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盛宠年贵妃:娘娘她只想当太后(186)
这运河有专门的驻军镇守,每个码头都有兵马,也有军船。
“王爷,奴才带人审问过了,他们是杭州陆家镖局的人,有人在陆家镖局下了镖,让他们派遣镖师一路跟着咱们,记录下我们的行踪,到了京城之后,将记录的册子送去城隍庙,自有人去那边取。”苏培盛问完后,连忙来回话。
“如此在意我们的行踪,还要把记录下的册子送去京城,十有八九是我那些兄弟们不放心我。”胤禛说着挥了挥手:“把人放了,让他们继续记录,册子送往约定的地点,你派人盯着些即可。”
“王爷,我们把人抓了审问,或许已经走漏了消息,再把人放回去,用处应该已经不大了,对了……他们并不知王爷的身份。”
年惜月和胤禛这次回京城,用的虽然是官船,但外人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照我说的做。”胤禛挥了挥手。
“是。”苏培盛连忙去办了。
“人家只是派人盯着我们,应该也未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或许……没有留后手,试一试也无妨。”胤禛看着年惜月,淡笑道。
年惜月点了点头。
“我只是好奇,究竟是谁这般关心我,派人盯着我的行踪。”胤禛端起了茶杯:“作为兄弟,我也得当面和人家道谢。”
年惜月发现了,这人现在虽然是笑着的,眼神却有些冷。
“不过你放心,那些人也只是打探我们的行踪而已,并没有下黑手,若真对我们出手……那便是不死不休了。”胤禛的脸彻底冷了下来。
他这话是对年惜月说的,也是对他自已说的。
他是奉皇阿玛的旨意出来求神拜佛的,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儿,都派人专门记录了,回去之后也好向皇阿玛交差。
这三年来,他乖乖做个闲散王爷,没想到还是有人不放心。
不过话说回来,但凡他之前表现出对皇位的热衷来,今日迎接他的恐怕就不是监视,而是行刺了。
他那些兄弟们,胆子大着呢。
第168章 节礼
……
十二月二十八,年惜月和胤禛回到了京城,因为到的比较晚,两人收拾一番就歇下了。
府里原本设下了接风宴,因为两人直到傍晚也未归府,四福晋便让大家各自用膳了。
第二日一早,正院请安,时隔多日,年惜月又见到了自已这些“好姐妹”们。
昨日他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但四福晋还是带着大家在门口迎接了,只是夜里光线暗,看的不是太清楚,今日一见,年惜月发现四福晋脸色不错,看来这大半年养的极好,把之前生病的亏空都补了回来。
至于其他人?
一个个红光满面的。
可见胤禛不在这大半年,大家都过得挺好的。
“今日除夕家宴,李妹妹和年妹妹随本福晋一起进宫请安吧。”四福晋看了年惜月一眼,淡笑道。
“福晋,妾身前几日扭伤了脚,行走有些不便,这次除夕家宴,就不进宫了,多谢福晋。”李氏扶着丫鬟的手站起身,微微屈膝道。
她前几日出门时被门槛绊了一下,扭伤了脚,虽然不严重,但也不想进宫受那份罪。
进宫可不比在这府里,从宫门口到赴宴的地方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天冷路又滑,自已这脚走起路来还有些隐隐作痛,可别伤上加伤了。
女儿知道她受伤后,还专门回来探望了,特意叮嘱她不要去除夕家宴,她当然要听。
自已的身子才是最要紧的。
她还要等着享儿女的福呢。
“好,你就歇着吧。”四福晋点了点头。
“福晋,妾身也不去了。”年惜月说着,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两声:“妾身昨儿个从船上下来时,吹了些冷风,今日起来便觉得喉咙又痒又痛,还有些咳嗽,人也有些昏沉,怕是染了风寒,已经着人去请府医了。”
四福晋闻言皱了皱眉,下意识抬起了手帕,稍稍遮挡了一下口鼻,似乎怕年惜月把病气儿过给了她。
事实上,两人离得还远呢。
“年妹妹既然病了,那就留在府里休养吧,好好喝药,可别错过了回门。”四福晋笑道。
过年封印,衙门里有大半个月都不用办公,胤禛自然也跟着“放假”了。
按照规矩,出嫁的女儿过年是可以回门的。
胤禛只有一个,福晋和侧福晋们加起来有三位,他只能陪福晋回门。
至于年惜月和李氏,可以自已回去。
“多谢福晋。”年惜月起身行礼,派人把自已给大家准备的节礼送了进来,每人一个木匣子。
府里的年节礼,前几日就下来了,大家给年惜月送的那一份,已经进了她的库房,她当然要给她们补上。
“福晋、诸位姐妹,这是我出门时给大家买的一些小玩意儿,加上年节礼,都在这木匣子里了,望福晋笑纳。”年惜月笑道。
“年妹妹有心了。”福晋点了点头,吩咐大家拿了东西散了。
“她们二人倒是学会躲懒了,除夕家宴可是个绝好的露脸机会,这二人竟然不进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本福晋苛待侧福晋们,压着不让她们进宫赴宴呢。”四福晋等人走了之后,才皱眉说道。
“福晋别生气,外头的人谁不知道福晋您最贤惠了,从来不会磋磨后面的女人和孩子们,大家对您都赞不绝口呢。”秋栗连忙说道。
“这两个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四福晋冷哼一声,让秋穗打开了年惜月送来的木匣子。
木匣子里装着一些小玩意儿,有小玉雕、造型别致的福字结玉佩等,看来这就是年惜月出去给她们买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