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192)

作者: 米小仙 阅读记录

而且好似还不用弯腰?

要知道麦子并不高,割麦是需要一直弯腰的,很多人已经扶着老腰忍受不住的样子。

“沈渊,你这是什么东西?”

一群人听说沈渊这里有新工具,哪有不好奇的,都跑过来看。

沈渊拎着手中的麦钐,骄傲道:

“这是麦钐,我媳妇念着我家劳力少,特意琢磨出来给我用的,你们看啊,这上面可是有很多刀片呢。”

沈渊举了举那麦钐,众人果然看到了上面的刀片。

娘咧,用了不少铁呢,这一个麦钐也得不少银子吧?

快是快了点,谁家能用得起呢。

“沈渊媳妇可真聪明,这都能想出来,沈渊,这东西花不少钱吧?”

就问了,这么好使的东西,若是不贵,他们倒是也想整一个。

毕竟谁也不嫌快啊,这东西哪怕贵点,可是能传家,用好多代呢。

就像那镰刀,其实也不便宜呢,家里能有两三把镰刀的也算是富裕户了,可是两三把镰刀的速度也赶不上沈渊这一个麦钐的速度。

“这东西就这几个刀片值钱,其他都是竹篾,刀片差不多一两银子。”

这些刀片都挺薄的,不算重,比起他做那个曲辕犁,可是便宜太多了,当然,他也知道,农户人家一两银子怕是也舍不得。

但是总有舍得的,用了就知道这麦钐多么划算。

有了曲辕犁和麦钐,解放了很多劳力,男丁少的人家,也能种得了很多地。

“一两银子?其实也算可以了,想想五把镰刀也不止一两银子的。”

“是啊,我家就两个劳力,若是能用上这麦钐,来年还能多种几亩地。”

.......

众人七嘴八舌,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地,而是劳力。

劳力跟得上,谁不想多种些地。

沈渊已经又干上了,那速度,着实让人惊奇,里正柳大平也来看了半圈,心中激动。

他家劳力少啊,他就两个儿子,一个还小,等于就他和大儿子两个壮劳力。

一两银子太划算了。

而且这可是农具啊,若是被上面知道,农业司也会记一功。

“渊啊,你这麦钐来年叔也能整一个不?”

毕竟是人家沈渊媳妇发明出来的玩意儿,总要问问。

沈渊又割了一箩筐,回头道:

“这有啥不能的,我媳妇说了,这玩意就是解放劳动力的,谁想用尽管自己做去。”

柳大平微怔。

沈渊媳妇这是大公无私啊。

【图片】

麦收图

第162章 沈渊,你可真疼媳妇

虽然说这东西做起来是不难,可毕竟是他们发明出来的玩意儿。

“嗐,啥也不说了,沈渊,你娶了个好媳妇,好好对人家。”

里正也着急干活没有多待,说完就赶紧去割麦了。

左右这东西是沈渊媳妇想出来的,将来就算仿制品一大堆,有他在这里,谁也不敢贪人家这个功劳。

沈渊大伯也过来看了一会儿,啧啧称奇,还想着他们那边收完,就赶紧过来帮沈渊呢,看沈渊这速度,估计会比他们还快咧。

结果可想而知,只有一个壮劳力的沈渊家,这个麦收却是最快的一家。

他家的地在村里并不算多,一个人又顶五个壮劳力,竟是头一个割完麦子的人家。

麦钐还被大伯家拿去用了。

这一用可不得了,平常割一亩地一个人需要两个时辰,这麦钐用起来半个时辰就好了。

一个人一天做工六个时辰,平常只能割三亩地,这都能割12亩地了。

怪不得沈渊家那三十亩地,两天多点时间都弄完了,他们都还在地头忙活着呢。

众人再次惊叹,这下有更多人家蠢蠢欲动,想要做麦钐了。

不过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一定整一套。

沈渊速度快,割完后又帮着孩子们把麦子都给捡干净,全部用牛车拉到了麦场。

在麦场需要进行脱杆和脱粒的操作,只有等麦穗变成了麦粒,才能算是颗粒归仓。

苏晚晚看沈渊在那里先进行脱杆,竟是放置了一个大木桶,拿着一捆麦子使劲在桶口处敲打,这样麦穗就落入桶内。

麦场还有很多人也在进行同样的操作。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镰刀,没有镰刀使用的人就在这里进行其他环节,这些活儿都是同时进行的。

就比如大伯家,大伯领着沈亮和沈衡在地里收麦,大伯娘就领着两个儿媳在这里脱杆,孩子们捡麦穗,沈肃负责把麦子往麦场拉。

真是各有分工,有条不紊。

天气是真热,苏晚晚还真看到有的汉子光着膀子,沈渊还好,只捋起了袖子和裤腿。

沈渊力气是真大,别人摔好几次才能把麦穗给摔到桶里去,沈渊几乎一把一下,一会儿就摔完一桶麦穗,沈昭就带着孩子负责把麦穗晾晒起来。

农忙时候有些农民真的是昼夜不分的,真正见识到他们的辛苦,苏晚晚才知道古代这生产力有多不行。

在现代,大型收割机,收出来直接就是脱了壳的麦粒了。

可是,她也造不出来大型机械啊,还是看看有没有其他工具吧,就比如这脱粒工具和脱壳工具。

现在都还在脱杆,有的麦子没收回来,脱粒还要等两天才能进行,听说也是用石磨碾压脱粒。

苏晚晚了解了一圈,忍不住叹气。

慢,真是太慢了。

沈渊割麦两天多,脱个杆估计得三四天。

这一个收麦下来,从割麦到颗粒归仓,最少需要二十天。

有的地多的,这一整月都在忙活,从早到晚。

上一篇: 倾歌令 下一篇: 十九世纪乡村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