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313)+番外
郭明熙舌灿莲花劝说。
吴国众人想想也是,其实他们根本没有选择。
如果他们不跟楚国合作,等吴国和南国打起来的时候,楚国和陈国肯定就会像瓜分黎国那样,在后面捡便宜。
与其防备楚国,还不如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浑水才能摸鱼……
这般想,吴国就和谢文彦暗中达成了合作。
为防止楚国有诈,他们确定楚国把军队调遣出去后,才松口气行动。
但很显然。
吴国这口气松早了。
楚国的确是把军队调遣了出去,但根本没打算真的对陈国出兵,只不过在边境做了个样子。
等吴国和陈国军队交上手时,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楚国,尔敢食言!来人,快去把郭明熙那贱人给朕抓住。”
吴国收到边境消息后,气得差点没吐血。
赶紧让人去抓郭明熙,但为时已晚,郭明熙早就跑路了。
最后吴国没办法,只能硬抗陈国的报复,以及南国的入侵,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
—
而陈国这边。
张和尚也没闲着。
他倒没有挑拨离间,谢文彦也没敢让他这个励志渡化世人的“圣僧”去做坏事,只在临行前,吩咐他此次前往陈国,劝说陈国皇帝和太子向善即可。
陈国凶名在外,张和尚对这个渡化任务很是积极。
自从到了陈国后,仗着陈国暂时不敢杀他这个来使,见天的就寻机会,去找陈国的皇帝和太子,一起讨论佛经。
众所周知,张和尚他不会说话。
他渡人向东,那人家绝对向西!
所以。
原本脾气就不好,野心勃勃的陈国皇帝和太子,在他渡化下,戾气就更重了,誓不拿下诸国成为统一赢家就绝不罢休。
这结果让张和尚那叫一个急,一个慌。
他明明是想阻止陈国野心,给天下百姓一个安稳的,怎么越说陈国皇帝打仗的心越坚定啊?
众生,贫僧对不起你们啊!
张和尚有点心虚。
见没办法阻止陈国野心,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没用,他只能重选赛道,决定“好心”帮陈国皇帝和太子,缓和紧张的父子关系。
来都来了,他怎么都得做出一点成绩,才有脸回家吧。
然后……
然后结果可想而知。
在张和尚的渡化下,陈国皇帝父子关系急速破裂。
陈国太子,他弑父上位了。
张和尚:我说我真不是故意的,求你们再信贫僧一次!
第191章 楚国娘子军
陈国太子弑父上位,完全在谢文彦的预料之中。
因为上辈子对方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今生提前了而已。
而这个陈国太子,就是后来他投靠的陈国新皇,对方野心比老皇帝还要大,上位后根本无需再让人挑拨,就继续积极筹备下一场战争。
其成为天下之主的心思,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此。
谢文彦并没有严阵以待,也没有跟风加入几国战争,而是只增加了边境的士兵数量进行防备。
一副诸国随便打,我楚国不加入,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小日子,闭关锁国的模样。
他这态度不仅让诸国皇帝疑惑不解,也让楚国不少官员觉得不妥,纷纷上奏谏言。
“陛下,如今诸国争斗已起,其余几国不断相互蚕食壮大,若我楚国不加入其中,必定落后于人啊……”
诸国皇帝都想统一天下,楚国是绝对不可能置身事外,安居一隅的。
但谢文彦很坚决。
“如今楚国虽说有高产粮食,可百姓还未完全解决温饱,现在出兵打仗,劳民伤财,百姓刚刚好一点的生活,又将回归原地。”
“朕不管其余诸国怎么想,比起开疆扩土,朕更愿百姓安宁。”
“至于诸国威胁,爱卿们不必担忧,朕不会主动出兵,但若有人胆敢来犯,朕也必让对方付出代价。”
朝臣们还是担忧,“我朝兵力虽强盛,可若是等陈国吞并了南吴两国之后再对上,恐不敌。”
“士兵贵精不贵多,与其囫囵吞枣吸纳其余诸国的疆土和士兵,不如趁诸国乱战之时,好好将朕大楚的将士们,培养成以一敌十的威猛之军。”
“何况接下来几年,陈国一直征战,必定消耗国力,就算吞下了其余诸国的疆土,想要一口气再拿下朕大楚,恐怕也有心无力。”
“须知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太大,怕就是空中楼阁。当陈国吞并其余诸国,便是最强盛也是最虚弱的时候。”
“届时,才是我楚国事半功倍的出兵之机。”
谢文彦一副自信爆棚的模样侃侃而谈。
楚国官员们表示:这话虽然有道理,但风险很大啊。
一不小心玩脱咋办?
但奈何谢文彦过于坚决,他们反对无效,最终也只能心情忐忑,硬着头皮跟着干了。
—
此话经过细作传到陈国新皇耳中。
陈国新皇不由嘲笑,“原本朕看楚国之前率先在黎国兵乱时出手,以为楚国这位新皇,与朕一样是雄才伟略之辈,但如今看来,就是个自作聪明,畏首畏尾的之人。”
“俗话说,蚂蚁多了还能咬死大象呢,就算日后陈国连年征战,国力巨大消耗,但整合了诸国的兵马,数量也能压死他楚国。”
当然。
也有陈国官员猜疑,“陛下,楚国新皇看上去不像是愚蠢之人,对方在登基之前,可是三元及第的良才,现在如此自信,莫不是楚国有什么大量培养以一敌十兵将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