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23)
李牧再三保证说一切都好。姥爷说,“小牧,每天给我们发些照片和视频吧。前天你发了打工照,昨儿没发,你姥姥念叨了一晚上。”
李牧的假期体验,注定了有诸多牵挂。
林扬第二天中午时分才回来了,乘坐公共交通。周四的雨下午停了,周五中午又开始下。林扬在店门口,抖落雨伞上的水珠,把雨伞丢门口的伞筒。
“然然她妈妈没事吧?”汪婶关切地问道。
“手术顺利,早上已经转普通病房了。”林扬先回后院洗漱,吃过午饭后回前店,换了两个小朋友的班。
李牧被文箬拉回后院,给一窝小金子喂当天的第三顿饭。第二顿在早上九点半的时候,文箬换了李牧的班,他回来给每只燕子喂了三只蛐蛐和一条菜虫。这次,他站在凳子上,弯腰把手机递给她,让她帮忙拍照或者录一段小视频。
文箬接过他的手机,点开相机图标,吐槽他。“李牧,你可真是妈宝男,爸宝男,世界级的那种……”
李牧扭头喂小燕子,说,“不是给我爸妈看的,是给我姥姥姥爷和爷爷的。”
她摆摆手,示意他回头,拍他的正脸照。“差不多。反正都是长辈担心小宝贝,小宝贝粘家人。”
李牧侧着脸,笑着说,“好吧。跟你惦记一窝金腰燕差不多。我家人也担心我吃不好睡不好。”
文箬继续指挥他摆pose,“李牧乖宝,来。文箬妈妈喂你一块高蛋白。”
李牧把正脸扭过来,下面姑娘脸上的明朗笑容没有退去,梨涡时隐时现。他假装生气要跳下凳子,“嗯……你再说一遍?”
姑娘举着手机,一脸坏笑喊着,“我说,三、二、一、蘑菇、金子,smile!”
文箬摁下了拍摄功能,拍了一堆照片和两段小视频。
林奶奶去邻居家串门,后院只剩他们俩人。文箬从吉他盒子里取出吉他,随手拨了几下琴弦。她这几天没事躲在后院,一直查看吉他教学视频。今儿后院没人,才拿出琴来实践。
手指在收弦和放弦,不停练习,连贯起来六、五、四、三、二、一根弦。一遍又一遍。
李牧坐在躺椅上,左耳是雨声,右耳是琴声,眼前的画面是前夜没看完的视频再回放。
偶尔会有几声短暂的噪音,吉他新手很快会调节过来。三个小时过去了,她学习进度缓慢,确切说手指协调性一直不算连贯。李牧带着耳机倒是把这几天会议的视频补完了。
他在她决定收起吉他的时候,问道,“所有乐器的基本功是不是都要这么打呢?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琴类一般要练习多久才能上手?”
文箬原本因为自己进度缓慢,有些憋屈。听他这么问,她不由回想起自己初学小提琴的时候。
她妈妈文静女士是艺术大学毕业的。文静生完文箬后进了江城市交响乐团,很快成了第二小提琴首席。所以,文静不允许与自己有八分相像的女儿没有遗传到自己的艺术天赋。从文箬开始小提琴启蒙那日起,文静对女儿一向是最严格的要求。
艺术这玩意儿,努力在天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当然,不是说勤奋不重要,而是勤奋在没天赋面前往往会是一场笑话。
文箬跟着妈妈学了十年小提琴,从来没有听到过一句夸奖的话。如果她学习小提琴的感觉是举轻若重。那么她学习理科,完全是举重若轻。文箬这辈子收到的最多的夸奖是来自教过她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每一任。她长大后,才知道妈妈并不喜欢别人夸她有数理天赋。
回忆完了,屋檐下有一阵子的沉默,文箬继续收吉他,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略带自嘲意味的。“我是笨鸟,所以才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李牧放下手机,弯腰把手放在琴盒上,抬眼看着她。他从她眼里看到了清澈、委屈以及他自己。“让我这只菜鸟也试试,可以不?”
文箬的浅笑变成了咧笑,“你会吗?”
李牧说的自然,“这里不是有老师吗?”他看向她的眼神似乎在说笨鸟教菜鸟应该没问题吧?
文箬松了手,示意他自己取吉他。“呵呵,谢谢你的信任。你也不怕我把你带沟里?”
“怕什么。我不会琴。沟在哪儿,并不知道呀。”他确实是纯粹的生手,手指完全不知如何摆放,索性把整个手掌压在琴弦上。
“以前没碰过乐器?”
“学会一阵子长笛,琴类乐器完全没碰过。”
文箬站在他身旁,教他认识六根弦。
第12章
文箬做不来老师,她做老师的耐心还不如文静呢。文静见学生琴拉得不好,只会板着脸不说话。文箬见学生笨,会从言语上直呼笨蛋。
菜鸟学生学琴进度比笨鸟老师还要缓慢。半个小时后,笨鸟老师恢复了自信,并决定放弃菜鸟这个学生。不过,为了弥补菜鸟学生心灵上受到的伤害,她决定拉着李牧去街上买糖水。
文箬叼着吸管,安慰菜鸟,“李牧,你看喝着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糖水,是不是比学吉他好玩呢?”
李牧没理她,眼睛看着村边水塘里鸊鷉妈妈带着一群小鸊鷉在雨中畅游,不由想起家里的三只小燕子。过几天,自己这位饲养员是不是还要训练它们学习挥动翅膀飞行呢,或者飞翔是鸟类的本能,等幼鸟再大一点,自然而然就会飞了呢。
“看啥呢?”她凑到他旁边。
俩人挨得有些近,文箬的脑袋蹭到他肩膀,齐肩的短发随着脑袋晃来晃去宛如一把毛刷,刷的李牧的脖颈痒痒的。他不自觉向一旁挪动了半步,才回答,“看小鸊鷉学游泳和捕鱼呢。家里的燕子是不是要做系统训练才会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