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86)+番外
接着又看了看李耀明的,周夫子点点头,底子不错,错得不多。
后面的李耀光和王朝两个人也答对了不少,就是其他人有些惨不忍睹。
周夫子连夜将乙班的算数卷子给审了,将名次誊抄下来,第二天一大早交给了院长。
院长看了看,抚了抚自己的胡须,让周夫子先去忙。
今天还有一个策论要考,考了之后,书院就要根据此次考试将一些人降班。
升班却是不可能的,书院有明确规定,考上了什么功名,才能通过考核上相应的班级。
所以,大家要面临的只有,降班的苦恼。
两天的考核下来,众学子因为端午而放松下来的心,又全部提了起来,焦急的等待最后的审判。
王朝倒是乐观,考完后就拉着李耀安,要继续学算数。
本来一脸惨白的李耀光,这时也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跟着要学。
没办法,李耀安只好一边讲,一边出题给大家做。
第90章 书院喊你去收麦
成绩出来的那天,有人欢喜有人愁。
乙班有十二个人降到了丙班,剩余三十人留下。
李耀光这次可不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留在乙班的,是以倒数第三的名次留在乙班的!
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新的成绩。毕竟每逢考试,他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这很打击他的自信心的,因为这个,他高兴得多吃了一碗饭。
算数这门学科,在这次考试后正式加入了众学子的学习中。
李耀安整理了一些简单的算数题,拿给了童秀才。
童秀才经过钻研后,又给族学的学子加了算数。
李莲华那边也跟上学习,由李莲华教给族中的女孩子。
近些年来,族中的婚嫁越来越好,甚至周围的村子有传言,要娶就娶李氏女。
毕竟李氏女识字,还有一些手艺。教导孙子辈或者给家里添些家用,都很是不错。
可惜的是,不好欺负。若是有丈夫殴打妻子的,那是别想好。
要不是被打回来,就是等着和离,就是李氏女生下的孩子,也是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更可恨的是,带走的孩子都改了李姓!
若是自家族里能出面调和还好,若是不能,自家一家人怎么和人一族的人斗。
最好的情况无非就是要些银子,写下契书,断绝和孩子的亲缘。
所以奔着过好日子的人家,就很希望娶李氏女。
那些心里有鬼的,就敬而远之。
李氏女因为有族里撑腰,加上本身认字有能力养家。
只管在婆家好好过日子,上敬公婆,下抚孩子。
让李氏女的贤名,越发被传扬出去。
这次的算数,族里一些寡居的女子听说了也跟过来学。
学好了,就等着李梁安排去做族里的生意。
李氏一族的女子可谓是一些点点星火,她们的恣意、自由、无畏,感染了一些其他女子,让她们的生活渐渐从麻木中挣脱。
十月的时候,书院又玩起了新花样。
院长让书院的众学子去收麦!
王朝觉得,这些都是针对他的!
好不容易,算数有了起色,又要去收麦。
这是要让他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肥肉,继续消灭下去啊!
他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李耀光小时候虽然也收过麦,但也是很小的时候,帮着抱一些到田埂上啊。
他到现在还记得小麦扎在皮肤上,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
李耀明拿了药膏子出来,又翻找出一身旧衣服,完全就是一副准备好下地收麦的准备了。
李耀安也找了套衣服,再找了几根绳子,用来绑住袖子,避免麦子进入衣服里。
递给了李耀明两根,又分别给了李耀光和王朝,笑着道:“估计等我们收完了麦,还得写文讲述收麦的感悟呢!”
这次李耀光也绷不住了,和王朝一起哀嚎一声,躺倒在自己床上。
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众学子也收拾好了自己。
跟在众夫子身后,下了山。
有些富家子弟或者没有干过活的农家子弟,准备有些不充分。
但没有任何人提醒,就连夫子也没有提醒。
这就是要让人去受罪的,让人长记性的。
问为何一些农家子也不懂,并且害怕去收麦。
那就是和李耀光一样,开始读书后,家里人总说,读书人不用下地。
但他们这些生在农家,又没有下过地的人,却是很清楚秋收的辛苦。
一行人来到一大片田地外面,风吹麦浪,诗意满满。
可谁都没心情做一首诗来纪念,因为这麦田一望无际,不知收完要多久。
众学子还以为,就今天一天的,看来他们真的低估了院长的决心!
罪魁祸首,谁都不知道居然是永熙的杨知府!
就是他写信给周夫子的时候说,读书人不懂百姓的苦,满嘴只有仁义道德。
本来只是杨知府和周夫子之间的互怼,结果周夫子却觉得对,然后去找了院长。
经过众夫子和院长的商谈,才有了现如今看见的满地金黄麦浪。
书院还很贴心,专门找了个大夫跟着,周夫子还跟李耀明打了招呼,若是有人不对,大夫看不过来,就帮帮忙。
众学子只得认命,根据院长的划分,以宿舍为单位去收麦。
“李耀安,你就在后面收拾吧。我们三个年龄比你大,我们三个来收!”王朝拍了自己胸脯,决定让李耀安做轻松一些的活。
李耀明和李耀光也觉得这样安排好,赞同地点点头。在夫子那里领了农具,弯腰收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