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傲娇太子每天求我回宫(8)

作者: 胡二公子 阅读记录

李禹:“你帮我给可汗带一句话,我也反战。”

黑衣人抬头惊讶地望着李禹:“公子为何?”

李禹:“中原北部有大将赵广十万精兵,嘉陵关易守难攻,更不用说东部源源不断的兵力补给。五年前我们没有胜算,如今,更没有。”

黑衣人:“公子这几年在大靖国潜伏,已经给我们争取了足够的信息,可汗认为,我们胜率也有五成。不战,我们活不下去,战,才有一丝生机。”

李禹轻叹,他何尝不知。

“我不能久待,有人暗中跟着我。”

黑衣人作揖:“可汗最后让我带一句话给你,若有机会便杀了中原太子。开战在即,乱其军心是其次,可汗说,中原太子刘晟他日若登基,对我们是最大的威胁。”

李禹的身形在黑暗中顿了顿,放在身侧的手下意识地捏了捏:“刘晟身手极好,我恐连近身都难。”

黑衣人:“可汗也知这个任务艰巨,他说若您完成了,便是我们北国的英雄。”

李禹未再回他,点了点头便离开了山洞。

选秀如期进行,户部侍郎之女何馥被封侧封,皇帝另点了两个美人,东宫一下子便进了三个女人,只是这三个女人入了东宫只第一日觐见过太子后,便未再见过他。

刘晟最近确实很忙,不过不是忙于政事,对他来说政事得心应手,他忙的是如何哄李禹开心。原本以为只封个侧妃,后面皇帝又点了两个美人,刘晟怕李禹又以死相逼,白日忙完公务,夜晚天天往承风殿跑。李禹倒是表现得云淡风清,但越如此刘晟反而越怕。

这日刚处理完公务,刘晟正欲出门往承风殿,却在殿前遇到前来觐见的何馥。

“殿下万安。”何馥福了福身。

“何事?”太子冷声回道。

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刘晟回得不冷不热,何馥却似不介意般,示意后面的宫女呈上一碗汤:“这是银耳百合莲子汤,殿下平日公事繁忙,这汤清热润肺,养心安神,今日我特让宫人在小厨房炖了,殿下尝一尝罢。”

刘晟睨了那汤一眼,道:“不必了,我素不爱甜。”说完便要走。

不想他下台阶经过何馥时,何馥正欲转身目送时,不慎跌下,直往太子怀里倒。刘晟下意识地接住何馥,触到人的时候眉头皱了皱。

何馥伤到脚踝,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她红着眼眶急道:“抱歉殿下,嫔妾失礼了。”

刘晟睨了她一眼,未语。

何馥哽着喉咙道:“不知殿下现下是否得空,送送嫔妾吧。”

刘晟未回答,又睨她身后的宫女一眼:“若是不会服侍,就去掖庭待着。”掖庭是关押犯事宫女的地方。

那宫女被这冷语吓了一跳,赶忙上前扶着何馥。

“孤没空。”刘晟回答方才何馥的问题,又沉声道:“下次敢再我面前耍心机,这个侧妃你也不用当了。”

何馥原本垂然欲泣,听到这警告立马禁了声,辩解道:“嫔妾没有......”

“有或没有,孤都不想再见到你,滚。”

何馥带着宫女仓皇而逃,刘晟却在殿门不远处见到李禹。他望了望天上的月,明明月亮还是东升西落 ,为何李禹会破天荒地跑来东宫。

--------------------

小仙女们点点关注哈

第5章 主动

刘晟挑眉,快步往李禹那边走去,却见李禹脸色漠然,撩了衣袂准备拂袖而去。刘晟快步追上去,见李禹走得飞快,用轻功飞了过去。他拉住李禹问道:“怎么来了又走?”

李禹语气淡淡:“耽误太子殿下的美事,实在有愧。”

语气很淡,情绪却不对。刘晟拉过他往怀里按:“吃醋了?”他声音愉悦。

“没有。”

“你吃醋,孤很欢喜。”他的声音带着欢喜。

李禹用力挣开,却逃脱不了:“你想多了。”声音很是不耐。

刘晟怕李禹又开始反骨,捧着他的脸亲了亲:“方才她对孤耍了心思,故意往孤身上倒,孤不过扶了她一下而已便让她走了,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刘晟,我再重申一遍,我并未生气。”

“好,你没生气,是孤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你来找孤何事?”

“你先放开我。”

刘晟放开李禹,见他从怀里掏出一本孤本,问:“下册在哪里?”

刘晟嘴角上扬,钓了这么久终于把这只冷漠的鱼引来了东宫:“在孤书房,孤带你去。”

李禹:“带路。”

东宫的书房琳琅满目,比之御书房虽小了许多,但胜在刘晟平日爱搜集,因而里面尽是稀有的孤本。

李禹果真如刘晟所料,看直了眼,不止要了那孤本的下册,还顺带拿了许多书。

“我都不知道你这里这么多书,刘晟,你平日故意一本一本地拿给我?”

刘晟背着手欣赏着李禹此时的表情,愉悦道:“你说呢?”

李禹白了他一眼,捧着那堆孤本便要走,却被刘晟抓住。

“拿了好处便要走,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李禹睨他:“你要如何?我可身无分文。”

刘晟走到李禹身后,双手环住他的腰:“我当然知道你身无分文,孤是想跟你谈个条件。”

李禹:“你说。”

“孤平日公事繁多,有时太晚了又不便去找你,可否,你每晚来这里找孤?”末了,又补了一句:“早点来。”

见李禹未回答,刘晟又加了筹码:“你来了,书房里的书你想要多少便多少,没有的孤便帮你去寻。”

这条件对李禹来说确实诱惑,他环视了书房一周,终道:“我答应你。”

上一篇: 春酲沥雪 下一篇: 几度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