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323)

作者: 米小仙 阅读记录

怪不得当初媳妇不让自己出手。

这女人和贺二柱倒是绝配。

不过这一对绝配,可不能留在大柳树村,他刚才也瞧见了,贺族长已经有了计较。

他需要再给他添一把火。

他看了看贺家的几个小伙子,这些人都是在他作坊那边做工的,他对着他们使了个眼色,众人会意,一个小伙子忽然对族长道:

“族长,这贺二柱虽然娶了赵圆圆,可是用这种手段,丢的是我们贺家的脸,不能就这么算了。”

“是啊,族长,我们族里有这样的男人,其他男人还如何娶媳妇?”

“这样的败类,我们族里不能要啊,上一次他还出卖咱们村。”

“对,那王翠娥那么可怜,竟然也是他通过那种手段娶回来的,咱们的脸往哪儿搁。”

......

几个小伙一人一句,明里暗里都在说贺二柱不能再留在贺氏。

贺星奇眸子一眯,他也是这么想的。

上次给了他一次机会,结果他又做出更丢人的事情来,他作为一个族长,也不能说话不算话。

一些人本来都想离开的,听到贺氏闹了起来,立马又围了过来。

苏晚晚也是如此。

啧,这贺氏怕是有大动作,赵圆圆该不会刚要嫁给贺二柱,就要被赶出族了吧。

不知道她听说要被赶出去,会不会后悔啊。

不过也好,这样两个人,还是赶出去好了,留在大柳树村也是添堵,瞧见就不得劲。

“你们别太过分,我这次又没犯错,凭什么赶我们出去?”

贺二柱一个慌乱,立马反驳。

“还没犯错啊,你这就是死不悔改!若是我们知道你是用了那种龌龊手段才娶到王翠娥的,族里早就容不下你这种品性不端的人,结果这次又犯。”

一婶子直面而上,她简直气死了。

因为这一颗老鼠屎,他们贺氏族人的脸都丢光了。

她家有儿有女,先前就因为贺二柱打媳妇的事情,弄得没人说亲,反正她是决定了,今日不让贺二柱这个败类弄出去,她就不走了!

贺氏族人都围了过去,其他村民到外围看热闹。

里正柳大平今日去了一趟镇上才回来,听说了贺家的事,准备赶过去,想了想没有过去。

一看到贺二柱,就会想起他的女儿柳春梅,他过去指不定这件事又要被提起,而且若是他出面赶他出村,难免有报复的嫌疑。

只能等贺家族长亲自来找他,他再顺水推舟。

贺二柱家这边,贺氏族人这次是下定了决心,族长终于摸着他的白胡子,开了口:

“贺二柱,你屡次坏我贺家名声,品行恶劣,我贺家容不下你,明日就开祠,把你逐出族里。”

说出这些,贺族长觉得自己似乎也了却一桩心事。

“不能啊,贺二爷,我们二柱这次没打媳妇,也没犯什么错,赵姑娘也是自愿嫁给他的,凭什么就让我们出族?你作为族长,就是这么武断的吗?”

贺春兰感觉像是天塌了一般,一屁股坐在地上,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赵圆圆忽然很慌,看到贺家人逼着贺二柱母子出族,顿时大惊。

她留下来也是想留在大柳树村,若是贺二柱被逐出族,是不是也要被赶出村子?

“族长,我真是自愿嫁给二柱的,不管他以前什么样,我嫁过来了,我会看着他,他以后一定会改的,族长,请给二柱一次机会吧。”

赵圆圆也立马求情。

看着这单纯的傻姑娘,一把年纪的贺星奇几乎快要动摇了。

其他族人也是不可思议地看着这姑娘。

她竟然觉得贺二柱会改?

还替她说好话呢?

这么傻的,他们这时候闹,趁着还没正式成婚,你这姑娘,还不赶紧跑。

难道是他们错了,这姑娘真的喜欢二柱?

“族长,你不能动摇啊,这贺二柱好吃懒做,以后一定还会惹出大事,咱们大柳树村有红薯玉米,以后还有菜地育苗,责任重大,若是被他搅合了,那可不就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

有个汉子提醒了一句,他是真心为族里考虑的。

以前是一个村的事情,甚至只是贺家的事情,现在关乎育种的事情,那可是县太爷的事情!

“族长,前阵子浇地,贺二柱家因为没有沟渠,就把我家的渠给挖开了,水流到他们地里,贺老太还偷我们的红薯叶红薯杆子,本想着都是贺家人,那红薯叶掐了也没事,我看贺二柱躺在床上,孤儿寡母的也不容易,就没吭声。”

一嫂子忽然出声。

她家的地就挨着贺二柱家的,当时是真的可怜他们孤儿寡母。

谁知道今天去地里一看,好家伙,她家红薯叶都快被薅秃噜了。

虽然只是叶子,可是这偷偷摸摸的习惯,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偷钱呢!

“你这么说,我感觉我家红薯叶也被掐过。”

“我家前两天的红薯还被挖了,天杀的,一定是贺二柱。”

“我看到了,肯定是他,咱们村里现在这么忙,都在做工,就她们闲着没事就往地里转悠。”

........

贺春兰眸中闪过一丝的慌乱。

她以为她做的很隐蔽,每次都是大晚上去,而且也没逮着一块地薅羊毛,竟然还是被发现了。

第277章 母子二人PUA赵圆圆

一看她这表情,贺星奇就知道是真的了,气的胡子乱抖。

“混账,竟然敢偷东西!那些红薯确切的说,根本不属于我们村,若是除了纰漏,你们能担起责任吗!”

贺春兰准备抵死不认账,当时没被堵住,这时候她不认,他们也拿不出证据。

上一篇: 倾歌令 下一篇: 十九世纪乡村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