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343)

作者: 米小仙 阅读记录

沈欣如好奇了,村里竟然有这么能耐的人吗?

苏晚晚微微拧眉,没想到她竟然不知道,她还以为知道呢。

毕竟当初官府可是下达了文书呢,作物的事情是下达到了这里,可是农具的事情下达到了每个村每个户。

包括水车的事情,前阵子朝廷也传来了正式文书,要在所有村子进行推广制造。

不过仔细一想,那些文书都在里长那里,村里都是口头相传的,谁发明出来的东西怕是也没人会关注,只知道是哪个村子的人。

“姑奶奶,你肯定认识那个人啊,就是小婶婶发明的农具,作物也是小婶婶找到的。”

沈丰年与有荣焉一般,婶婶真是太厉害了,现在全村都敬重她,他作为侄子,也倍有面。

啥?

沈欣如和王萍以及王宝林都愣住了。

那个发明出农具又找到新作物的人竟然是沈渊媳妇!

对呀,好像里正在村里念文书的时候,是提到一个名字,就是叫苏晚晚来着!

王萍一脸崇拜,她还从来没见过这么能耐的女人。

沈欣如更是心中激荡,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定是爹娘保佑,他们老沈家才会有这么一个能耐的媳妇。

沈渊那小子,小时候吊儿郎当爬高上低,最是捣蛋,没想到长大会有这样的造化。

“姑姑,我带你去家里坐坐。”

苏晚晚没有多说,带着一行人回到了自己家。

看到这新家,沈欣如更是惊得像是做梦一般。

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大的院子,还有猪圈,尤其是菜园子郁郁葱葱。

干净整洁又漂亮,一看这家的女主人就是会过日子的。

第294章 自己把自己说服

一行人也走累了,坐在院中休息。

沈欣如一脸欣慰,说了不少苏晚晚的好话。

苏晚晚默默听着,看到王萍和王宝林有些放不开,就让沈昭带着他们去菜园子那边转转,让他们也认识一下那些菜,摘几个西红柿洗来吃。

王萍似乎没有兴趣,坐在自己娘身边,十分乖巧,听二人谈话,她也不多插话,默默听着。

苏晚晚其实也不是很健谈的人,毕竟和这个姑姑也不熟,倒是沈欣如放开了一些,说一些闲话家常。

苏晚晚从她的话中听得出来,这个姑姑以前对沈渊是极好的,而且特别关心沈渊。

她还说到了沈渊的爹娘,一说起来都是怀念,甚至忍不住想要落泪。

“去年听说西北军那边放了很多士兵回乡,我就想着沈渊是不是也回来了,本来打算回来看看的,谁知,唉,你们姑父竟是走了,家里很多事情,今年又遇到灾年,一拖再拖.......”

“这次来我也是看看,看到你们都好,我也放心了。”

沈欣如觉得这次真是来值了,娘家过的不错,她也安心。

一听到姑父走了,苏晚晚眉头微微一皱,不由得也是心中一紧。

“去年?那姑姑没回来通知大伯一声吗?”

她怎么都没听说过这件事。

她只听大伯娘说过沈渊他们还有一个姑姑,嫁到外县去了。

难不成大伯娘也不知道?

“嗨,离得太远,这几年一直灾情不断,本来日子就难了,也不想让大哥大嫂跟着担心。”

沈欣如也是无奈。

家里没牛车,从她那里跑到这里来,得走一天一夜时间,更何况她那时伤心欲绝,家里也没人跑来通知。

接着就是旱灾,想着大哥大嫂还养着沈昭,本来日子就艰难,她也怕给家里找麻烦。

再后来就是难民逃窜,都说难民逃到了通许县,家里婆婆倒是想让她来借粮,她知道她若是回来,大哥大嫂一定会给粮的,但是她不愿意。

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若是借粮给她,大哥大嫂家人口那么多,岂不是就要挨饿。

苏晚晚也是想到了古代交通不便,看姑姑一家三口的穿着,想必也不富裕,这两年的情况,远亲很少来串门的,很正常。

“那姑姑来一定走了很久吧,这次来不如多住两日,休整一下再回去。”

想着这三人走了那么远的路,怕是连夜都在赶路,自然是要留下住两日的,不然连着赶路也吃不消。

沈欣如有点不好意思,他们本来打算来看看,今天下午就走的。

“姑姑,你就别拒绝了,你能跑得动,表妹也跑不动啊,正好明日我们这里就要挖红薯了,表弟也可以来帮忙。”

苏晚晚有意留人,自然要寻个理由,一听说要帮忙挖红薯,沈欣如这才答应。

王宝林是个勤快的,他看到院子里堆了很多竹子,又看到一旁还有很多已经处理好的竹竿,立马知道要怎么做了,竟是直接坐下来砍竹子。

照着那些竹竿的长度去砍,手脚很是麻利。

苏晚晚见状,立马阻止:

“表弟,你别做这些了,赶了那么久的路,坐下歇歇,这些你表哥回来会弄的。”

王宝林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没事,表嫂,我不累。”

沈欣如也跑了过去,她早就注意到这些竹竿了,堆了一大堆。

“这些竹竿是做什么用的?”

不仅她好奇,王宝林姐弟也是十分好奇。

竹竿不是很粗的那种,都很细,一样的长度,被摆放的整整齐齐的。

“姑奶奶,这是作坊那边要用的,娘亲说这些弄完就够用了。”

小玥儿眨巴着眼睛解释了一句。

作坊?

对,听大嫂说几个侄子都去作坊做工了,这大柳树村竟然还有作坊。

作坊的事情外面的人知道的还不多

上一篇: 倾歌令 下一篇: 十九世纪乡村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