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328)
“你们好好干,等赚多了银钱,也可以在村里买地盖房子,落户大柳树村。”
沈渊这话一出,更是像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苏晚晚知道这个时代的户籍制度并没有那么严格,也是可以流动的,想要在大柳树村落户也不难,只要有银钱买了房子就能去官府落户。
当然,也可以只买房子买地不落户,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但是不落户有点困难,毕竟一个村里的里正也不太愿意让外人来买地,不然不好管理。
听说也可以落户,众人都激动了,充满了干劲。
苏晚晚回去之后,按照现代管理公司的模式,又制定了几个公司制度用来约束工人。
大约就是规定一下上下班时间,以及在工作中的劳动纪律。
做吃食的厂子,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偷窃,说白了就是人品问题,当然食品卫生问题也很重要,这也会有相关规定。
腐竹这种玩意儿,火候不一样,包括捏腐竹的工人手速不一样,产量很难固定。
不是说,我一斤黄豆能产多少腐竹是固定的,忽高忽低也算正常,所以很难知道有没有偷拿回去。
这个真是零容忍,只要发现一次,立马开除。
这也就是所谓的职业道德,一定要深入人心,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上班时间的话,这种东西是有夜班的,昼夜不停,所以要倒班。
从黄豆投入到腐竹入暖房炕干,大约需要十个小时,还有后续的包装,每道工序做工不同,上下班时间也不一样。
苏晚晚需要做一个详细的规划,还有部门划分。
日子一下子又忙碌起来,大柳树村因为没了贺二柱这个二流子,倒也平静。
三日后,作坊终于完工了,包括炉子和暖房,以及大烟囱。
沈渊一大早放了个鞭炮,众人都跑来参观看热闹。
这样大的作坊,也是震惊了众人的眼球。
很多村民只在外面看过,还没进去过里面,看到那四方块,几乎有一间房大的炉子,嘴巴都快合不上。
“娘咧,这京城也不一定有这么大的作坊吧。”
“这么大的炉子,得用多少豆子啊,磨豆腐才能用多少豆子?”
“这磨坊这么大,娘咧,都五个磨呢,这一天得磨多少豆浆啊。”
“五个磨,那不得买五头牛?要不买驴也行吧。”
........
众人七嘴八舌的,很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说起这个,苏晚晚和沈渊还真商量过,她也找了找,找不到更简便的方法去磨豆浆,只能用最古老的石磨。
第281章 镇上铁匠铺送锅来了
当然也可以用水磨,但豆浆这东西不比面粉,从河边再运回作坊太慢,若是挖渠让豆浆流过来,更不合适。
石磨做的很大,五台石磨直接用牛,毕竟牛还可以耕田,她家地也多,不浪费。
所以,一开始他们就专门建了一个磨坊,到时可以有五个工人专门磨豆浆并运送豆浆到炉子那边。
沈松青也神在在的转了一圈,看到这么大的家业,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
老沈家有出息了啊。
只是,这么大的作坊,建造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渊啊,那腐竹得卖多少才能把这些钱给赚回来?”
他还是有些担忧。
那腐竹再好吃,也只是豆制品,能卖多少钱?
那一块豆腐才几个钱,他好怕沈渊会赔个底朝天啊。
“大伯,别担心,腐竹不是豆腐,应该很快就回本的。”
沈渊哭笑不得,不得不去安慰了一番。
“沈渊家的,这等秋收后开工,我能来做工不?”
有人是看这作坊这么大,一定需要很多人来做工,光那磨坊都得五个人呢,就想着想报名。
苏晚晚也被拉住了。
“当然可以,这作坊只要缺人,咱们村里谁有空的都可以来,到时我会按照分工不同制定每个岗位的工钱,后期生意起来,工钱也会涨。”
对于工钱,苏晚晚也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不能完全按照一天多少个铜板来算,奖励制度也是可以有的,她需要拿出方案,做到公平公正。
不多一会儿,就有好几个婶子来报名。
有些男的看都是女人在报名,就不乐意了。
“要我说啊,你们女人还是在家带孩子做饭吧,这做工的活儿,我们男人来干。”
一听这话,众婶子来劲了。
“我们咋不能干了,我们指不定比你们还干的好呢,凭啥不让我们来干?”
这么好的机会,女人们当然不会放弃。
眼看着双方就要吵起来,苏晚晚也是无语。
“听我说,都有机会,男女都要,咱们村现在可以干的活儿多着呢,那种菜不也是活儿,也发工钱呢,到时我们也有专门的制度,谁合适谁就来,可千万不能因为这个伤了和气。”
苏晚晚这么一说,众人也是诧异了,上个工还有什么制度啊。
不是只要勤快就行吗?
于是就有人问了出来。
苏晚晚制定的制度还不太完善,自然不会这时候说。
“嗐,主要是时间安排上,我们这里夜里也得做工,有些孩子太小的,这就不合适,等我整理出来,招工的时候,大家觉得合适再来报名啊。”
众人恍然大悟。
的确是,有些女人夜里上工不合适。
一群人吵吵嚷嚷的,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阵的马蹄声。
原来是镇上的打铁铺来送锅了。
前两日沈渊去了镇上,已经和老师傅说好了今日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