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来一世,我被国外上流家庭收养/我的国外上流家庭生活日常(168)+番外

作者: 人间有欢喜 阅读记录

“他们不会的,”张蔚摇头,“你在这里生活了多久?了解英国人吗?”

王先生反问道:“哦?难道你很了解吗?”

“说不上了如指掌,也有一些基本认识,你应该知道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吧。”

“我们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这样,要知道德文公学像我这样的亚裔五个手指都能数出来,其他人并不是不想来,也不是能力不够。”

张蔚想到了帕里斯,他很优秀,当时他爸爸林先生也为他做过许多努力,可惜还是失败了。

“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这么有想法,你父母肯定也很优秀。”

张蔚想到威尔逊夫妇,赞同的点点头,但脑海里又莫名想起了秦媛和陈九妹。

“我会考虑考虑再做决定的,祝你以后学有所成,希望以后在国内可以听到你的名字!”

王先生伸出手来和张蔚握手,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慎重。

“我叫张蔚,希望未来如你所说,如我所愿。”

最后王先生还问了一下汤斯利教授为人如何,张蔚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

王先生就点头表示明白,给了她一张名片,让她如果需要帮助可以联系他。

张蔚看到只有一个名字和一串电话号码的简单名片,并没有探究王先生到底是何许人的想法,因为她并不会真的去找他。

她希望王先生出钱支援的不是汤斯利教授这种实际歧视黄种人,而又想从黄种人身上获得利益的投机者。

一千万英镑,真是个不小的数字,这位王先生也是真富豪。

第154章 额外辅导

后来汤斯利教授还问王先生跟她说了什么,张蔚告诉她,王先生问了一下她在校的情况,是不是像院长说的那么优秀,而她只是肯定的回答道:她确实很优秀。

汤斯利教授怀疑地看着她,张蔚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老实一些,她相信汤斯利教授一定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至于王先生要不要投资,这件事和她没有关系,她只是教授心血来潮叫到实验室打杂的一枚中学生而已,虽然她什么都没做。

汤斯利教授卸磨杀驴玩的很溜,结束之后就让张蔚自己回学校。

张蔚就在剑桥吃了个午饭,又逛了大半天,别说也是难得的休闲时光。

她先去了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剑桥的国王学院,没想到它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张蔚因为有汤斯利教授给的临时通行证,节省了八块门票。

然后去了中国人不去不行的“再别康桥”里的康桥,据说徐志摩本人只在剑桥留学一年,果然有点像张蔚前世听到的调侃“一年英水硕,一生英伦情”的代表性杰出人物。

康河边还有徐志摩的纪念碑,不得不说一一年学上的还是挺值的。

剑桥有三十多个独立学院,每个学院都有不一样的风格,张蔚也就不一一去找了,沿着康河散散步,感觉也挺不错的。

经常可以遇到乘船游河的游客,他们大声和岸上的人打招呼,偶尔还能遇到中国人,张蔚就用中文大声回应他们,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仿佛在这一刻她也是成了短暂在这里游玩的游客,下一秒她就可以回国。

也许是近乡情怯,先遇到的王先生,又遇到了中国游客,让她感觉这里越来越陌生,此刻无比的想回到她以前住的城市,吃着熟悉的饭菜,听着满耳的乡音。

人总是要面对现实,她只能在日落余晖之下离开,看着远处的康河,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嘲笑徐志摩,或许他也在夕阳西下时思念远处的故乡。

回到宿舍张蔚显得有点没精打采,没想到大家在晚饭之后都过来慰问她,仿佛她收到了汤斯利教授的非人折磨:

“怎么样,薇拉?她让你去干嘛?”

“不会是在实验室端茶倒水一整天吧?”

“如果她对你产生了人身伤害,一定要向学校提起告诉!”

张蔚有些好笑的听着她们的关心,又有些感动,不禁想着:汤斯利教授在不经意间竟然这样不得人心了吗?

“都没有,她只是让我去实验室走了一趟。”

见大家都有些怀疑地看着她,张蔚继续说道:

“因为有一个中国商人想要提供一大笔研究经费,汤斯利教授想争取一下。”

“哦~~~”大家都不是笨人,才了然的散开。

“结果呢?她有没有争取到?”

“这我就不清楚了,王先生并没有当场表态。”

张蔚知道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好说。

由于汤斯利教授的区别对待,张蔚其实很少跟她们谈论她,怕其他人跟她不好说,但是看大家对她并不太满意,于是问道:

“怎么你们好像并不是很喜欢她?”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

“她私下拿大学才学的知识敷衍我,美其名曰看中我,实际上那只是她在大学上课随手拿的他们的课堂作业!”

“你也做过!”“你也做过!”好几个人异口同声说道。

“什么拉伸实验是吗?”“对对对!”

张蔚这才明白,那作业为什么超纲那么多,原来她连题目都不换,连续忽悠十二个人。

“她当我们是傻子吗?”

“据说她也是去年才开始到德文上课,大概觉得我们只有那些大学生智商的一半吧!”

“特雷西呢?”

特雷西淡定的说道:“我大概收到了三次大学作业。”

“那你可真是荣幸!哈哈!”哈亚特说着忍不住大声笑了出来。

“确实,三次作业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