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九千岁(237)
那司阍原本还在猜测她的来头,看到玉牌,立即挂上笑脸,“李大人还未下值,大人自可去寻他。”
说罢,他指了个方向,“垂花门进去左拐,……”
花芜往里走,不一会儿果真看到伏案的李成蹊。
她也不急着进去,而在立在殿门前,低低唤了声:“李大人。”
李成蹊稍稍抬头,眼神却还胶在手里的卷宗上,直到眸光完全转了过来,看清来人,眸中才有了颜色。
“花大人……”
他迎了出去。
夕阳的金光镀在两人身上,李成蹊很是意外,和花芜一同走了出来,“你怎么来了?”
“我想请你帮忙。”花芜开门见山。
“你说。”
“王冬失踪了。”她将整件事大致说了一遍。
李成蹊点点头,他没有质疑花芜的猜测,但也有其他疑问,“既然是玉翎卫失踪案,为何不直接在庆和宫里解决?”
大理寺可以侦办普通案件,可玉翎卫的人员管理又不在其管辖之内。
让大理寺找玉翎卫的人,倒还无此先例。
玉翎卫是皇帝嫡系亲卫。
李成蹊的意思是,大理寺并不好直接过问庆和宫里的事。
花芜也明白他的顾忌,无奈道:“你也知道玉翎卫办事的规则,萧野这几日不在京都,迟远也忙着疫区的事,我实在找不到别的人帮忙。人员失踪,多耽误一日,便多一分危险,我实在是……”
“好,我尽力而为。”
“多谢。”
花芜向他报出了三个人名,“除去薛氏兄弟二人,这是当夜同王冬饮酒的其余三人,或许可以先查下他们。”
“好。”
-
回到庆和宫,花芜才觉得有几分疲惫,脱了靴子拉过棉被,直接倒下趴在上头。
呜哼了声:“原来下棋这么累。”
薛氏兄弟的那辆马车她坐过两次,还有印象,薛立说当晚他们五个人送的王冬,那么再加上王冬便是一共六人。
那辆规制的马车,根本坐不下六人。
王冬回庆和宫了吗?
花芜觉得没有。
庆和宫掌握着大渝天下最为要害的机密档案,其中构造最为特色的一点便是布局简洁,一目了然,几乎没有可以藏人的地方。
庆和宫里的玉翎卫在无外派的时候看似自由,其实里头的规矩颇多。
王冬不可能身在庆和宫中,却两日都不曾露面。
有人想要利用王冬做点什么。
司阍高老丈说,送王冬回来的那群人,或许是五人,或许是六人。
倘若是四人及以下的人数,人的第一眼,应该很容易分辨。
可偏偏他们选择在夜间最容易犯困的丑时将王冬送回来,乌压压的一群人,借着酒劲挡在高老丈面前,本就不容易看清。
后来根据高老丈所言,那群相送的人并没有走进去,擅入庆和宫也不符合规矩,他们或许就挡在高老丈面前,一口一个“王冬大人”叫着,说着离别的话,营造一种王冬就夹在他们当中的假象。
又或许,他们其中一人本就担任着假扮王冬的人物,穿着王冬当日出门的衣服。
那些人趁着夜色,还有醉酒后通红浮肿的面貌瞒了过去。
高老丈说,他们围在门口看着王冬往里走了好几步才离去。
那么有没有可能,那个假扮王冬的人,根本就没有往里走,而是在人墙背后,换了身装扮,最后又随着人群退了出来。
而这一切的假象,都是由薛氏那群人所刻意营造的。
脑中构思出的那一幕幕是那样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王冬是被薛氏兄弟藏起来了?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是庆和宫?
是玉翎卫?
还是她呢?
-
花芜翻了个身,对着帐顶沉沉叹了口气。
今日她是故意去找李成蹊的。
不愿分散玉翎卫的力量,恐怕耽误前线疫区是真。
不过,更是因为……
如果只是通过紫来阁的暗卫去找迟远帮忙,依照玉翎卫的能力,让王冬失踪的那个主使之人应该不会那么轻易知道他们这边的动向吧。
她刻意赶在大理寺惯常下值的时辰过去,让一群大理寺官员作了见证。
她是真的在意王冬,并且在为他积极奔走。
如若这阵仗还不够大的话,只要李成蹊一开始调查当晚一同饮酒的那三人,消息便会更容易传开。
她必须弄出点动静。
好让对方知道,鱼儿正向抛钩的地方游来。
第158章 安身立命
魏王宋承旭让愁眠赶往梅林镇的第六日,蛰伏在京郊的暗探终于传来了消息。
第一批“鬼军”已到达京郊密林,人数三千,余下的三批也将在五日内陆续到达。
这边有振奋人心的消息,可皇宫里头的人却是越来越难联系上了。
宋承旭心里很清楚,造成这一局面的,只能是皇帝。
锁宫,是皇帝的意思。
就在萧野和襄王离开京都之后,余御医甚至直接住进了乾清宫,皇帝已连着三日不曾早朝,命太子协理朝政。
让太子协理朝政?!
宋承旭冷笑,就连皇帝也开始不见他了。
怎么,他们母子二人企图推翻东宫的胆子,从一开始难道不就是他的父亲宋贤晔给吗?
如今,是要收回去的意思?
宋承旭捂住失笑的嘴角,对着窗外萧瑟的秋风道:“父皇,您亲自养大的胆子可没那么容易瘦回去。”
窗外梧桐树上的衰叶终于剥离了枝干,被带入风中卷了一卷,蹁跹地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