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孤真的不想当太子(83)
***
索额图带领使团与沙俄僵持数月,通过多次交涉和谈判,终于在康熙二十八年的七月就中俄东段边界事宜达成共识,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
噶尔丹率兵两万,再次进犯喀尔喀,甚至一度逼近京城。
康熙怒极,动了亲征的念头。
为此朝臣们吵个没完,有赞成的有反对的。
大阿哥胤禔便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皇上天子之尊,怎可身涉险境?战场上刀剑无眼,若有半点闪失,臣等万死也难辞其咎,还请皇上三思!”
康熙欣慰于胤禔的孝顺,但看胤礽一直没有说话,心里不免多琢磨几分。
保成到底何意?朕说要御驾亲征,他为何会如此淡定?
康熙忍不住点了他的名:“朕要亲征噶尔丹,太子以为如何?”
胤礽一顿,前世康熙自己就做主了,可从未寻问过他的意见。
他知道康熙心意已决,不会轻易改变主意,便道:“臣以为,此战若有皇上亲自坐镇,必定更能鼓舞士气,扬我大清国威。只是……”
听他如此说,康熙有些失落和伤心。
难道保成,就一点也不担心朕的安危吗?
康熙沉声问:“只是什么?”
胤礽道:“只是这领兵之人,不知皇上可有人选?”
话音落下,大阿哥胤禔率先出声请战:“臣愿领兵出征,必让那噶尔丹有来无回!”
此话一出,明珠留下的一些旧部纷纷出言附和。
这些年胤禔一直在兵部历练,成长了不少,他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斗志,摩拳擦掌的等着上战场干一番大事业。
若真让胤禔上了战场,必会挣到军功,这是索额图不愿看到的,他急得不行,一个劲的朝胤礽使眼色,胤礽面上从容,只当没看到。
胤礽已与前世不同,不怕胤禔会因为军功而盖过自己的风头,抢走康熙的宠爱。
更何况,康熙不会让胤禔作为主帅领兵。
思及此,果然就听康熙对胤禔道:“你虽有此心,但资历尚浅,朕可任你作为副将出征。”
接着便又有几位武将请战,康熙都不是很满意。
康熙问朝臣:“你们心中可还有其他人选?”
朝臣们又开始争论不休,半天也说不出个人来。
康熙有意让自己的兄长福全带兵随他出征,以福全的身份资历,是最合适不过。
胤礽明白康熙的心思,适时道:“启禀皇上,臣以为,裕亲王可担此重任。”
康熙这才露出点笑模样。
心道他的保成果然与他心有灵犀。
下了朝,康熙把人带回乾清宫。
“说吧,你为何会赞成朕亲征噶尔丹,朕以为你会和保清一样反对。”
胤礽知道康熙多心了,上前钻进康熙怀
里道:“儿子和大哥一样担忧阿玛的安危,是想反对来着,但这些年噶尔丹虎视眈眈,屡屡进犯我大清边疆部族,儿子知道您早就做好了亲征的打算,便只好顺应阿玛的心意。”
胤礽回想前世,康熙在战场上病重,召见他前去探望,他因表现不佳被康熙骂了一顿赶回京城,自此与康熙父子离心,以至于后来落得那般下场,就忍不住想哭。
重来一世,康熙又要亲征了。
胤礽牢牢抱着康熙的腰身:“阿玛还是不要去了。儿子身为皇太子,理应为阿玛分忧,若儿子亲征想来也能鼓舞士气,不如就让儿子代您……”
“那怎么行。”
康熙心中感动,低声道:“朕可舍不得你受风沙之苦,你便坐镇京中,替朕好好守住后方就是。”
第44章 ……
康熙御驾亲征之事很快就敲定了下来。
此次, 被罢黜多年的纳兰明珠也重新得到启用,被康熙委以重任, 负责督运西路军饷。
这些年,明珠一直想重回朝堂,始终找不得机会,这回皇上终于又想起他来,他定会牢牢把握住机会,好好表现,却不知康熙放心用他,便是念着这一点。
且又有皇长子胤褆随军出征,明珠定会竭尽全力保障粮草安全,故而大军的后方补给, 康熙自是不必忧心了。
一切准备就绪, 明日大军开拔, 康熙与胤礽怕是数月不能相见了。
康熙舍不得儿子, 这些日子一直把人拘在乾清宫里住着,白天挨在一起批奏章, 晚上抱在一起睡觉,简直是时时刻刻黏在一起。
每回胤褆过来请安, 见他二人父子情深,总觉得自己不是康熙亲生的。
自从明珠被罢免, 康熙又处处护着胤礽, 削弱了他与几个兄弟的势力, 胤禔彻底没了争储的心思,比从前更安分了。
为此,胤礽待他倒是比以前更亲厚了些,见了他也能和颜悦色的说上两句话了。
“大哥此去, 千万要保护好自己,还有……万望护得阿玛周全。”胤礽看着前世与自己争了大半辈子的人道。
胤禔咧嘴一笑:“太子弟弟放心,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一定会保护好汗阿玛。”
胤礽拧眉看着他,他不自在摸摸鼻尖,又道:“我……我也会平安归来的,你不要担心。”
胤礽哼了声,抬脚欲走。
“太子弟弟。”胤禔忽然叫了声。
“此去不知多久能再相见,抱一个么?”
胤礽心说要不了多久,自会相见。
一句“不抱”还未说出口,胤礽已经被大力扯过去,埋进了坚实的胸膛里。
“太子弟弟,你也要保重。”
*
翌日,大军开拔,百官相送。
康熙与胤礽拥抱许久才不舍分开,见胤礽眼中含泪,康熙心下酸涩又欣慰:“保成不要担心,朕一定会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