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不从玉(82)
“李豫,我好像晚了太多年。你成长的那些年,我居然全部错过。如今,站在我面前的李豫虽然说自己有很多缺点,说自己会逃避会自卑。可是我看到的李豫,是逃避后迅速调整自我的李豫,是自卑却又永远保持谦逊努力的李豫。这个李豫足够强大,强大到让站在她身边的人开始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
她低着的头快要埋进膝盖里,“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唐宋伸出双手示意她抬头,示意她的眼睛看向自己,“你看,我在你眼中是别人,是意见不重要的别人。”
李豫注视着他反问,“唐宋,如果我说你也足够强大了,所以不需要我再提供精神力量。你在意我的看法吗?”
唐宋让自己靠她得更近一些,双手依旧在她的脸上摩梭。“首先,足够强大和提供精神力量是两码事情。其次,你的意见对我来说很重要。你认为好的,我希望可以做到更好。你认为不好的,我希望以后可以改正。”
他陈述自己的观点,“现在的事实是:唐宋需要李豫,而李豫好像并不需要唐宋。所以我要反思,也试图用你的思路来进行自我审视。结论是我这个男朋友做得还不到位,我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给予李豫充分的支持和帮助,让她早日将我纳入她自己人的行列。”
他越靠越近,最后停在她耳边说,“李豫,你可真是先给我颗蜜枣,再给我一棒子。”
“是你说的大棒,我可不认可。我给的一直是蜜枣。”
俩人后半段就蜜枣和大棒展开讨论,争执半天后发现各自说各话,齿轮都没碰上,只好休战。唐宋看着被自己惹毛的李豫,揉着她的发顶说,“你愿意给我分享内心深处真实想法,我真的很开心。刚刚是我的错,请李老师原谅我这一次吧。”
他每次认错很及时,有些谦道得莫名,李豫问,“错在哪儿啦?”
“错在没有早点出现在李豫的生活里。错在我一直浪费在美国的时间,错在我拥有现在,却还想拥有过去。”
她扑哧笑出声,“花言巧语。”
稍后才纠正他,“其实一点都不晚。我这时候并不需要被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而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唐宋,你现在的陪伴刚刚好,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50|第50章
课代表高宁发起的道歉和感谢贴,让李豫在学院甚至学校里风光了一回,至少帮她洗刷了被学生投诉的污名。
第二天,本科生教务处的小郑老师专门给她打电话祝贺她这么快收获学生的理解和爱戴,同时也向她解释了那次座谈会来龙去脉。
李豫笑着说,都过去的事情啦,没事哈。她也只是做好老师的本分而已。
她的公众号经过昨天的宣传后增加了许多读者,最近一篇推荐书的文章下面有学生留言让她多讲些热门经济形态,比如最近大火的数字货币。这条留言还收获许多点赞。
面对学生热情的呼声,李豫非常客气地留言回复说,数字货币的问题我不懂。
最先留言的学生似乎没有想到李豫会如此直白的拒绝,他继续留言说,您不用讲得很细,粗略讲讲也成。
李豫继续回复说,数字货币我确实没研究过,金融系的刘老师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旁听刘老师的课程。虽然数字货币的皮毛我的确知道一些。如果我现在泛泛即兴地谈些感觉,发表些议论,你们听进去了,反而是害人害己。
那位同学略显失望地向她表示感谢。
她开设公众号的初衷是作为课堂的辅助和延伸,帮着学生们更好的完成期中作业。如今机缘巧合这个号被宣传出去,学生们、同事们、曾经的老师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让她考虑更加谨慎的对待发布的内容。
互联网时代,人人可以成为老师,老师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光环来贩卖知识。只是她这两年见多了内容传播者制造的知识焦虑,也见多了糊涂的明白以及粗鄙的精致的互联网教育者。
他们贩卖的所谓创新观点其实是弄出一些漫天飞舞,实际是缺乏逻辑和实证证据的「新概念」,借助自创的概念来增加知识的门槛。他们讲述的旧知识,许多是的最浅层观点,只是赋予了华美的包装。
她怀揣着对知识的敬畏,践行着学者的严谨,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懂。
整个上午李豫不时处理这些消息,包括曹衍发来的言语中带着酸意的微信。大概意思是他为了班上的大三学生操碎了心,结果没有一个人感谢他。
李豫回他,大家的师生关系在课堂维系就足够了,无奢望不失望。不过,如果他实在想与学生拉近关系的话,欢迎他也弄个面向学生的公众号。
这周相比较李豫的忙碌,唐宋稍微清闲些。中午他跑来她办公室要一起吃午饭,被李豫拒绝,“我昨晚刚被送到风口浪尖,今儿在和你一起出现在食堂,岂不天天论坛霸榜。我们分开吃饭,不然顺其自然的约定取消。”
唐宋叹口气说,“叫上你的饭搭子吧,三人一起吃饭总不会有啥传闻吧。”
李豫没有抬头,而是报了几个数字,“他办公室座机号码,你约吧。”
曹衍还在办公室,他不情不愿地来充当电灯泡和迷雾弹。
唐宋还火上浇油,“我们以后结婚会邀请你做伴郎,你要习惯与我俩结伴的场合。”
曹衍一想到自己居然要被迫吃狗粮到他们结婚,问道,“我要申请放弃伴郎资格。”
李豫对曹衍说,“别听他瞎说。他也就这两天清闲些,以后忙起来根本没时间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