菜肴。
“每做一道菜,我都会把食谱写下来,写着写着,竟然能装订成册了。”赵溪音笑道,“昨儿刚托营造司的匠人装订好,你说巧不巧?”
凉依觉得手上的“小礼物”仿佛有千斤重,赵溪音可是四品尚食女官,做过那么多好评如潮的美食,这样一本食谱若是传到市井,肯定能成为世人争相抢夺的宝贝,肆厨只要学精一样菜,就能一招鲜吃遍天,说是价值连城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