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锋过江·短道速滑(41)
从此他就飘在外面,从欧美到亚洲,前后换了四个国家。
老金是吃这碗饭的,辗转换过好多个国家做器材教练,还是最习惯来中国。这边薪酬高,离家乡也比较近,同属东亚,比去欧美那边执教要舒服得多。
何况在中国这边工作要省心纯粹一些。
季锋也跟他打招呼。
老金就说:“park 很想念您呢,说要给您道歉,在Sheffield的时候,影响了您的比赛状态。”
韩国人还是习惯把朴读成 park。
季锋听明白了,他说的朴具里。
季锋倒是没有迁怒于朴具里。自己的心魔,跟别人计较什么劲呢。
她笑了笑,说:“没影响。”
老金嗯了一声,说:“您不回她信息,她有些担心。”
季锋推说训练太忙了。
老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能看出来,季锋不是特别愿意聊朴具里。
他在中国呆了好多年,又一直在短道速滑这个圈子里,多少知道点两国的恩怨。两个国家的运动员基本都没什么私交,多少代了,也就周七河当时成绩封神,有几个k 国运动员特别佩服她,才主动来接触交往过。除此之外,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讲不清楚。
不过,老金这次冒昧来找季锋,也是因为,他挺喜欢朴具里这孩子的。
老金就是派系斗争中落败后才背井离乡的,对斗争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这种恐惧让他挺同情朴具里的。
老金觉得,朴具里和他一样,都是被迫卷进党争的。
老金就很委婉地说:“其实 park 是个很乖的孩子,她没有……没有那些……手段。”
老金斟酌着用词,希望季锋能听懂。
季锋点点头,表示认可:“我知道。”
其实中国队的队员私下也讨论过。
k 国把朴具里捧上国际舞台的那一年,她的成绩好得一骑绝尘。而朴具里本人却是个很害羞的小女孩。
她接受采访时不算长袖善舞,但是却很谦逊。冰场上偶有碰撞,朴具里都会及时道歉。就连世锦赛后的酒会上,其余 k 国选手总是自成一派,而朴具里却会主动和别国选手打招呼、聊天。
那时候朴具里还带一点天真,后来虽然长大了,那份礼貌和谦卑却还在。
算是个挺不错的对手,从各个方面而言。
这是国家队的共识。
老金又叹一口气。
季锋多解释了几句:“我最近真的忙着训练,对她没什么意见。”
老金点点头,才喃喃道:“她是太孤独了,她找不着人交流。其实她跟我讲过,她挺喜欢你的滑冰风格,说你和江为止滑冰的姿势非常好看。”
季锋和江为止个子都比较高,长手长脚,滑冰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压重心。但是压得不好看就像偷地雷的。
而他们俩都是师从凌教练,姿势比较类似,技术也是同样的细腻风格。
没想到,朴具里主动跟她接触,是因为这个原因。
季锋哭笑不得。
老金说:“根据我和 park 的接触来看,她是个纯粹喜欢滑冰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觉得是值得交往的。”
他是见过朴具里的,次数还很多,可以追溯到许多年前,那时候老金还在欧美工作,回国休假,在大学派的聚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尚且名不见经传的朴具里。
那时候她还是个脸上贴着痘痘贴的小孩子,被人牵着走进宴会厅。
有官员介绍着:“这是我们冉冉升起的新生朴具里。我想,她会和我们俱乐部一起,重新回到顶端。”
那时候,大学派已经开始复兴。
老金虽然走了,但派系的斗争怎么可能终结呢。毕竟老金是个小人物,他的出逃没有影响什么大局。
此消彼长,斗了这么多年,大学派又有起复之兆,而他们捧出来的新星,就是朴具里。
那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派别人士,她没有交往密切的教练,一直在自己家乡的冰场训练,后来,她进入过几家俱乐部,都没有长待。
朴具里出身寒微,她的家乡远离首尔,全家都没有从事体育运动的经历。
作为局外人的老金,也不得不承认,朴具里太适合作为一枚棋子了。
大学派虽然复起,手里却没有掌握重量级的运动员。毕竟,式微多年,培养体系也尽数崩塌。
在这种情况下,朴具里出现了。
她在国内比赛成绩并不算好。因为朴具里当时年纪尚小,训练资源贫瘠,她的能力并未被完全挖掘出来。更重要的是,在k 国内部比赛时,往往是战术作战,有人负责阻拦对手的路线,有人负责干扰。
朴具里孤军作战,成绩不算亮眼。
不过,大学派的掌门人毕竟是经验丰富,精于此道。他精心选拔了十余名青年运动员,全是偏远地区出身。
其中,就有朴具里。
朴具里来到首尔后,成绩势如破竹。
等到她在世青赛上正式出道之时,已经手握世界纪录了。
老金惊叹于朴具里的成长,但是,他也听说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她似乎过得不算太好,每次碰面,朴具里都更加郁郁寡欢,她的性格越发古怪。
但是,不变的是对滑冰的热情。每次见到老金,朴具里都会追问很多关于器械的问题。
后来,老金去了中国工作,朴具里听说以后,也很兴奋。
“您在中国工作,那您一定见过季选手了?”
老金点点头,说:“我负责管理她和几名选手的冰刀、护具。”
朴具里说道:“请您一定要好好照顾季选手的冰刀啊,我很希望和她在赛场上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