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30)
文箬笑了笑,转移了话题,“他应该不算最魔怔的吧。新闻里不是还有更魔怔的吗?”
李牧心中有了大概的猜测,她之前想借手表联系的人,恐怕是那位在极地的魔怔人。话题是他引到文箬身上的,他必须负责把话题带走。
“搞纯理论基础研究,情绪稳定的没几个人,不学数学也挺好。文箬现在在物理奥赛班,以后学物理,应用领域广,容易出成果。她的小提琴拉得也很棒,至少比我的诗写得好。覃叔,我们俩前几天在山上捡了一窝金腰燕,你要不要看看?还有,米酒是文箬和家里的林奶奶一起酿的。林奶奶是店老板的奶奶,她老人家一早去隔壁村子走亲戚啦,明天才回来。”
覃延看了李牧一眼,第一次见李牧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他开口跟李牧说,“米酒有度数,我开别人车来的,不能喝酒。小牧去帮我泡杯绿茶。”
三伏天里,蝉鸣鼓噪,刚才这人还说自己不喝茶,这会儿又寻借口想要支开他。李牧不动,默默盯住文箬的眼睛,和她对视了一会儿,见她微微低头。他叹了口气,又和覃延交换了眼神,得到了覃延点头示意,才起身。
李牧没去厨房,而是小跑去了前面便利店,从冰柜里取了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以防覃延再寻借口。
“你叔叔是大学教授,你考试考倒数,羞不羞呀?明天开始,你和文箬要抽半天时间学习,不能总跑着玩儿。”林扬在李牧挑饮料的时候,苦口婆心地劝学。
“林扬哥,结账。”李牧抱着饮料来收银台。
“赶紧拿去后院,待客用的,我请。”林扬摆手。
“不扫条形码的话,出门会叫的,声音刺耳。”李牧抢过扫码器,结账程序他熟得很。
第15章
覃延自己没有孩子,平时接触青春期的孩子也只有李牧一个。他能从李牧之前的只言片语中知道面前的小姑娘聪慧,擅长数学和物理,不然也不能参加奥赛班。
覃延字句斟酌后问了出来,“你家人认识徐世靖?”他说话的时候,眼睛没有离开小姑娘。他在脑海中搜寻记忆的片段,小姑娘抬头和低头的神情像是故人,他似乎在一个遥远的地方见过小姑娘七八岁时候的模样。
“噢。”想来了,他这才恍然大悟,“你有几年没见过他了?”
文箬抬头,嘴角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一丝怀念一丝不平。“上上个月才见过。您怎么知道的?”
覃延毕竟比小孩子们多了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从小孩子的话语和表情中找线索太容易了。他把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加上记忆中的画面,组成了故事的答案。“我记忆力不错,刚想起来。我以前见过你和他的合照,在他钱包里。四年前,国际数学家大会在阿根廷,我被邀请做一个小时的报告。那年,一切都刚刚好,可惜结果没能遂人意。之后,我在南美停留了三个多月,和他喝过三四次酒。放你俩合照的钱包,他平时都是贴着心口放的。我一开始还以为他怕被抢,后来才知道钱包不值钱,值钱的是别的。”
文箬知道那张照片,因为自己在六岁到十岁期间,只和他合过一次影。八岁那年的冬天,他回国。妈妈只给了他十二小时的探视时间。那天,江城下了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大雪,归国的航班迫降华北某省会城市。火车票售罄,他在机场租车,走省道开了十个小时来赴约。自己不晓得他过程中的艰辛,只知道他迟到了十一个小时,和他见了五分钟便提出要回家找妈妈。照片是在小区门口拍的。
“你妈妈不愿意你学数学?”覃延追问。
文箬用余光扫到李牧抱着一堆饮料跑回来。她扭头看向覃博士,没正面回答他的问题,“您别告诉李牧。”
覃延见她不愿意多说,便也打住了原来的话题。“噢。那小子也藏着秘密呢。改天你可以挖一下。其实,学物理也挺好的。国内最好的物理系在燕城,以后去燕大念书吧。我做不成你的老师,可以做你师叔。”
乖宝李牧能有什么秘密,文箬心想。她的视线还有一部分停留在不远处,只见李牧掀起便利店后门竹帘子的时候,差点将怀里的一瓶乌龙茶弄掉。他这会儿正在手忙脚乱地往怀里揽六七瓶饮料呢。她收回视线,笑着问,“我不去燕大念书,您就不是我师叔了吗?”
“也是。忘记了。”
“没事,反正他人在万里之外。”
“茶来了。”李牧带回了便利店里东方树叶和三得利的所有茶饮料回来了。他见俩人脸上的笑不似作假,便问道,“聊了什么?这么开心。”
“覃老师,他……”文箬开口了。
“覃叔叔。”覃延打断并纠正她。
文箬也没矫情,顺势改了口,“覃…覃叔叔,鼓励我去北方念书,念物理呢。”
李牧眼珠一转,恐怕这不全是实话。不过他也没深究,只要俩人情绪都好,没起争执就成。他拧开花茶递到覃延手边,“嗯,燕大的物理系最好。你加油呀,习题册记得动手做起来。”
文箬说,“太难了,我还是挑个难度低点的专业,比如念中文系,将来给乐队写歌词。”
覃延接过话,“学中文也成,可以和李牧做同学。不过,首先呢,李牧要能考上大学。”
李牧无意识地喊道,“覃叔,您是来笑话我的吧?”
覃延赏了他一脑瓜,“算是吧。我昨晚和你爸妈一起吃饭才知道你这学期抱了一筐鸭蛋回家。这不赶紧来关心一下大侄子。听说你妈非常生气,你爸揍你没?”他说着环顾四周,小院环境不错,每天在店里干活儿跟玩儿似的,零花钱一分没少。“你妈说你在村里打工。结果,就这…这工打的,也忒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