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别之夏(210)

作者: 青森 阅读记录

提示广播在同一时刻响起, 轻快的男声像一颗落入水面的石子, 打破了车厢内原有的寂静。

不少心急的人起身去取架子上的行李, 悉悉索索的声音很快从四面八方传来。

“……啊, 谢谢!”

游嘉茵终于回过神来。

“不用谢。要是错过了这站,您得坐到终点才能折回来,至少要花四个小时,那可就麻烦了。”

男孩若无其事地说道,把耳机卷起来,和笔记本电脑一起塞回包里。

到站后,她推着行李箱,跟随其余下车的乘客走到站台末端,翻过一座天桥,登上了停在站前的摆渡巴士。

接下来,又是大半个小时的旅途。

随着巴士深入诺曼底腹地,四周的景致越发单调荒凉。

途中不断有人在靠站时下车。当巴士一路行驶到终点站,车上只剩下不到十个人。

下车时,她再次看见了刚才帮过她的男孩。

“我们又见面了。”他笑得很开朗,顺手替她提了一把行李箱,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没想到我们居然在同一站下车!”

“是啊,真巧。”

“您是第一次来这里吗?”

“对。”

“度假?”

“不。”游嘉茵笑着摇头,男孩礼貌的态度让她没有被盘问的不自在:“有个朋友过生日,我只是来这里过周末的。”

几天前的那场工作派对上,她答应出席克拉拉的生日庆祝,并留下了个人联系方式。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从对方那里收到了正式邀请函和来回车票。

地点并不在巴黎,而是诺曼底沿海的一座小城堡。

她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那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但在二战中受损严重,继承人也在战争中战死,于是在战后被Valmont集团买下翻修,直到九十年代都被当做酒店使用,但如今已经不再对外开放,是Valmont的私有地产。

从车站到城堡还有大约半小时的车程,但这一带的公共交通很不发达。

游嘉茵打开uber,准备订车。

“我家离你要去的地方不是很远,路上会经过。”

男孩偷看到了她的手机界面,热心肠地说:“待会儿我妈妈会来接我,要是您不介意,我们可以顺路捎您一程。否则您估计要等好一会儿,这里车不是很多。”

“没事,我不是很急。”游嘉茵果断拒绝了。

虽然可能会伤到人,但独自出门在外,又在人生地不熟的小城,她必须对陌生人留个心眼,哪怕对方看上去人畜无害。

男孩不甘心地追问:“你确定?”

这时,一辆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他们面前。

线条流畅的银灰色车身,蛇与十字架组成的车标,在满大街的雪铁龙和标志中格外显眼。

缓缓落下的车窗背后,露出了一张面无表情的男人的脸。

游嘉茵松了口气。

“非常感谢,我朋友来接我了。”

她向男孩告别,自然地将行李交给下车打开后备箱的吴天翔,仿佛他们真的是约定好的一样。

“为什么你知道我在这里?”

上车后,她扣上安全带,忍不住问道。

“这还不容易?我知道你会来,也知道你坐哪班车。”他转动车钥匙,语气温和平淡:“换车很麻烦吧?早知道你应该跟我一起来的。开车很方便,走高速才三个小时。”

“还好。”

游嘉茵敷衍地应了一声,打开车窗,任由清爽的风鼓进来。

这是他们自那场告白后的第一次见面。

过去几天里,他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她,有意与她拉开了距离。

而现在,在远离巴黎的偏远城镇,他又突然出现在她面前,不仅脸上看不到一丝尴尬,态度也跟过去没什么两样,似乎并没有把被拒绝这件事放在心上。

凭她对他的了解,总觉得他不会那么容易死心,但为了不显得自我意识过剩,眼下也只好配合地当作无事发生。

“你吃过午饭了吗?”

吴天翔的声音将她带回现实。

“没有,但我不是很饿。”

“我也没有。”他自动将后半句话理解为“不想麻烦人”的客气,坚持提议:“我们先去找个地方吃饭吧,你来选吃什么。”

游嘉茵没有再推辞。

周六下午三点,又是人烟稀少的地区,路边能看见的所有餐馆都已经歇业。

绕了一大圈,他们无奈妥协,去了郊外大型商场隔壁的连锁快餐店。

“真搞不懂,为什么我们总是一起来这种地方吃饭。”

吴天翔在点餐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的自嘲。

游嘉茵无所谓地笑笑,选了和上次一样的套餐。

同样的店,同样的食物,同样的人。似曾相识的场景,但又和不久前那个从里尔驱车返回巴黎的炎热深夜截然不同。

周围坐满闹哄哄的人群。青少年们聚在一起大声聊天,不时发出尖锐的笑声;刚刚购物完的家庭顺路过来歇口气,孩子们举着气球跑来跑去。

一片喧嚣中,沉默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于是她在坐下后主动寻找话题。

“你是今天早上到的?”

“不是。我昨天晚上就来了。”

“这次一共会来多少人?”

“三四十个吧。但大多数我都不认识,所以你也不用担心。”

“我没有担心。”

吴天翔没有接话,而是抬起视线,沉默地盯着她的下半张脸看。

边上就是落地窗,淡金色的夏日阳光慷慨地洒进来,落进他清澈的眼底。

这种不加掩饰的注视让她恍然回想起了那天晚上在车里发生的一幕,心跳陡然加快,于是下意识地用纸巾揩了一下嘴角。

上一篇: 方晓晓 下一篇: 烽火念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