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衙门对街小饭馆(169)完結

作者: 莲子舟 阅读记录

谢婴的古板,却从未表现在思想方面。

可戴佳伟的古板,便是与谢婴的对立派,一旦影响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便化成一团怎么都雕不动的朽木。

自她来大雍至今,一路的编排,早就抵过戴佳伟几句话。

“死者杨慎行,男,年五十二,应死于昨夜戌时至子初。”

“记,头部无任何创伤,眼未闭,口张开,舌未抵齿,无涎液溢出。”

不是自缢死法,明显是死后被人悬挂。

太明显了。

谢婴轻车熟路,拿着纸笔,小心记录。见沈雁回来的匆忙,鬓角有发丝被雨水打湿,他习惯将它们勾到而后。

“竟是谢大人亲自记录吗?”

“好亲民的谢大人!”

“若是你上,你也会记,记录不过几个大字罢了。最厉害的还是当属沈仵作,别说要我去摸尸体了,便是要我瞧上几眼,那我也是不敢的。”

“我知晓,我知晓,夫妻搭档,干活不累。”

杨慎行山长平时为人和蔼,对学子们都不错,他一死,他们定然是伤心。

本想着瞧仵作验尸,能替杨山长找出他真正的死因,却被沈雁回面不改色的验尸手法吸引了过去。

总是泡在书院的他们一天到晚便是研究如何做好策论,如何应对科举之试。

眼下这一幕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

其中像戴佳伟这类的更甚。

他们瞪大眼睛,这便是谢大人改革下的现状吗?苏女夫子的学问已叫他们刮目相看,如今细细瞧来,这沈仵作亦是。

那老师说的节流,说谢大人过于激进,违背传统......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苏玉环站在沈雁回的身边,目不转睛的盯着她。

方才见过她捧上一碗冷淘面得心易手,如意小馆中的青团滋味更是妙不可言。

眼下验尸,竟亦能做到沉着应对。

到底是怎样的心态,才能在厨娘与仵作的身份之间,转换得这样轻而易举。

“记,颈部可见指扼痕,白绫痕迹浅淡......可两种浅淡的痕迹,都不足以致命。”

沈雁回这样检查下来,竟还未找出死者的死因。见他衣衫并不凌乱,真是也没有血迹,难道又是中了毒。

没有症状显示的毒吗?

这难免有些麻烦。

“昨夜山长穿的,并不是这件衣衫。”

方才苏玉环进书房时,就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却如何也说不上来。

眼下沉仵作一脱山长的衣衫,她才了然。

山长既是昨夜便死了,难道自缢前还要去换一身衣衫吗?

“还有,这桌案的摆放很奇怪,真个书房都很怪异?”

苏玉环皱着眉环顾四周。

整洁,却非杨慎行喜欢的整洁。

“有何怪异?”

沈奈也按着苏玉环的样子看了一圈,“山长一直以来都有洁癖,这书房这样干净,又如何怪异?”

“正是因为山长有洁癖,且十分严重。”

苏玉环指了指面前的桌案,半眯着眼,将它与大门比划了一遍,“这张桌案,较平时斜了几寸。山长平日里桌案摆放,一定要规整,且正对着门。”

她又走了几步,站在书架旁,“山长如何能允许《周易》与《中庸》混在一起?而山长所珍藏的几种云梦秦简,又岂能随意堆放在一块,甚至并未按粗细长短,一一摆设好。”

这间书房乍看之下,确实收拾得很干净,但若是有人知晓杨慎行平日的习惯,只要在这儿呆上一会儿,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衣衫被换过,身上连血迹都瞧不见。屋内摆设被重新规整,却经不起仔细推敲。

总不能都是杨慎行上吊前自己做的。做完这些事,还有心思上吊?

应是有人与他发生过争执,且又急急忙忙地替他换取去衣衫,摆设全屋。

慌乱之下,又如何能做到将东西规整到远处?只能做个表面现象罢了。

既是桌案、书架都有不对,那当时的场面定是十分激烈。

定是有打斗的。

“谢大人,得烙饼了。”

沈雁回将杨慎行的衣衫剥下后,细细检查了一遍,却只见有轻微破皮处,未见明显致命伤痕。

内伤?

“烙饼?”

谢婴握着笔杆子的手一滞,“雁雁,饿了吗?”

“你觉得呢?谢婴,我会在验尸的时候开这种玩笑吗?”

沈雁回眯起眼,抬眸望了一眼谢婴,目光中带有一丝......鄙视。

“我觉得,与尸体有关。”

谢婴清咳了一声。

“谢大人聪慧,那我们烙饼吧。”

在众人一种诧异的目光中,沈雁回真的调起了面糊糊。

她慢条斯理地掺水,调面,再将需要的食材加进去,又筷子轻轻搅动,手法十分娴熟。

掺了白梅、葱椒、醪糟等调成面糊做出来的饼,往小锅上一烙。

喷香!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戴佳伟费尽力气,终于将口中的抹巾给喷了出去,才得到片刻的新鲜气息,便破口大骂。

“今日是寒食,怎可生火!既是一定要生火,为何烙饼!既是偏要烙饼,为何要在山长的尸体旁烙饼!你这女仵作,是不是厨娘的行当没有当够?你是来莲清书院验尸的,不是来做饭的!岂有此理去!山长,山长,她竟这般不尊重你!唔唔唔......古官,古官,妖努......”

“明成,塞两块吧,一块嘟不干净。”

戴佳伟支支吾吾,再被塞了第二块抹巾后,终于一个字都蹦不出来了。

但他浑身颤抖,面色赤红,看起来肺都气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