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活在别处(8)

作者: 江渔白 阅读记录

“我找不到不退学的理由。”李牧略迷茫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自己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于是转移了话题。他问她:“南方的夏天会一直这么闷吗?”

这里白天户外的空气黏糊糊的,李牧需要思考接下来去哪里。文箬用自己的鞋尖有一下没一下地踢着吉他盒,“你没赶上好时候。早来两周的话,干黄梅,天天艳阳,清爽舒服。”

李牧没接话。

她继续说起来,“南方的夏天,就是梅雨季和台风季,不湿不潮才奇怪呢。明后天,南城要迎来今年第三场台风啦。江城这边估计还有一周的梅雨。梅雨是这里夏天的上半场。天晴了,梅雨才会过去。”

“嗯。梅雨霁,暑风和。”李牧想,那就停留吧,一周后体验一回清真先生的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文箬追问:“啥?再说一遍。”

到了李牧自信的专场,他慢慢地解惑,“周邦彦的词,后面一句是高柳乱蝉多。词中提到了江南夏天的梅雨、晴日、柳树、夏蝉、亭台小榭、池鱼、新荷、薄纱、轻扇、竹席……”

每听他说一个词,文箬都会心一颤。

“李牧,我有点想和你一起去流浪了。出门见识枝头的蝉鸣、池塘的蛙叫和鱼游、西瓜皮裂开的咔嚓、撕破雪糕袋子的清脆……”那些她小时候记忆中的夏天,除了妙物和美景外,怎能少了美食。只听她话风一转,“想吃炸知了猴、干锅牛蛙、烤黄花鱼、冰镇西瓜和雪糕……我们一会儿去烧烤广场,先吃上一顿。”

李牧斜了她一眼,见她叽里呱啦报完菜名还咽了咽口水。他的嘴角悄悄扬起了浅笑的弧度,心想她也挺有意思的,不怯生,不见外。

文箬一点也不慌不忙,送走了一辆又一辆进站的公交车。李牧这才开口询问此行的目的地。她报了个站名,李牧看了车辆信息指引牌。下班车距离本站还有四站,预计八分钟后到达。他也没问,为什么不上之前的两辆车。

公交车上的空座很多,俩人挑了后排落座。

李牧的耳朵也慢慢适应了文箬的叽喳。她一路上不停地指着窗外,这家的小零食做的好吃,那家的糕点是一绝。她还花了五分钟,科普了芋头雪花冰店的老板。那是一位从台湾来的小姐姐,二十来岁。据文箬所说,小姐姐比现在荧幕上同龄的台湾女星都漂亮。

外环的烧烤广场,从下午五点营业直到凌晨两点。诺大的广场上烧烤摊鳞次栉比,一张张餐桌密密麻麻摆放着。文箬对这里轻车熟路,带着李牧选了靠近中央舞台的桌子。她拿着菜单,问李牧想吃什么,自己请客。李牧摇摇头,笑着说不饿,让她点自己想吃的就成。

文箬瞧着桌面,提前旁边的小帅哥,“李牧,我请客呀。翻译一下就是我请你敞开吃。”

他又勾起嘴角,说着——“不饿。”

文箬被他勾起的笑容闪了一下,问道:“为什么?人都会饿的。”

李牧说:“中午吃多了。我爸怕我晚上吃不上饭,中午点了两顿的量。我真吃多了。”

她低头看菜单,喃喃地重复了之前的话。“你家人对你真好。”

文箬再抬头后,对李牧说,“先点一些,我们吃着,吃着,就饿了。”

李牧没看到她的表情,此时他正扭头环顾四周。广场上的餐桌已经坐得七七八八,中间的舞台上有位歌手抱着吉他在唱民谣。他回头问文箬:“你要找的吉他老师是舞台上的这位吗?”

文箬朝舞台看了一眼,摇头。“不是。我师父晚上九点之后才登台演出呢!”

她一边扫码下单,一边喋喋不休地聊自己要找的师父。“我师父吉他弹得好,当然,人也长得帅。”

李牧听着眉头微皱,问她:“他们一般演出多长时间?”

文箬说:“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演出结束已经十一点。她一个小女孩儿要跟着学吉他,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李牧继续询问:“你跟着你师父学吉他都是大晚上吗?”

文箬扯了扯嘴角,叹气说,“他还不是我师父呢。我今儿来是想拜师。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给他留言,他都不回复。”

李牧心说不回复也挺好的,不知根不知底的吉他老师好像不是很让人放心。

“我师父会弹吉他,会唱歌,会谱曲。唯一的短板是写词,他写的歌,词都很别扭。”

“我师父这么有才华的人,居然还没被伯乐发现。”

“我师父……”

李牧敲了敲桌面,提醒她,人家还不是她师父呢。

“我未来的师父,好吧。我还不会吉他呢,所以特意带了小提琴来,就是让他看看我的乐感。”文箬很珍视自己的小提琴,琴盒专门占了一个空座椅。

李牧说:“你可以哼唱几句他的歌。”

文箬有些泄气,继续叹气:“恐怕有点难度。我怕一开口,把人吓跑了。”

晚餐陆续上桌,果然有烤知了,烤黄花鱼……李牧递了自己面前的烤知了给文箬,问:“为啥?”

文箬接过签子,理直气壮地说:“跑调。”

李牧扑哧笑了出来。

文箬白了他一眼,“喂,李牧,你什么意思。”

他喝了口水,说:“我唱歌也跑调。”

文箬一副我不相信的表情,提议他唱一首。李牧死活不肯,最后为了避免开口唱歌,拿起桌上的竹签开始啃知了猴。

文箬问他,“好吃吧?”

李牧点点头。

文箬挑起眉毛,眼眸微扬,说:“我又想到另一人间美味…可惜这里没有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