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有金手指我杀疯了[快穿](213)

就这样,本来生气父母给自己娶了杀猪匠的女儿,而且还是个丑女无盐,结果得了好处之后,也不说了。

谢家夫妻还真的按照给苏家的应承一样,大房和二房分开吃饭生活,就怕小儿子一个想不开就要去大儿媳房中,所幸小儿的钱都是交给公中,加上女儿们的补贴,谢家日子过的不错。

苏妮儿嫁过来第一年就怀孕了,谢云泽不太开心,因为没办法抱着她睡觉了,但是后来看着岳父和大舅哥们送过来的各种肉,吃的他高兴,而且还能帮衬自己另外两个孩子,把一双儿女养的白白胖胖,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这一年苏妮儿生了一个女儿,生在春日,起名谢春兰,生下来白白嫩嫩,没有疤痕和印记,让苏妮儿喜极而泣。

长房孙宝芸松了一口气,害怕对方生了长子勾走了谢云泽的心,毕竟她虽然不喜谢云泽,但是还要谢云泽这个‘爹’来补贴儿子呢!

谢家夫妻也是这般想法,毕竟这二儿子要是有自己的亲生儿子,那到时候不补贴小杰怎么办?所以他们听到是女儿,很高兴。

后来谢家夫妻将两个小女儿都嫁了出去,那一年谢杰生了一场大病,需要好多钱治病,偏偏谢家拿不出这么多钱,谢百灵看父母如此愁容,就连谢云泽也是恨自己无用,就差跟苏家借钱的时候,谢百灵嫁到了县里的老爷家里。

县里有一个姓郑的老爷娶妻却无子,那妻子是个贤惠的,便对外说要给老爷找小妾,但凡是能够为老爷诞下一子,就会给不少钱,另外愿意入郑宅的良家女子,更是愿意给一百两的补贴。

这一百两成功的让谢百灵心动,她看郑家富贵,觉得自己像是姐姐一样嫁给猎户的姐夫或者是农户,日子反正也过不好,反正跟谁生孩子都是生孩子,不如去富贵人家。

她把自己卖给了郑家,签署了妾书,换回了一百两纹银,给谢杰治病。

谢杰的病症最终吃了百年人参,足足花费了三百多两纹银,谢家人借遍了亲戚,甚至小孙宝芸的娘家也拿了二十两纹银,谢云泽则是在妻子苏妮儿的私房钱里面拿出了五十两纹银,甚至都不敢跟杀猪的岳父说。

所幸谢杰好了起来,也没有留下什么病症。

之后同一年,嫁入郑府的谢百灵生下一男婴,家中的苏妮儿又生下第二个女儿,因孩子生在夏日,被起名谢夏荷。

这一年小妹妹谢香也嫁人了,家中负债,谢香无法,只能够嫁入了已经和离的男人家里当了继室,对方已经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她十三岁的年龄就成了三个孩子的娘,日子苦楚难熬。

比起这些姐妹,孙宝芸在谢家日子过的最好,她不用做家务,有谢母全程操心,而且还有苏妮儿帮着干,之后的几年,因着谢云泽过于迷恋苏妮儿的身体,加上他们也没有个措施,所以隔了两年,苏妮儿又怀孕。

第三个孩子依旧是女孩儿,生在秋日,便起名谢秋莹。

又隔了两年,生第四个女儿,这次生在冬日,起名谢冬梅。

谢家夫妻从一开始的警惕到后来的嗤之以鼻,认为自己这个小儿子是没有福气的,命中无儿子的命,便不再担心,只是一味的给小儿子洗脑,说只有家里的阿杰才是以后能孝顺你的,这些女儿都是人家的人,帮不了你什么忙。

在这样的洗脑下,一个劲儿干活的谢云泽觉得自己这辈子也没有其他儿子的命了,就开始死命给谢杰赚钱。

如果故事只到了这里,或许就是一个苦逼儿子被父母坑的故事。

可是实际上,有些人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生了四个女儿的苏妮儿心里觉得对不起丈夫,毕竟长房有儿子,那以后是给长房大哥的香火,他们家没有儿子,这以后上坟都没有人上,所以对丈夫更加体贴。

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谢杰十四岁那年,他也到了曾经他父亲谢荣那般的年龄,聪明优秀又俊朗,而谢云泽的大女儿谢春兰更是出落的白净漂亮。

谢杰要考试,自然是需要非常好的文房四宝,禁不住谢杰的恳求,谢云泽就这样心一狠,直接就把大女儿谢春兰带到了县里大户人家白府,将女儿谢春兰送入白府当丫鬟,换来了二十两纹银去购买文房四宝。

二女儿谢夏荷八岁,却跟着母亲苏妮儿十分能干,似乎是继承了外公的力气,所以家里的家务总是帮着母亲做,小小年龄在家里就已经成了劳动力。

三女儿谢秋莹就惨了,谢云泽只听孙宝芸说这女子在闺中若是事事都做,便磨了性子不好高嫁,她心中担忧长女谢诗,虽然学了琴棋书画,可终究是一人,寻常琐事又不能麻烦婆母。

这番哭诉之后,谢云泽直接狠狠心,把自家女儿谢秋莹叫来,让八岁的谢秋莹直接跟在了十四岁的谢诗身边当丫鬟!给亲姐姐当丫鬟也是脑子有病!

其实村里这边十四岁的女子早就订婚了,可孙宝芸认为儿子一定可以一鸣惊人,考上状元,所以不允许谢诗订婚,打算等儿子有出息之后再慢慢挑选,哪怕是给女儿找一个官宦人家当继室都比嫁给村里人好。

谢云泽这四个女儿中,也就小女儿谢冬梅长得最漂亮,可以说是肤白如雪,貌美如画,小小年龄就能看出是美人胚子,六岁就可以看出这丫头长大了绝对是让男人喜欢。

越是这样,谢云泽从来不允许这个女儿出门,毕竟贫家出美女,那是要命的。

谢杰十五岁那年,果然是如同他曾经的父亲谢荣一样,考上了童生,再等三年就能考秀才,村里人再次感觉到谢家人就是祖坟冒青烟了!一个个对谢杰更是百般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