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3)+番外
李栓子慢慢爬下位子,走到老李头旁边。
刚开口想给老李头问个好
结果就被老李头的二手烟给呛着了。
“咳咳,爷爷......好。咳咳”
老李头蹙了蹙眉,还是将烟雾给挥开
然后道:“小三儿啊,去坐着吧,待会儿多吃些,长壮实些,少让家里操心。”
李栓子乖乖道:“好的,爷爷”
看着这个家里最瘦弱的孩子,老李头虽然觉得这孩子还是死了好,但也不会亲自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李栓子抬头时,恰好看见他的眼睛,只觉得里面的情绪晦暗不明,让人心里隐隐发寒。
就在这时候,手上一暖,李莲华过来牵住了他的手,对着老李头甜甜地喊了声“爷爷”
老李头瞬间就慈爱一笑道:“莲华啊,带着栓子去吃饭吧。”
对于家里最好看的孙女,老李头也会给些爱护。不然昨天李莲华拉老吴氏,就不是被推开了。
菜齐了,四婶赵氏端了米饭盆过来。
老吴氏开始分饭,分饭是老吴氏体现自己权力的最高表现。
她先给老李头盛了满满的一大碗糙米饭,然后是几个儿子,也是满满的一碗。
几个儿媳妇,大伯娘高氏和六伯娘小吴氏都分了大半碗,其余人都只分了小半碗饭。
“哎呀,也不知我家耀祖多久归家来,在县里读书有没有吃好。这都一个月没见着我大孙子了,也不知道我们耀祖瘦没瘦。”
老吴氏端着碗,就想起了自己最为宠爱的大孙子。
李耀祖的娘,高氏立马笑着接话道:“阿娘啊,要不您给我几个铜钱,我明儿个去县城拿给耀祖。”
“也行”
老吴氏还没有开口,老李头就先说了,他想了想又道:“再多拿一百个铜钱,让大儿媳妇给耀祖拿去,这笔墨纸砚费钱。”
老李头年轻的时候,做过货郎,手上攒下了一些银子。
置了田地,娶了当初村里最好看的老吴氏。
手里头还有些老本。
家里几个儿子小时候都送去学堂念过一年书,没有一个能念下去的。
看着大孙子,他又实在不甘心。
他走街串巷多年,常年看别人脸色,点头哈腰的,也想有仆人伺候,让人唤他老爷。
所以虽然老本不是那么充裕了,还是咬咬牙送了大孙子耀祖去念书。
好在耀祖比儿子们好些,能跟上夫子的教学。
但家底确实也不多了,只能先顾着耀祖了,相信以后耀祖不会忘了这些叔伯婶娘还有堂弟堂妹们。
高氏听了老李头的话更高兴了,只要是大房得利的事情,她都高兴。
想着明天能去看宝贝儿子,就连忙吩咐自己的女儿道:“雪华,你待会儿吃了饭,就去林子里看看有没有野鸡蛋,明儿个煮了,给你哥哥一起带过去。”
角落里的李雪华,木木地点点头。
小吴氏颠了颠自己怀里的儿子,想着过几年一定也要让阿娘送自己儿子去读书,说什么也不能做老李家专供大房的老黄牛。
第4章 王老童生的书
傍晚,房间里还有些太阳的余晖。
王氏将房门关上,拉了女儿莲华和儿子栓子坐到炕边。
从柜子里拿了一本书出来,先放到李莲华手里。
又从床底下,拿出来一个特制的沙盘。
李栓子看向李莲华手里的书,那是一本三字经。
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字,李栓子还是很庆幸的。这三个字就是繁体字,不是其他什么一点都不认识的。
来到这个世界三年,也只知道这个小地方叫做李家村,连县城的都没有去过。
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哪个朝代,根据衣服也判断不出来。
家里只有老李头有些见识,却不会跟他们小辈唠嗑。所以现在是什么朝代,当今是哪个皇帝,李栓子是一点都不知道。
今天突然看到书,让他眼睛一亮。
王氏拉了两个凳子到窗边上,那里光线最好。
然后将屋里那张李梁做的桌子也搬过去,让姐弟二人坐过来。
王氏拿过书,神情怀念道:“这书,是你们姥爷给的。让我自己收好,不能让婆家人看到,以后好传给你们。”
“你们姥爷啊,从来没有说过,因为我是女孩儿就不让我识字的。可惜你们阿娘我,资质驽钝,也堪堪能够识些字......”
“阿娘不要这样说自己,阿娘能识字,已经比很多女子要好了。更不提,阿娘一手好绣活。若不是因为阿娘绣活出众,我的汤药钱都没有。”
李栓子立马打断王氏的自我贬低,人是不能陷入自我否定的,不然不止情绪上会消极,就连处事上也会因为自我否定而出现问题。
自信心十分重要,曾经在公司里就有一个小妹儿。明明刚开始办事都很灵光,结果她上司一直说她什么都办不好,还经常给她出主意,结果那个小妹儿,脑子就感觉固化了一样,做什么决定都会先问她上司。好在后来及时醒悟,辞职了,不然一直这样的话,再好的人都得毁掉。
人是需要肯定的,特别是来自自我的肯定!
“好...好...,我们栓子说得真好。”王氏转头,轻轻擦了擦眼角。
“好了,我们从今天开始都要学习认字了哦。你们哥哥都已经把三字经背下来了,你们也要努力哦。”
说完王氏就拿了根小木棍,一字一字地开始教。
王氏和李梁,从来都没有想过,老李家会让自家的儿子去学堂念书,更不提让女儿认字了。
在李耀明五岁的时候,他们就偷偷让李耀明认字了。不然就算王大夫再好心,也不会收下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给自己做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