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23)
枝上结着果实,熟透便掉下来,立刻被顽皮的小孩捡走,也有摔坏的烂在地上,引得猫猫狗狗凑上去。
空气中仿佛都泛着梨子的清甜。
厉明深转身朝梁暮秋走去,状似随口问:“这棵树多少年了?”
这还真把梁暮秋问住了,他想了想,不确定道:“至少三十年了吧,我小时候这棵树就在了。”
厉明深看着他。
梁暮秋笑笑,见厉明深似乎感兴趣,便提议:“我带你在村子里走走?”
从小院出来走的是小巷子,回去时梁暮秋就挑了大路。不同于小巷里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大路是柏油马路,相对平整。
不仅如此,路面清爽干净,两旁树木葱郁,每隔一段就能看到大片的三角梅。
夕阳的柔光从云层洒下,风轻拂着面庞,厉明深不自觉做了个深呼吸。
“我们这里叫小梨村,就是因为产梨出名。周围基本都是果园。”梁暮秋指着远处一片树林说。
“4、5月份开花的时候很漂亮,连成片好像下雪,是著名的打卡景点,现在花期过了,要看得等明年。”
他转头看了厉明深一眼,像个热情的推销员,继续说:“不过现在正好是果期,头茬梨已经熟了,可以采摘,周边县市很多人来,你要是有时间也可以去转转。”
厉明深眼前浮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嗯了一声,依旧目视前方,语气淡淡,似乎兴趣不大。
“你手里的梨汁就是村里一家企业生产的,纯天然无添加。”梁暮秋又说。
厉明深看了眼手中瓶子,又看了一眼梁暮秋,视线停留地略久。
他心想,凭梁暮秋的记忆,估计也不记得曾经给过他一瓶这样的梨汁。
梁暮秋见厉明深似乎不太想说话,便也打住话头。
厉明深身材高,双腿修长,步伐也大,平时走路速度很快,好几次都走到前面。
梁宸安人小,梁暮秋陪他慢悠悠地晃,他便也只好放慢速度。
厉明深长相出众,又是生面孔,来往的人都朝他看。厉明深不为所动,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注视。
“小秋,出来转转啊?”一个骑自行车的阿公停下来,冲梁暮秋说。
“阿公。”梁暮秋喊了一声,见车篓里满当当都是梨,问,“刚去果园了吗?”
“是啊。”那阿公说着,从车筐里拿两个梨递给梁暮秋,“新摘的,你拿回家跟冬冬吃。”
梁暮秋也不推拒,笑着收下。
往前走几步,经过一户人家门口,里头人见到梁暮秋便喊住他。
“小秋!”
梁暮秋停下。
很快,有个阿婶拎着一袋东西走出来,二话不说塞到梁暮秋手里:“刚烙的糖饼,里面搁了芝麻,你拿回家跟冬冬吃。”
阿婶摸摸梁宸安的头,又叮嘱梁暮秋:“吃不完放冰箱啊。”
“嗯嗯,我知道。”梁暮秋凑近闻一口,对那阿婶说,“好香啊,谢谢婶子。”
一条路走到头,不仅梁暮秋,连梁宸安手里都拿满东西,两边裤子口袋也鼓囊囊,装着一个阿婆塞的两把花生。
“好多哦。”梁宸安走在梁暮秋另一边,小声说。
梁暮秋笑了笑,垂着眼,夕阳的光温柔地照在他的面庞。
厉明深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微微起了波澜。
等梁暮秋发现前,他又收回视线,朝前方看去。
第12章
一路走来厉明深发现,村子里的人大多上了年纪,像梁暮秋这样年轻的不多。
现在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普遍现象,厉明深并不奇怪。他只好奇,梁暮秋为什么要带着梁宸安留在这里。
快到小院时,路边忽然窜出两只猫,其中一只是个三花。梁宸安眼尖,喊道:“小花!”
梁暮秋也认出来了,这只三花正是杨阿公家的那只猫,名字还是杨阿公随口给取的。
听到梁宸安的声音,那猫停下,扭头朝他看,随后对着同伴喵一声,朝梁宸安走过来。
梁宸安把手里的梨放下,蹲下摸摸猫头,问“你怎么在这儿啊”,那猫挨着他掌心蹭了蹭,瞄一声后转头离开,跟着同伴跑远了。
周末正是杨阿公小饭馆生意好的时候,今天客人比往常还要多,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快落山才得空闲。
梁暮秋回小院拿上灯泡,出了门就往隔壁走,梁宸安小尾巴似的缀在后面。
灯泡从高高的门梁悬下来,是那种老式的拉绳灯。
梁暮秋关掉电闸,伸手比比高度,不太够,就让杨思乐给他搬个小板凳,双脚踩上去站在板凳上。
杨阿公在旁边说:“小心啊。”
“没事的。”
小院里的水电家具要是坏了,都是梁暮秋自己动手修理,他轻车熟路地拧下旧灯泡,又三两下把新买的换上。
杨阿公把电闸推上去,梁暮秋拉了一下灯绳,灯泡却不亮。
“咦,怎么回事?”梁暮秋有些奇怪,把灯泡又重拧一遍,还是不亮。
他重新踩到板凳上,踮起脚想看看是不是哪里接触不良,但那板凳有些窄,梁暮秋没注意踩到边缘,一时重心不稳,摇摇晃晃就要跌下来的时候,身旁忽然伸出一只手,扶住了他。
那手的手掌宽大,很有力量,稳稳地握住他的臂弯。梁暮秋赶紧从板凳上跳下来,惊魂未定,心跳也快,说:“谢谢。”
厉明深收回手,淡淡道:“不用。”
梁暮秋都没注意他是什么时候过来的,不等问,厉明深先开口:“怎么了?”
梁暮秋简单说了问题,厉明深抬起手就把灯泡拧下来。借着最后一丝天光,他先查看灯泡,又去看卡口的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