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衙门对街小饭馆(211)完結

作者: 莲子舟 阅读记录

“凤姐儿, 去不去抓知了猴?”

眼下店里来了好几位小二,个个活跃的不得了, 揽了阿福平日里好些活计。他帮着盛了几碗饮子,洗了两筐碗后, 无事可做。

几人瞧他年岁小, 叫他去与沈锦书一块去玩,但阿福并不喜欢这样。毕竟他亦是每月要从雁雁姐姐那儿拿工钱的, 可不能做个吃白饭的人。他在与他们争论着明日的菜要给他洗一大半后,才作罢。

“好啊!”

沈锦书早早地将功课做完,恰巧蝉鸣方才搅乱了她的心绪,眼下正是教训它们的时候。

知了猴并不是正在鸣叫的蝉,它们只会在树干上攀爬,未长出翅膀。夏日的傍晚,粗壮的柳树杆子,正是逮它们的好去处。

沈锦书与阿福叫了几位由家人带着一块来用饭的娃娃,捧了个瓷罐,一块飞奔去小河边。

“小心摔着。”

沈雁回给沈锦书系好攀膊,又给她擦了些青草香膏防蚊虫,“喏,这些红李子你们一块拿着吃。”

她今日从挑着担路过如意小馆卖李子的脚夫那儿买的红李子洗了,一人两个分给这些孩童。

七月的红李子不似五月有些酸苦,咬一口又甜又多汁,果肉鲜嫩,就连外头那层红皮亦能嚼了一块吃,没有任何涩味。

“雁雁姐姐最好!”

“不是雁雁姐姐,是沈掌柜!”

“不对,我阿爹说是县令娘子!”

孩童叽叽喳喳地互相争辩着,捧了红李子与瓷罐去抓知了猴。

届时抓上一瓦罐,放油里炸上一炸,酥酥脆脆的,还喷香。

哪有谢婴什么事。

沈雁回嚼着糖渍梅子,心里嘀咕着日后一定要好好教教他们称呼。

他日见到谢婴,要唤他为“沈掌柜的老板郎”或是“仵作娘子的夫君”,要他排在她后头。

“雁雁咱们去逛东桥头夜市罢。眼下七月里正热闹着,摆了许多摊子,我听说进了好些汴梁来的时兴首饰与料子。”

芍药与牡丹亦是执着团扇,在如意小馆的门廊处候着沈雁回。

“好。”

沈雁回洗了一把脸,收拾了一翻,“恰好马上要到玉姐儿的百晬了,我想给她打把平安锁,顺道去瞧瞧有什么漂亮的新式样。”

牛俊胭脂铺子的生意极好,挣了不少银钱,全都交给了芍药保管。他嘴里成日念叨着叫她出去多溜溜,甭怕花钱。

世上竟还有求人花钱的人,芍药也不与他客气,日日东逛逛,西逛逛。

牡丹离开了翠微楼,毕竟那儿鱼龙混杂,她也不想成日困在那里。

眼下收了几个学徒,教她们弹琵琶。若是得空了,她还会在午后来如意小馆找沈雁回时弹唱两首。蝉鸣的午后,吃茶听两句琵琶语,惬意得沈雁回都想请她成日来店里了。

“来来来,本官亦去。”

张伟瞬间出现在沈雁回的身后。

“张大人,您也要,买首饰?”

沈雁回抬眼望了张伟一眼,“不过却有玉簪卖,款式挺多。”

她发觉了,最近无论她去哪里,张伟亦去哪里。

铜锣县是无事可做吗?

“我才不簪玉簪,就谢婴爱漂亮,我寻思他的玉簪比女子妆匣里的钗环都多,我每见他一次,都不带重样的。”

张伟正了正发髻上簪着的一截磨得没有一点儿毛刺的柏木枝,“本官天生丽质,无须多装饰。”

他说的也确实没错。

张伟此人,生得一副非常“清官”的模样,明明总是要到稻田里去溜跶,却像是晒不黑似的,又因总爱桌绿衫,那支柏木枝,的确适合他。

故每每来检查的官员,到底是怎么瞧出他“作风问题”的,实在是无法想像他流连瓦子的样子,许是在瓦子里吃席面。

他不升官,大抵还是因为水饭、小咸菜与炙鸡皮。

但他这一番言辞,依旧让周围听见的人偷着笑。

几人路过河畔时,地上的瓷罐已经装了一半。

傍晚的知了猴就喜欢往柳树杆子爬,又因还未生出翅膀,像是生在上头,呆呆的,一抓一捏,就能得手。

“软绵绵好厉害!”

几个孩童拍着手,见软绵绵在柳树上窜来窜起,嘴里还叼着知了猴。抓虫子这件事,小猫咪是最拿手的。

掌声给了软绵绵,阿福也不想被比下去。他不甘示弱地与软绵绵比赛抓知了猴,一只接一只。

“阿福,别爬太高了。”

只不过阿福爬的那棵柳树已经不知过了多少年岁,生得巨大且挺拔,他身手灵活,“嗖”得一声便上去了。

夏日多雨,柳树枝沾了雨水又嫩又滑,果不其然要掉下来。

泥土松软,即便是摔下去,并没有什么干系。

不过阿福的屁股依旧没有遭了罪。

“张大人,你会武啊?”

沈雁回执着团扇,眼睁睁瞧着张伟“咻”得一声,动了动身子,就将阿福给接住了。其动作之迅速,堪比软绵绵。

“啊?”

张伟放下阿福,理了理脸颊旁的发丝,“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只不过我的反应比常人快一些罢了。”

“你迟迟不回铜锣县,不会是......谢婴与你说了什么?”

沈雁回扇了扇风,嘴角露出一抹笑。

“好和平的如意小馆哦。”

“哈,哈哈......怎么会呢。”

张伟挠着头,尴尬地笑。

谢婴这厮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再这样下去,他如何维持住“弱柳扶风、大智如愚张大人”这个形象。

东桥头夜市极为热闹。

有吃食炙猪羊肉、苞鲊新荷、酱香盘兔,亦有比如意小馆还多的饮子、雪水荔枝膏、水晶皂儿,甜瓜鹅梨,金杏红菱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叫人看花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