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209)

作者: 米小仙 阅读记录

现在什么最不缺,自然是劳力。

沈渊虽然腿走路不方便,也没闲着,让人去镇上制作豆制品作坊需要的平底铁锅。

又去找柳二叔做其他需要的东西。

就等红薯都种下,召集村民开工了。

赵庆海在红薯全部种上之后,就先带着两个徒弟回县城了。

毕竟也不可能一直住这里,只需隔一阵子过来检测记录一下便成。

此时已经六月中旬,天依旧没下雨的迹象。

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通许县,虽然前阵子赈灾粮已经到达,可也是杯水车薪。

许怀远每日都愁的睡不着觉,他甚至已经决定,再等十天,若还不下雨,就开放城门,让难民南下。

总不能都在这里饿死。

他已经尽力了。

心中焦虑,他再次上书一封,看看能不能把储存给战马的黄豆给放出来用。

毕竟现在边境战马还没到缺粮的地步,不然朝廷早就来把那些黄豆给拉走了。

事情总要有个轻重缓急。

这次说的言辞有些激烈,他已经做好了被骂甚至被罢免的准备。

听赵庆海汇报完工作,许怀远听到为猪阉割的事情,也是忍不住笑出来。

沈渊夫妇,还真是能折腾啊。

连日的阴霾似乎也少了许多。

他只希望红薯能够成功种植,产量也真如沈渊夫妇说的那样。

届时将功抵过,他指不定还能逃过一劫。

这一日,村里的铜锣声又响了起来。

大家一惊,青天白日的怎么还有野兽下山吗?

因为要保护红薯,村民们现在也特别机警,铜锣声一响,众人纷纷拿起了家里的刀。

“娘,野猪该不会又下山了吧?”

小玥儿听到铜锣声,躲在了自己爹爹身后。

小云毅胆子很大,迅速跑到大门透过门缝去看。

“没有啊,外面什么都没有。”

他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大白天的肯定不是猛兽的事情,要不就是有难民来了,要不就是有别的人作妖,走,我们去看看。”

沈渊说完便拄着拐杖起身,苏晚晚点头,过去扶着他。

沈渊虽然腿受伤了,但是村里照旧每日安排有人巡逻。

尤其是现在还有红薯,更有一个好似不会枯竭的水塘。

红薯和水塘都是他们需要保护的重点对象。

果然,还没走到水塘边,就看到那边站了一群人。

这群人没人手中都还拿着水桶,一个个对着池塘的水虎视眈眈。

是离这儿不远的王岗村村民。

“沈昭,回去把我的弓箭拿过来。”

沈渊见状,想到自己的腿不好使,就让沈昭回去拿弓箭。

沈昭听闻,问都没问,直接往家跑。

此时池塘边的两队人马已经剑拔弩张。

“柳大平,我们王岗村和大柳树村喝的是同一条河的水,你们这池塘的水也是从河里挑出来储存的,凭什么不让我们用?”

王岗村里正王根生眯着一双眼睛,看着池塘里的水,恨不得这池塘是自己村里的。

“你也说了,这是我们自己挑出来储存的,这池塘的水就是我们村的,跟你们无关。”

柳大平明显是个怀柔派,还要跟他们讲道理。

“就算你们自己挑的,这也是河里的水,河里的水是从我们王岗村流到你们大柳树村的,这池塘水就有我们的份。”

王岗村村民闹哄哄,若不是大柳树村几个汉子拦着,怕是已经直接下桶了。

“我呸你娘个犊子,你们在上游你们就有理了!开春灌溉的时候你们就不是东西,要截流不让我们浇地,谁给你们的脸这时候要水!”

张翠花叉着腰,简直要被这群无耻的人给气笑了。

她这么一说,大柳树村村民群起而气愤:

“就是,不要脸的玩意儿。”

“截流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河水是大家的。”

.......

众人一阵乱骂,王岗村里正眸中闪现一抹精光。

“我可是听说你们这池塘能自动补水,这就说明这是神灵赐予的,神灵慈悲,断然不是只赐给你们一个村的,见者有份,你们若占为己有,一定会惹神怒的。”

“柳大平,我们也是为你们好,做人要善良,神灵高兴了,才会赐予源源不断的水,小心触怒神灵,断了你们的供水,得不偿失,左右这水能自动补给,你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乡亲们去死吗?”

大柳树村村民:......

古代人最信奉神灵,而且大柳树村村民心善,听了这番话,竟是有些动摇。

苏晚晚在外围看了看,按理说一桶水指不定真能救一家人,若都是好人家,乡里乡亲的,给些水是应该的。

可是她也听明白了,这王岗村可不是善茬,仗着自己在上游都能做出截流的恶毒事情了,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第177章 沈渊一人可抵一村

“还有那红薯,也分给我们种一些,我们是邻居,总要相亲相爱才对,不能什么便宜都让你们占了才对,更何况......”

王里正见大柳树村忽然哑口无言,继续要求道。

“王里正是不是想说这红薯也是在山上发现的,山上也是大家的,不能独吞?”

苏晚晚出口讥讽,直接堵住了王根生的话。

王根生顺着声音望了过去,只见一个俊俏小媳妇站在那里,她还扶着一个男人,那男人眸光冷冽,让他不寒而栗。

这怕就是沈渊夫妻二人了。

苏晚晚发明了几种农具,被县令大人亲自褒奖,已经传遍整个通许县。

夫妻二人还在山上找到了红薯这种作物,大柳树村全部都种上了红薯,这红薯地还能免税。

上一篇: 倾歌令 下一篇: 十九世纪乡村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