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团宠小娇娘(834)

作者: 花期迟迟 阅读记录

于丞相淡淡一笑,指了指后宫的西北角。

“各位怕是忘了,太后娘娘还在。”

众人恍然大悟,都是忍不住狂喜起来。

“哎呀,怎么把太后娘娘忘了!”

“太后娘娘醉心礼佛,多年不曾出寿康宫一步,倒是忘了她老人家。”

“太后娘娘若是下懿旨,召回九殿下继承皇位,简直是名正言顺。”

“快请太后,快请太后!”

没一会儿,于丞相同几位阁老就赶去了寿康宫外。

寿康宫的大门,被风雨侵蚀,已经有些斑驳了。

除了每月内务府送补给,这大门几乎从不打开。

宫里也只有几个老太监和老嬷嬷在伺候,即便站在门外,鼻端也清晰嗅闻到淡淡的佛香。

太后娘娘如今五十有三,当年母族也算显赫,生父姓赵,为大魏人人皆知的博学之士,官拜大学士,掌管着国子监,同先皇亦师亦友,门生遍天下。

可惜,赵家无子,只有赵太后这一女,进宫封了妃子。

后赵大学士夫妻先后病故,先皇原配皇后过世,赵太后上位。

先皇同赵太后相敬如宾,也算平安无事。

后期先皇荒淫无道,行事太过丑陋,赵太后就开始信佛,什么事情都不再过问。

直到先皇暴毙,几个皇子争夺皇位,赵太后都闭门不出,显见不愿支持任何一方势力。

直到魏文帝登基,她除了出面道贺一次,再没出来过。

这也是朝臣们差点儿把她遗忘的原因,一个影子一样,几乎不存在的太后,不爱权势,四大皆空,谁会时刻记着呢。

幸好,于丞相提了出来。

寿康宫的大门被敲响,倒是没让丞相等人等太久,就有老太监开了门。

一身佛衣的太后,慈眉善目,手握佛珠坐在主位,接见了几位重臣。

“各位可是为了继任新皇而来?”

“太后娘娘圣明,我等正是为此事而来。

如今,先皇…突然驾崩,大魏不可一日无主。

臣等合议,想要迎接九殿下进京,继任新皇。

但九殿下手握十几万大军,万一再兴刀兵,战火蔓延…

所以,还请太后娘娘下一道懿旨。

臣等奉懿旨到惠州,请回九殿下,免战火,保大魏安稳。”

于丞相起身说明,众人跟随跪请。

太后沉默片刻,倒也没有拒绝。

“小九是个可怜孩子,他心里怕是有怨。

本宫可以出懿旨,但小九会不会听从,本宫就不知了。”

“多谢太后!”

众人赶紧道谢,太后很是郑重,亲自提笔写了懿旨,又给了身边一个老太监,吩咐道。

第六百八十八章 新旧更替

“记得带两盒子御膳房的莲花酥,当年,有一次先皇派人给小九送过赏赐。

本宫正好见莲花酥做得好,就给添了两盒子。

若是小九还记得,兴许还能给本宫几分颜面。”

众人听得更是欢喜,对于迎回九殿下越发有信心了。

这天下,谁人不知道九殿下最是重情义,如今他身边伺候的,生了他长子的那位方将军,就是在九殿下病重之时,负责饮食的厨娘。

身份可谓是低微之极,但九殿下从未嫌弃,即便是起兵,也一直待在身边…

众人信心满满辞别太后,回到前朝就开始安排人手去惠州送懿旨,迎接九殿下。

这次不同于先前和谈,无数人争先恐后要这个差事。

最后,于丞相和阁老们商量了一下,选定吏部尚书和礼部两个郎中,外加兵部尚书等四个重臣,各部再出两个四品,凑足十六人。

然后一千御林军护卫,快马加鞭赶往惠州。

不只如此,魏文帝的丧事还要尽快安排。

这事就更让众人头疼了,一来魏文帝得位不正,二来死的不光彩,三来,新皇同魏文帝有大仇,安葬太过隆重,恐怕新皇不喜。

最为难的是,魏文帝一心修仙,从来没有考量过身后事,根本没修墓地,如今想下葬,都不知道安排在哪里。

君臣有别,一群臣子到底不好决定君王之事,哪怕是身后事。

于是,最后阁老重臣们又去了寿康宫。

太后娘娘依旧没有推辞,很是爽快给出了解决办法。

“皇帝一生醉心道术,最后驾崩也是因为从登天梯掉落。

不如把他的龙体葬在五百里外的青城观后山,有观内香火供奉,那里又是难得的山清水秀之地,想必皇帝在天之灵也会欢喜。”

葬在道观后山?

所有人都是醍醐灌顶,心里既觉得轻松,又分外爽快。

这个疯子皇帝可是把大魏坑的不轻,一心修仙,为了一个道观,什么黎民社稷都不顾了。

他们那日可是听得清楚,若不是他一脚踏空摔死,怕是又有万条人命被糟蹋!

如今死了不如皇陵,送去道观,日日听经,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停灵七日之后,魏文帝的棺椁被迅速运出京都,送往青城观,草草安葬在后山。

青城观老少道士们,可谓是晴天霹雳。好好的日子不过,突然在后山埋了个皇帝。

还是行事荒唐,被新皇仇恨的死鬼皇帝。

这简直是大祸临头啊,但他们也不敢反抗啊…

半个月后,大魏历史上最受争议,也最被人唾弃的魏文帝终于下葬了。

而这个时候,以吏部尚书为首的迎接新皇队伍,也终于踩着大雪到了徽州城外。

冬日雪灾,往年本该完全融化的积雪,如今还剩了半尺厚。

众人可谓是吃尽了辛苦,但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