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不从玉(42)
正郁闷的时候,李豫接到曹衍一起去食堂的邀请,她答应了。
今天的曹衍有些兴奋,一见到她,便开始滔滔不绝,“李老师,你的建议真不错。我前天找系主任聊过,当时我的课程就增加一位新的助教。昨天晚上,两位助教给班上学生增开两个小时习题课,反响很不错。以后遇到困难,我就找学院和系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非常高效。”
李豫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嘴上说着,“挺好的。”
曹衍看出来她的状态,问道,“怎么啦?”
李豫郁闷地说,文章写不出来,一直在整理思路。
曹衍笑起来,“我还以为出什么事呢。文章写不出来不是常有的事情吗?哪有人能经常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呀。我一般写不出来的时候,就去找一位老前辈的论文,顺着他的思路读原版文字,然后思考我处于他的环境该怎么写,我处于我的环境又该怎么写。虽然不是百试不爽,但大部分时候很有帮助。”
李豫好奇问道,“哪位前辈,我也参考一下。”
曹衍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或许你会看不懂。一个很冷门的数学届老前辈,匈牙利人,论文是用德语写的。”
李豫嘴角微动扯出一丝笑意,“你们的高端局。不好意思,我要告辞。”
曹衍慌忙拦住她,“别呀。我只是提供我的思路,你肯定也有你的方法。不着急,慢慢来呗。”
文章的话题暂时告一段落,李豫问他,“你什么时候学的德语?”
“七岁前,我一直在德国生活。我爸那时候在德国念博士,七年才毕业。我以前申请学校,本来准备美国和德国都申请,被我爹制止。他说如果我想七八年毕业的话,大可去德国。”
她更好奇,“你爸念的什么专业,德国博士真这么难毕业吗?”
曹衍点点头,“物理。我觉得他的主要障碍是语言不通。他的专业能力,我不好评价。不过,直到现在他的德语说得都不如我,更不如我妈。”
她笑起来,“你爸知道你这么吐槽他吗?”
曹衍嘀咕着,“不止我吐槽。我妈也吐槽。我妈当时去陪读,在那儿生下我,并拿到德语文学硕士毕业证。”
李豫明白了,一家子学霸。
一顿饭下来,李豫知道曹衍的妈妈是位知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她记得自己之前在机场还买过那位老师的文集。世界真的太奇妙。原来老师文章中吐槽过的三流物理学家是作者的老公,那位中文说不利索所以比同龄儿童晚两级的儿子是她面前的曹衍。
“你父母都在燕城,你本科读书也在燕城,怎么跑江城来教书呢?”
曹衍抬眼看着她,“我最先看到江大的招聘信息,投递简历很快被录取。之后没再留意其他的招聘机会。有个工作就成,哪个学校我不挑。”
得,真的没法交流。她第一次与曹衍吃饭时,以为这是位和自己一样的普通学者,虽然有些爱八卦。第二次和他吃饭时,觉得是很敬业的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今天与他吃饭,才知道人家那是低调的凡尔赛。
不过她已经习惯,习惯身边围绕的都是绝顶聪明和聪明绝顶的人。也挺好,这帮一直坚持本心做教学和研究的天才们还是她这个普通人前进的动力。她觉得唐宋说错了,她不能赐于他精神力量。相反,她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
回到办公室,李豫先把申请科研基金的报告发送到学院指定邮箱,然后继续静心阅读文献。曹衍推荐的方法很有效,她沉浸在大佬们的科研思路里,观察他们如何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设计研究问题的思路,经过实证得到结果,分析结果并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理论。
沉淀后,她知道自己不能心急,更不能抱着强烈的功利心去写文章。那样产出的论文,与她之前看到的文字垃圾没有两样。想到此,她拿起记号笔把自己设定的周末写出初稿的目标划掉。
傍晚时分,李豫换上办公室存放的运动衣,来到运动场跑圈。大四那年,她绕着四百米的跑道不知道跑过多少圈。其实跑步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能帮助逃出任何困境。她每次跑步后还是需要给自己鼓劲加油,还是需要重新整理申请材料投递新的学校。
跑完二十圈后,李豫仿佛看到五年前自己的身影。对,就是那个重新打起精神来的李豫,是过去的自己也是现在的自己。
26|第26章
李豫想到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却忘记了试用期的男朋友。她在办公室加班到九点,下楼赶地铁回家时,接到唐宋电话。
“你果然把我忘记了?”电话那端唐宋的声音可怜兮兮。
李豫刚出办公楼,她停下脚步,站在玉兰树下仰头寻找天上不太显著的星星,“白天太忙啦。”
“你现在到哪儿啦?”唐宋接着问。
“办公楼下,没出校门呢。”
夜空绯红,天空辉光,没意思。她又低下头,抬脚有一搭没一搭轻轻触碰着玉兰树。
“等我五分钟。”电话被对方挂断。
李豫坐上唐宋的车,“唐宋,我今晚需要回家。傍晚时跑过步,需要换洗衣服。”
“我准备的新衣服还有一套。你包里的衣服丢洗衣机里滚几圈明天也能穿。”
方向盘在司机手里,她又被带回江南别苑。
李豫先使用浴室,洗过澡后她坐在客厅沙发上用手机看新闻。没几分钟后,唐宋也从浴室出来。他先是坐在她身旁,然后侧身躺下,头枕着她的腿,双手拦住她的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