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温僖贵妃(276)+番外
“让他进来。”康熙心中不悦,莫不是老十也是来跟他求情的?
这个时候了,倒也没忘了来他这儿表现一番兄弟情深,看来,瑾华教导得很成功啊!
康熙现在就如同个火药桶,逮谁炸谁,还没见到胤祀的面,就连同瑾华一起迁怒了。
待看到胤祀提着食盒进来,康熙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你这是?”
胤祀当着康熙的面叹了口气,毫不避讳地说道:“皇阿玛,从昨儿到现在,您肯定没有好好用膳吧?”
一句也不提发生的事情,但也告诉了康熙,他都是知情的。
康熙听到他的叹息心中就是一酸,从事发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安慰他,除了个四六不懂的老十三,其他的儿子怕被连累,都缩在营帐里不敢出来,当他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不就是怕被牵连吗?
康熙自己也不想想,就他现在的状态,谁敢来捋虎须?
就刚刚听到胤祀的名字便直接不分青红皂白的,连远在紫禁城的瑾华也迁怒上了,没有完全的把握,谁敢这时候抖机灵抖到他面前,前程性命不要了?
康熙眼眶微红,转过身,平息自己的情绪。
胤祀当没有看到,提着食盒来到案几上,将准备好的清淡的吃食一一摆放好。
“皇阿玛,儿子陪您用些吧。”
康熙到底不忍拂了儿子的一片孝心,坐下来用了一顿食不知味的晚膳。
用完晚膳,胤祀收拾好,就要带着食盒离开,康熙忍不住问道:“你就没有什么要跟朕说的?”
胤祀略略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康熙,确保康熙看懂他眼中的情绪,马上收敛好,说道:“还请皇阿玛保重龙体,额娘还在宫里等着您回去呢。”
说完,行了一礼就出去了。
留下康熙坐在长案后,久久无言。
他想起了自己去永寿宫听到的瑾华叮嘱胤祀的话,叹了口气,终于觉得心中好受了些。
不是他的问题,他的爱妃在宫中殷殷期待他的回归,他的儿子担心他的身子,冒着惹怒他的风险给他送膳食。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穆海!”
“娘娘,侧福晋递了牌子。”琼樱进来通传。
瑾华有些好奇,这不年不节的,宛云怎么会递牌子?
因着瑾华进宫前的事情,宛云被遏必隆约束得厉害,除了府里随她行事,过年过节需要入宫外,其他时候,都不会让她进宫来见瑾华。
想必是出了什么事了。
瑾华没有犹豫,立刻让宛云明日一早就可进宫。
第二日,宛云果然早早就进宫了,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宛云就将一封信交给了瑾华。
“事关重大,你阿玛不敢将信交给别人,就让我进宫一趟,亲手交给你。”
这么多年过去了,女儿与她已经没了一开始的亲昵,但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求仁得仁,她原本所求就是自己在果毅公府地位稳固,娘家昌盛。
如今,这两样她得到了,她享了一辈子的福,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见女儿收了信没有当着她面打开看的意思,她也很识趣,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准备告辞了。
瑾华忙让琼樱将她准备好的礼物让她一并带出去。
这也是宛云想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女儿虽不与她亲近,但该给她的体面与好东西一样没少,她如今的私库有一半都是女儿给的东西填满的。
宛云带着赏赐高高兴兴地回府了。
瑾华感叹了一下世事无常,她刚来的时候,宛云精明能干,将一个有了嫡子的嫡福晋压的死死的。
如今看着,宛云就如同一个享尽世间富贵的慈祥老太太,再没有曾经的棱角,不过,这样也好。
瑾华感慨了一下就将此事放下了,横竖有她在,一定会让老太太安享余生的。
瑾华来到书房,还是谨慎地检查了一下暗记,倒不是不相信宛云,而是,世事无绝对,小心驶得万年船,她这边若出了岔子,受影响的不单单是她自己。
看了信后,瑾华坐在书桌后,任思绪飞转。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外传来琼樱的声音:“娘娘,您已经在书房一个多时辰了,奴婢能进来给您送盘点心吗?”
瑾华回过神,知道琼樱是担心她,她出声道:“进来吧。”长久不出声,声音显得有些嘶哑。
琼樱送了点心,又换了茶,看瑾华无恙,这才又出去了。
瑾华拿起新沏的茶抿了一口,信中写的是康熙命龙骁卫彻查太子胤礽的消息,瑾华不意外遏必隆知道康熙有龙骁卫的事情,但她不知道遏必隆竟然还神通广大到能知道龙骁卫的近况。
其实,瑾华是将遏必隆神化了,他身为唯一在世的四大辅臣之一,自然知道很多不外传的皇室秘辛,这其中自然包括皇家暗卫龙骁卫的事情。
不过,他只知道有龙骁卫的存在,其他的并不知道。
他能知道龙骁卫的近况是胤祀给他的消息,胤祀将消息传给他,而不是直接送进宫,是因为,遏必隆在这件事情中能做的事情比瑾华多。
另外也是怕康熙忽然放话宫中戒严,到时候,这样的消息会要了瑾华的命。
至于胤祀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梁大总管想了又想,斟酌了又斟酌后,认定了胤祀。
他倒不是完全相信胤祀,即使这个孩子是他一点点看着长大的,但说句逾矩的话,宫里的孩子哪个不是他看着长大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看中胤祀,很大的原因是他相信瑾华不会看着他晚景凄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