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765)

作者: 米小仙 阅读记录

张翠花也没拒绝,还热情地拉着他介绍:

“这作坊啊,其实是两个,这边是水磨,红薯从这里磨成粉,然后在这边沉淀,红薯淀粉再拿到那边做粉条......”

做粉条的工艺也没什么不可看的,张翠花看杨启光感兴趣,就讲了几句。

杨启光一脸惊叹,双眼放光:

“三哥三嫂种出红薯,继而才有这粉条制作,怪不得百姓都称他们为活菩萨。”

沈兰饶是再不懂事,这会儿看了这亮晶晶的粉条,也没说什么。

这贡献,的确是无话可说。

“大伯,大伯娘,你看如今市面上还很少有卖粉条的,毕竟红薯才种了两季,而且大部分都被官府收购走了,大伯娘家里若是有闲余,不如咱们合作卖这粉条如何?”

杨启光这次来并不是买粉条这个目的,只是看到这个粉条,他就想到了这一层。

如今市面上的粉条,很多都是村里人做的去卖,粮油铺子几乎没见有卖的。

“唉,我倒是听说村里很多人加工后拿去卖,价格也不低呢,可是咱家的红薯也没多少,若是想大量去卖,只能等明年了。”

沈松青不是没见村里人拿粉条去卖,虽然村里如今富裕了,但农民都穷怕了,宁愿自己少吃点,不如换成银子可靠。

可是,他们家,现在不缺这几个钱,留下的红薯还是做成粉条自己吃妥善,本来也没多大的量,还是不卖了。

杨启光虽然失望,但总归目的不是这个,立马笑道:

“大伯说的也是,那这件事咱们就明年再说。”

杨启光止住了这话题,然后就赶紧跑到车那边去,从里面往外搬东西。

“大伯,大伯娘,这次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东西,这些都是孝敬你们的。”

杨启光把东西堆在门口的小桌子上,有糕点还有油,还有一包也不知道是什么,好多东西。

“咋带这么多东西,你快带回去,来大伯这里不用这么多礼。”

沈松青直接过去,就要把东西重新给放回去。

杨启光拦着,俩人争执半天,到底杨启光年轻,沈松青争不过他。

“大伯,大伯娘,你们是长辈,我们许久不回来探望,这不是应该的吗?你们就收下吧。”

杨启光态度坚决。

张翠花过来拍了拍老头子,看向那杨启光:

“成,那我们也不和你们客气了,既然来了,那今天中午就在家里吃饭,正好让你们尝尝咱自家这粉条。”

一家人扯那么生分确实不应该,张翠花热情招待。

杨启光也不扭捏,笑了一声:

“谢谢大伯娘,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听说大伯娘手艺好,今天正好尝尝。”

说完,他也非常机灵地跑去帮忙。

沈兰一直没说话,但是想起丈夫的温柔警告,还是扯出一丝笑容,不情不愿地过去帮忙。

也没忙多大会儿,张翠花就让沈松青关门,一起往家里去。

总不能让客人一直在这里忙活,招待客人得有招待客人的样子。

“大伯娘,云毅他们中午在学堂吃饭吗?”

远远的,隔着一片田地,他都听到了学堂里传出来的读书声,杨启光好奇问了一句,眸光也转到了学堂。

这学堂看起来很气派,竟是比县城里的蒙学学堂都要大。

孩子们的读书声清脆入耳,倒是让他一时失神。

第665章 叫孩子们中午回老宅吃饭

“在学堂吃,里面有食堂,专门有人做饭。”

沈松青回答了一句。

说话间,几个人已经到了老宅。

“大哥他们现在在城里的生意可好了,上次我还去那商业街看到了。”

杨启光是个很会找话题的,有他在,没有冷场的时候。

于是沈松青便和杨启光说道了起来,张翠花则是去准备饭菜,沈兰也不好意思不去帮忙,毕竟如今这家里就他们四个人。

俩大老爷们说话,她不去帮忙做饭,说不过去。

张翠花看到沈兰还知道过来帮忙,倒是愈发觉得稀奇。

这沈兰现在还真是往好的方向变了,果然嫁对人了,她也懂事多了。

“大伯,这大哥他们都去了县里,孩子们去上课,就咱们四个,忽然觉得还挺冷清的。”

杨启光看了看院子,这个季节,树叶都快落光了,不仅人冷清,就连这景也是冷清的。

张翠花正在院子里洗菜,听到这话,附和了一句:

“是挺冷清的,孩子们也都不在。”

沈兰一旁听到,撇了撇嘴道:

“那学堂就在咱这村里,这么近,孩子们还在学堂吃饭,大伯娘,今天做这么多好菜,学堂的饭菜肯定没家里的好吧,不如让孩子们接回来吃就好了啊,也热闹些。”

倒不是沈兰喜欢热闹,她可不喜欢那些孩子。

这也是给自己丈夫面子。

她看得出,她夫君现在有意和大伯他们交好,她多说一句话衬得自己体贴有何不好?

果然,杨启光听了她这话,十分受用,看了她一眼,那一眼仿佛是在表扬她,看得她心中升起无数涟漪。

“唉,瞧我,也是,村里也有不少孩子中午回家吃呢。”

张翠花看了看手中的菜,还有锅里炖着的鸡肉,想着好久没给孩子们补一补了,今天正好家里也有客人,让孩子们回来吃点好的,也热闹一番。

“老头子,你去学堂和夫子告个假,今天中午把孩子们都接回来吃饭。”

张翠花喊了一声,沈松青也深表同意。

回来吃一顿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前中午做好吃的,偶尔也会喊孩子们回来吃。

上一篇: 倾歌令 下一篇: 十九世纪乡村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