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做妾了,哪有不疯的?/侧妃间歇发疯,王爷日常哄人(370)
虽然明面上谁也不承认。
毕竟大梁自诩中原霸主,小小的草原牧民如何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说回正题。
梁毓景半夜发起的攻击,一直打到了天光破晓,都没打出结果来。
大梁这边很拼,苍月国那边更拼,毕竟这一步退了,那可能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战况陷入胶着,一些将领开始劝梁毓景鸣金收兵,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兵卒们已经打了一晚上,累得都快跑不动了。
梁毓景骑着马,沉思片刻后,却是叫人拿来龙旗,他要亲自带兵冲锋。
没人拦得住,很多人也不想拦,甚至打算身后放个冷箭。
但梁毓景怎么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本太子要带头冲锋,你能干看着?想什么美事儿呢!
而且,现在这情况就是差一口气,只要这口气给提上去了,完全可以冲上去的!
别忘了,苍月国也是一样打了一晚上了,他们的兵卒也疲惫不堪、跑不动了!
太子亲自冲锋,效果很是立竿见影。
但对面居高临下,能看见大梁这边的情形,于是,那位久闻却不得见的苍月国太子也出现在了城楼上。
然后在喊杀声中,“砰”地一声响,苍月国太子眉心出现一个窟窿,紧接着,他从城楼上直直倒了下来。
梁毓景当即大喊:“苍月国太子已死!全军冲锋!”
这是一场大胜。
当天,征西军大营就直接搬去了太原郡驻扎。
说是驻扎,但其实整个太原郡还需要梳理,指不定哪家地窖里就藏着一个苍月国人呢。
所以除了那些累得动弹不了的兵卒,其他能起身的都去巡逻了。
而且,梁毓景当初说过,打下了太原郡,就要赏土地。
因此还得一家一户地登记造册,再与府衙原本的记录做好对比,把空出来的土地挪出来……
本来以为这个步骤会很繁琐,但因为苍月国在太原郡盘踞将近两年多,本地百姓所剩无几,倒是一些大户活的滋润……
梁毓景没客气,直接拿下,选了个黄道吉日拉去菜市场宰了。
别管这个大户说什么要捐粮捐钱,反正这种卖主求荣的人宰了也能把家产充公。
至于那些仅存的、也给苍月国低过头的百姓,梁毓景倒是没怎么样,只是把人分散安置,让周围几家军户看着。
毕竟,也不能排除这些百姓已经投敌了。
除此之外,还得防着苍月国又打上来,梁毓景忙得连着半个月都在太原郡没回府一次。
而这半个月里,太原郡被夺回来的消息已经传遍大梁。
负责嘉奖的御前太监、礼部官员等人已经快马加鞭赶往太原郡。
而江南一带最热闹的,其实还是户部牵头的清丈田亩。
嗯,没错,在梁毓景和苍月国打生打死的时候,朝廷终于吵出了一个结果——
百姓们要清丈田亩,那朝廷就清丈田亩。
只是小吏们去一寸一寸地丈量土地也是要时间的嘛!
缓个七八年不成问题。
第272章 秋收农忙
百姓们自然不知道朝廷用的是缓兵之计,他们只以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都不用卖身为奴了。
加上夺回太原郡的好消息传来,一时之间,百姓们都不由为大梁有如此圣明贤德的君主、文武双全的太子而庆幸。
只能说,淳朴天真的百姓还是很多。
那些了解内情的,要么心生怜悯,却也只是怜悯;要么冷冷嗤笑,嗤笑一群泥腿子想得美。
其实元香雪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感慨了一句大梁好像完不了了。
毕竟按照清丈田亩搞下去,起码得续命几十年啊!
结果梁毓景就无情地戳破了这个朝廷上下一起编织的谎言。
哎,还是那句话——
这大梁,吃枣药丸!
不过一时半会儿也完不了,毕竟底层老百姓还有希望嘛!
六月初,朝廷的一干人马终于来了。
离谱的是,本着嘉奖的名头,却送来了两名监军。
这两名监军也不干别的,主要是军务上他们也插手不了,就只能琢磨着捞油水了。
但周边的大户们,几乎都被梁毓景犁地似的犁了一遍,军中财务更是他亲自上手打理,这油水也没地儿捞啊。
于是这两人便开始拉拢军中将领……
有点脑子的也不会跟他们同流合污,毕竟这可是在前线战场上,要是梁毓景这个大将军故意派他们去送死……那些贪墨的钱也得有命花啊!
这捞不着油水,还每天都和兵卒们吃一样的食物,睡一样的床,两个监军很快就受不住了,于是开始写密信。
有夺回太原郡的功劳在前,密信里也不能写太多坏话,但功高震主这句话却是没错的,只需多描写描写边境百姓对梁毓景爱戴与崇敬……
金陵那边可不得炸了?!
这一炸,百分之百就是召回梁毓景,只要人一走,身负皇差的监军们想怎么捞油水还不是怎么捞?
这想法很好,但是梁毓景不走啊!
明睿帝下一个召令,他就回一道边境告急的八百里加急,反正就是不回去。
而且,也不是全然作假,苍月国确实卷土而来了。
但梁毓景又恢复了前期那种缩头乌龟的打法,就算苍月国露了破绽,他也坚决不追。
想也知道,苍月国死了太子,这会儿肯定军心正盛,硬碰硬不是脑子抽了吗?
只要抻上一阵子,消磨掉此时的报仇之心,之后才好打。
而且,这种打法也能积聚己方的情绪,等到能够出城作战的时候,兵卒们爆发的憋屈之气也是一种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