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406)

作者: 米小仙 阅读记录

白绍也不嫌少,兴冲冲地掏银子。

不仅有这两桶菜籽油的钱,还有两道菜谱的钱。

这些处理之后,他就找沈渊拉货了。

这些湿腐竹,放在冰窖里也能放几天,他先拿了一些让管家带回去,就先在北昌府的酒楼里开卖。

管家也爱上了这腐竹,信心满满地带着人先回酒楼了,务必要在今天晚上就上这新菜品!

湿腐竹的价格和干腐竹自然也不一样,因为湿腐竹重量要重一些,但又胜在新鲜,苏晚晚就按略低于干腐竹的价格结算。

腐竹价格,苏晚晚也是算了各种成本最后才确定的。

当然在县城她也去看了各种干菜的价格,比如木耳和干蘑菇,参考一下。

腐竹也算是干菜,但是木耳和干蘑菇量少,都是百姓们在大山采摘,再晒干去卖,卖的自然很贵。

她这腐竹不需要那么贵,按成本加上30%来计算,算下来,价格差不多是干木耳的三分之一。

这是上等腐竹的价格,后来那些不太劲道的腐竹,价格再下降一成,也就妥当了。

她没有弄那种物以稀为贵的思想,毕竟这腐竹她以后是要走量的,也不算是稀缺产品,自然不会卖太高价。

商人收走后肯定还会提价再卖出,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价格也不算便宜。

沈渊也同意她的定价。

等把白家要的湿腐竹都装上马车,天也昏黄了。

苏晚晚在家都把晚上的菜品准备好了,看时间差不多,她又跑到了作坊。

此时,所有腐竹都入火炕了,满满的一屋子一排排的,看着十分喜人。

外面的大锅里面也没了浓稠的豆浆,都被沾到腐竹上去了。

苏晚晚教他们清洗大锅,可以把中间的隔板一个个都抽出来,锅底一定要洗干净,众人发现无论是隔板上还是锅底,都有一层层的锅巴。

也就是豆浆的沉淀物,死死地附着隔板。

捏腐竹的工人手中有铁制的三角板,一端如刀片一般锋利,可以用三角板把这层锅巴给刮下来。

这锅巴还挺厚,有点像豆干那样,又比豆干要薄一点。

这可是好东西,炒菜干什么都可以,下锅子也行,苏晚晚吩咐让装了起来,准备带回去吃。

第349章 建一条循环产业链

最后就是刷锅水和磨豆浆磨出来的豆腐渣了。

量很大,那刷锅水还白乎乎的,一看就很营养的样子,那豆腐渣更是白嫩嫩的,也不能浪费。

后世这些都是用来喂猪的,但是苏晚晚知道这里的人爱惜粮食,豆腐坊磨出来的豆腐渣也都是被买走了吃了。

豆腐渣便宜又营养,也勉强算是豆制品。

在古代,很多人吃不起肉,豆制品就是天然的蛋白质,不仅贵族喜欢吃,贫民也喜欢吃。

这不,还没彻底完工,就有村民来问,豆腐渣是否可以卖。

这豆腐渣比豆腐还要便宜,回去掺着野菜放锅里蒸一蒸,也是一道好菜。

苏晚晚想到家里的两头猪,也吃不了这么多,就让他们买走了,便宜大甩卖那种。

本来要送的,可是村里家户多,给谁不给谁的,省得最后因为分的不均不好做人,干脆还是让人掏钱了,但是价格比豆腐坊的豆渣要便宜一些。

剩余一些,苏晚晚就让人和刷锅水一起混合,搅拌一下送回家喂猪了。

刷锅水也多,其余的她也不想浪费,送去了里正家里,他家喂的也有猪。

不过看到这些东西,她倒是想着要不要再办个养猪厂,这样,这些刷锅水和豆腐渣就有用处了,总不至于浪费。

但是她又不想做养猪厂,村里的话.........

本来想着要不让姑姑一家三口去做。

可是姑姑家刚盖了房子,没本钱,他们也不好意思再用大伯和她的钱。

更何况,他们如今都在作坊上工,干的也挺起劲的,养猪这活吧,没有点经验也不好养。

王宝林现在是她的仓库总管,暂时也没有时间去做别的。

但是对于姑姑家,其实她已经有了打算。

王宝林只是暂时管理仓库,她看得出那个孩子是个肯吃苦能干的,等红薯粉条出来,她准备把酸辣粉麻辣烫之类的教给他,也算是个营生。

自家亲戚,她不想让他们拘束在作坊里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事业。

得咧,确定好这些,苏晚晚放弃了让姑姑一家做养猪场的活儿,但是她可以动员村里的人养猪。

机会把握在他自己手里,若是有魄力,定然会有人心动。

很多做生意的,都是不敢迈出第一步,前怕狼后怕虎,害怕赔钱,所以,错过了很多机遇。

机遇永远是为那些敢想敢干的人准备的。

如今村里人都有了银子,不说养多,每户若是养个三五头猪的,也都能买得起小猪仔。

不说别的,小猪阉割后能长得快,里正家已经看到了苗头,前阵子好像还说要多养几头呢。

猪肉贵,三五头猪也能卖不少钱,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养,也算是个进项。

当然没人做也无妨,左右豆渣就卖掉,刷锅水倒掉就倒掉吧,也没办法。

如果村里真的很多人养了猪,整个大柳树村也算是建立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大豆卖给作坊,作坊的废水和豆渣又可以喂猪,猪粪可以沤肥,都不浪费。

苏晚晚让人收拾完就可以下工了,她拎着锅巴回到了家。

火锅家里也吃过很多次了,沈昭早就把炉子给搬了出来,还点了火。

家里现在有两个炉子,直接弄了两锅。

上一篇: 倾歌令 下一篇: 十九世纪乡村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