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韩泰娱同人)恋爱选我[娱乐圈](251)

作者: 惊山春 阅读记录

元彬和成泽雅对视一眼,“走绿色通道吧。”经纪人负责去沟通,他们躲着没出面。

元彬正好趁着这时候打开了网站,新闻写得恶意满满的,把元彬塑造成为一个攀高枝的凤凰男,成泽雅趴在元彬身侧看新闻,看到最后的报道,好笑的说道:“我竟然还算是高枝?”她家又不是财阀,也不是大公司的高层,也就是兄妹两个技能发展的不错,是个和睦健康的家庭,比起元彬来算是不错,但以元彬现在的火热程度,成泽雅笑着调侃,“说不定你还能去攀三星的高枝呢!”

听到女朋友一点都不吃醋的话,他狠狠地瞪了成泽雅一眼。

“怎么处理,就这样放任吗?”跑到日本了,去回应国内的新闻似乎很难快速把信息传达过去,但没办法,元彬听了经纪人的建议,接了一个日本的访谈综艺,回应了一下恋情的争端。

节目中以玩笑的形式说出来的话,“我们家小雅说我这个长相可以去攀更高的高枝,不用在她这棵树上吊死。”以这种玩笑开始,把恋情的开端说明白了,“说起来我对小雅还是一见钟情。那时候她穿着校服去修理厂,格格不入的姿态,乖巧听话很让人好奇。后来接触下来,发现和外表完全不一样,我就更加好奇了。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走了很多的弯路我们才在一起的,说一句实话,我们刚在一起一周。从认识到现在在一起,已经是第五年了。”

后面深情的发言不仅让粉丝觉得伤心和心动,也让在酒店看节目的成泽雅重新认识了元彬。

她发消息问:“你对我一见钟情?”怎么这么不相信呢?谁对一见钟情的对象怼来怼去的啊!

还在拍戏的元彬,很晚很晚才回复,“内。但是年轻的我还不会爱人,谢谢小雅教会我怎么去爱一个人。”

手机不停的闪烁,可是白日里没等到消息的成泽雅已经入睡,至于消息,或许明天才能看到吧。

明天,又是灿烂明媚的一天呢!可以尽情的去爱人,被人爱……

第148章 6-番外1

十多年了,除了拍摄广告,元彬几乎从来不出来,偶尔能够看到元彬的身影也是成泽雅的粉丝们在现场会遇到夫妻两人携手离开的背影。

所以,在成泽雅的二十周年纪录片中能够大量出现元彬的身影,对粉丝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

成泽雅从世纪出头获得两项国际大奖之后,就开始了全球巡演,在钢琴这方面广受赞誉,不仅是专业方面的大师,也是国家的代表性人物。西班牙国际钢琴比赛得奖二十周年的时候,国家台来建议要不拍摄纪录片吧,毕竟是国家名牌人物。

本来成泽雅的个人纪录片里面,出现了很多元彬的场景,喜欢成泽雅的音乐迷们还挺不开心的。但是在网上一看元彬影迷的留言:

“求求了,我为什么要在2014年的时候爱上元彬啊,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见过真人了!”

“我是从他出道开始追的,他参演的电视剧和电影全部看过了,后来一直等着他的新剧,才恍然发现,都过去十多年了啊!”

“我想要见元彬的时候,就会去买成泽雅的音乐会的票,在结束之后可能会有机会遇到元彬,拍照或者是签名的话,他还是同意的,粉丝服务还在。”

本来成泽雅粉丝一肚子的怨气,自己家大女主的纪录片,应该是成泽雅的成长记录,要什么元彬啊,抢我们家小雅的风头干什么?后来看到了在纪录片下面元彬粉丝的卑微发言,素质比较高的他们也无法骂出什么话来了。

元彬是从结婚那年渐渐的淡出娱乐圈不接戏的,一开始还有熟人去问他,“是不是成泽雅不喜欢你在忠武路演戏啊?”因为很多圈外人无法理解演戏的流程和生活,文艺片中还喜欢一些裸露的剧情。元彬摇头,“是我不想天天站在聚光灯之下了,休息两年再说吧。”

说好的休息两年,但谁也没想到“两年”是一个概数。元彬有各种不去演戏的理由,剧本不好、忙着照顾家人呢、陪着成泽雅全世界的巡演、照顾出生没多久的小孩子。各种理由,甚至等到小孩子都七八岁能上小学不需要人看顾了,元彬也没有出去工作。

也怪不得粉丝的心中满是怨言,甚至有些人从见不到人的怨言,已经变成了卑微的请求,哪怕听不懂钢琴,也要买票去见见元彬的背影。

纪录片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访谈类的性质,成泽雅小时候的事迹几乎全部是依靠照片和不清晰的录像带,很多弹琴比赛的视频,到了高中,成泽雅开始参加含金量比较高的青年比赛了,而元彬的身影也渐渐的多起来了。

高中一闪而过的照片和视频,有的是成泽雅单独的照片,捧着奖杯笑得开心,有家人陪在身边的照片。更多的是和哥哥在一起外出游玩的旅行照,后面不只是兄妹二人了,多了一个元彬。元彬就这样突然闯进了成泽雅的生活里面。

高中以前的旧照片放映完毕,就是一个采访,“听您的母亲说,你大学之前一直都没有想过会成为赫赫有名的钢琴家,为什么?”

是在家中的阳台采访的,成泽雅坐着的椅子身后是成片的花丛,阳光撒在地上,照射的异常温暖。成泽雅端着咖啡,回忆着过去,“大学之前啊,我一直不是有天赋的人,都十八岁了还没得过什么奖。要说那时候啊,我梦想着能够进入娱乐圈做爱豆或者是演员呢,钢琴不过是在偶妈的压迫下被迫学习的东西罢了。”

“真是难以置信啊!要是成为爱豆或者是演员的话,我们国家可是就缺少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了。那什么因素使你改变了这种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