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月明(探案)(250)
“快出来!再不出来,我拆了你这衙门!”
大家群情激奋,大雨中,百姓们的愤怒如滔天的巨浪,一浪盖过一浪,仿佛已经在绝望的边缘。
“反正都是一死,咱们跟他们拼了!”
“对!既然不能去顺天府,不如将狗官揪出来,押到黑风寨去,当做投名状!”
“陛下都放弃我们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
这时,府衙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师爷帮吴知县撑着伞,他缓缓走出,尽量装作淡定的样子。
实际上,他内心慌得要死。
“本……本官这不就来了吗。”吴知县擦了下额头,也不知是雨还是汗。
师爷的步伐太慢,他干脆走在前面,不打伞了。
“本官的老母亲,还有妻子孩子们都在望春县,本官是决计……决计不会放弃你们老百姓的,”他咬咬牙,“本官誓与望春县共存亡!”
话音刚落,他就侧过身去,只见他的妻子和老母从县衙慢慢地走出,后面还跟着一男一女两个孩童。
百姓们的情绪稍稍安定下来。
吴知县心想,这是锦囊里的第一句话,让百姓们相信他不会逃走,摆出坚定的态度。
还好他的住宅离衙门不远,可以很快地将家人从后门接进来。
他继续说:“如今景大人正在前线剿匪,她一向机敏,绝对不会让损毁堤坝的事情发生的,大家尽管放心,望春县也绝不会断了粮食,从今日起,官府会组织城中富户开仓放粮,价格还是按以前的五钱银子一担米,绝不会让大家挨饿的!”
吴知县连说了三个“绝不会”,事实上,他对每一个“绝不会”都在心中打鼓,可只能硬着头皮说了。
他补充道:“本官也会连夜拟好奏折,让上面的官员禀明陛下,告知天子事情的严重性,想必陛下定会派人送粮食过来的。”
这是锦囊里的第二句话,稳住粮价就是稳住民心。
“可是堤坝在对方手里,如果土匪头子丧心病狂,执意要毁掉堤坝,你又能怎么办呢?”人群中,有人发出了疑问。
吴知县心里咯噔一声,没想到这锦囊竟然预测了百姓的问题。
“若是对方要毁掉望春县,本官就算拼死也会打通去往顺天府的路,让大家有退路可走,请尽管放心,要是出了任何差池,本官一人担下责任。”他义正言辞道。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是锦囊里的第三句话:给百姓一条退路,让他们有活着的希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对这个解决方案比较满意。
最后,百姓们终于愿意回去了。
吴知县长长地须了一口气,也顾不得休息,连忙与师爷进了衙门,里面坐着黑衣暗卫,是万灵安的人。
“多谢首辅大人的锦囊妙计,只是,首辅大人如今是在望春县吗?他怎么会对这里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呢?”
暗卫嗤笑了一声,“不该你知道的事情你不必晓得,反正你的难题是解了,这便够了。”
“是是是,多谢首辅大人相助!下官定会吃斋念佛,感念首辅大人的恩德!”
……
闹剧终于结束了,万灵安关了窗,睨了一眼桌上升起的袅袅檀香。
这香是上好的青杏香,清新柔和,带着淡淡的木质香味。
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好似在冥想,又像是在假寐。
一只鸽子冒着雨来到了客栈,庄炎取下鸽子腿部缠着的信笺,说:“万大人,景大人她……”
万灵安睁开眼睛,慵懒的眼睛恢复了清明。
“她如何了?”
“景大人竟扮成了难民,和一群流民们一起‘逃’往了黑风寨,想来个‘擒贼先擒王’,刺杀土匪头子。”
万灵安一怔,拳头一点一点握住。
“我猜景大人是想着,如果土匪头子死了,对面肯定会手足失措,乱成一锅粥的,到时候军士们再趁乱反攻,让匪徒们没有力气再想毁坏堤坝的事情了,只是……”庄炎咽了口口水,“方法虽妙,却太过危险,那土匪头子人高马大,若是景大人落入他的手中,恐怕是……”
他不敢说出“凶多吉少”四个字,只是看着万灵安的表情阴沉了下去,如窗外逐渐擦黑的天幕。
见万灵安起身,庄炎问:“万大人,您准备怎么做呢?”
“既然她要扮成难民,难道我就不行么?”
万灵安声音清淡,只是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
而此刻,景暄和已经随流民们来到了黑风寨的门前。
他们在山上迷了路,正遇土匪头子的几名手下在巡视,他们用荆棘将流民们绑住,押到了黑风寨。
如今暴雨倾盆,寨子里有许多屋顶都在漏雨,正好缺苦力干活,反正这些流民无处可去,正好当做免费苦力了。
守在门口的是黑风寨的二当家,他虽不像鬼面人那么高,却也肌肉贲张,方脸浓眉,看起来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景暄和身上被荆棘刺伤了,可是雨太大了,她被淋得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
身旁有个小妹妹,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和她母亲一起逃难的,也被他们用荆棘绑住了,小女孩疼得哇哇大哭,她的母亲不停地安慰她,也在流泪。
“大爷们,这儿还有小孩呢,咱们大人不要紧,可是小孩子到底柔弱,能否发发慈悲,解开她的荆棘?”景暄和细声细气地说,尽量不想触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