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傀儡皇帝又又又被人背刺了(51)+番外

作者: 凿一块琉璃当珍珠 阅读记录

陶嵩的表情在那刻变得晦暗不明,像极了即将冲破牢笼,捕杀猎物的猛兽。可李幼浑然不觉,很认真地望着他,就等着他开口。

“什么都可以吗?”

李幼郑重地点头称是。

陶嵩朝李幼走近几步,一字一句道:“那便请陛下两日后上朝,替臣判决孙家。”

李幼张了张口,良久才道:“要动手了是吗?”

“是。”

李幼又道:“陶嵩,若我们大业成功,可否……留下孙珩行一条性命?”

“长之,孙氏作恶多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若不诛之,恐怕难以服众。”

陶嵩一言竟令李幼无法辩驳,他再三欲言,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艰难地点头答应。

“好,那便动手吧。”

第42章 罪己之诏2

孙珩行明日就要死了。

李幼恍惚了两日,终于清晰地感受到孙氏即将消亡的讯号。

他等这一天等太久了。

自他送入密信索要生辰礼后,孙珩行便消失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内,他看着孙党逐渐支离破碎,到如今一蹶不振。

他与恩宝的仇终于能报了,可每每想到此处,他的心总会感到很痛。

幼年相识,孙珩行是第一个破开苦难,救他于水火中的人,亦是他曾全身心依赖过的人。

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

李幼恨着他,孙氏没落就是证明。

可他的恨意并不纯粹,里头参杂着的东西连他都不敢细想。那枚陈旧的,划痕无数的金锁便是证明。

李幼就这样盯着掌心里的金锁,许久过后,他五指收拢,行至窗边将金锁抛了出去。

窗外一阵轻响,金锁不见了踪影。李幼抵在墙壁,强行忍着不去拣的冲动,心里默念着结束了。

一切都要结束了。

从此他和孙珩行两不相欠。

天色大明,到了早朝的时刻。

李幼身穿天子冕服,头戴十二旈冕冠,端坐在龙椅之上。环视一周,一群官员里竟有不少生面孔。

李幼缓缓收回视线,清了清嗓子道:“有本启奏,无本……”

他话都没念完,数名官员同时出列,“噗通”一声,齐齐跪了下来。

“臣有本启奏,灵郡瘟疫肆虐,死亡无数,现已成人间炼狱。”

“臣有本启奏,灵郡百官滥杀无辜,导致民怨不断,事变频发。”

“臣有本启奏,徐州张林集结流民,与凉州火威军勾结,发动暴乱。”

“臣有本启奏,鹰都王世子联合翎越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攻打洛州等地,洛州将领抵抗不力,战死沙场。如今鹰都王世子与翎越王已抵达织女关,待织女关一破,敌军长驱直入,直捣洛京。”

……

一个接一个的消息如重石投湖,砸出千层浪花。李幼的脑子瞬间嗡声一片。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陶嵩从未告诉过他这些事情?

陶嵩在骗他?

李幼不敢置信地望向陶嵩,企图想要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陶嵩却避开他的视线,屈膝一跪,道:“陛下,如今疫情肆虐,藩王反动,百姓暴乱皆因天灾不断,人心浮动所致。此等情形,臣以为唯有陛下效仿前朝武帝轮台之诏,方可安抚天下。所以臣恳请陛下发布轮台之诏,给天下生灵一个交代。”

李幼咬紧了牙齿,仍是不敢相信地问:“你当真要这么做?”

“为了社稷稳定,恳请陛下成全!”

陶嵩长叩于地,他身后的官员也一个接着一个跪地,嘴里不约而同地喊着“恳请陛下下罪已诏,抚慰天下!”。

不仅是陶氏一党跪了,孙氏一党也跟着跪下来,所有人都强行逼着他,要他担下所有罪名。

李幼独坐明堂上,这才惊觉自己竟又做了一次傀儡。

他再次被背叛了。密密麻麻的酸痛和悲戚像双无形的手攥紧了他的呼吸。

李幼的眼眶红了,却没有任何泪落下。

他一步一步走下玉梯,来到陶嵩身边,慢慢蹲下,小声说道:“这就是你想要的生辰礼?”

“一切皆是为了陛下。”

李幼忽然笑了,笑里夹杂着许多绝望,他按住了陶嵩的肩膀,哑声道:“好,那我便成全了你。”

他下了罪己诏,却不能安抚不了民心,反而如火上浇油,惹得天下暴乱愈演愈烈。

承源五年十月,御史大夫伪造圣旨出城,意在与翎越王、鹰都王世子谈和。然三军谈话,翎越王与鹰都王世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劝陶嵩加入清君侧一行,共同斩奸贼。陶嵩为之动容,遂加入翎越王队伍之中。

当消息传回朝廷,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陶嵩与翎越王是要谋反,可为时已晚。

九月二十九日,翎越王攻破织女关。

十月二日,有朝廷官员逃出洛京,称孙相逼死太后。翎越王闻之痛哭,称天子性命危急,需尽快入京救驾。

*

十月二日夜,孙府的地牢里逃出了一个人。

那人穿着影青色的衣裳,手执长枪,正领着一干亲卫与孙府的其他侍卫厮杀。他今夜必须得冲出孙府,他不能让李幼死了。

孙府的侍卫倒了一波,立即有新的一批补上,而孙珩行身边的亲卫为了让他冲出重围已经全部牺牲,现在便只剩他一个人。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孙珩行再强,也会有力竭的时候。

侍卫夺了他的长枪,将他押至孙氏祠堂前。

祠堂大门敞开,灯火幽微。祠堂里,数百个牌位按着辈分顺序依次排好。

殷霜站在牌位前,捏着三柱香拜了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