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刺客方隐攸(14)+番外

作者: 沉底鹤 阅读记录

一个衙役从人群后面走了出来,借着月色将两人从头到脚看了几遍后,问道,“虞郡的人都已经知道淮临有乱?”

柳傅文点点头,“知道。”

衙役闻言一怒,将手中长枪用力的在地上一跺,“那为何虞郡知州王勘还不派兵来救!”

衙役喘了几口粗气,朝身后的几个衙役使了个眼色,“进去禀报知县。”

几个人沉默的在门口等了一会,一个身穿绿色官服、头戴官帽、蓄着长须的瘦小老头慌慌忙忙的从门里走了出来。

他的忧心忡忡的望着二人,问道,“你们是从虞郡城中过来的?”

柳傅文点点头,“正是。”

“那你可听到虞郡知州打算派兵来增援淮临的消息?”

柳傅文和方隐攸对视一眼,无奈的摇摇头,“大人的期望只怕要落空了,我们听到的消息是——知州并不打算管淮临的事。”

“不管?”知县闻言脸色大变,干瘪的脸耷拉下来,像个惨死的骷髅。“不管怎么行啊?我淮临虽小,但是也有城中居民百户,城外乡里百姓八千多人呐!”

“现如今,乡里百姓大多数已经被那群强盗掳走,剩下的逃的逃、死的死,城中居民也只剩下几十户于衙中躲避,眼看着衙内粮食供给已经所剩不多,他们不来,难道要我们活活等死吗?”

知县的语气绝望又愤怒,柳傅文连忙安抚道:“大人也别急,我们这不是来了吗?”

“你们?”知县打量着两人摇摇头,“一个富家公子、一个镖师,能救我们淮临于水火?”

柳傅文自信的扬了扬头,“比武他们打不过我的镖师,比文他们比不过我柳傅文,区区草寇而已,不足为惧。”

方隐文眼角余光瞥他一眼,似笑非笑的附和道,“对。”

知县看他们两人这幅成竹于胸的样子,倒是有些犹豫了,他又问了问,“那二位可想好了应对之策?”

应对之策?

方隐攸看向柳傅文,倒是也好奇他能说出什么应对之策来博取这小老头的信任。

柳傅文抬头望望天,皎月高悬,万里无云,他看向大敞着的衙门,“要不进去说?”

知县诶一声,连忙将人带了进去。

衙门内长长的甬道上面挤满了人,男女老少皆有,他们翘首以盼的看着三人走进门,又立刻失望的垂头丧气的走开。

知县见状叹一口气,朝二人解释,“百姓们只听到衙门外有人来,还以为是虞郡来的救兵。”

“大人,你这衙门内如今共有多少人?”柳傅文问道。

知县沉吟片刻,回道:“加上本官,共有二百七十四人,其中衙役四十六人,百姓二百二十七人。”

柳傅文点点头,沉默不语,直到三个人进了书房,他才回到,“那大人可知道那群草寇如今有多少人?”

知县坐到书案边,拿出一张写满了字的纸递到柳傅文面前,“衙门里的捕快曾经去他们盘踞的山头打探过,粗略计算应该有三千余人,不超过三千五百人。”

知县长叹一口气,“其中还有许多皆是我乡里百姓,被他们强掳过去,逼民为匪。”

柳傅文仔细看了眼纸上的内容,上面写的都是捕快打探到的贼匪的消息。

柳傅文将纸递给方隐攸,然后看向知县,“我看那群贼匪并未堵住城门,大人为何不逃?”

“逃?”知县忽然一下站了起来,书案上的烛火被他的动作带得左摇右晃,他愤愤的盯着柳傅文,“本官持敕牒上任,食朝廷俸禄,守一城之安危,如今城中百姓遭此难,本官怎么可能逃?”

知县手一伸,指着门外,“且不说这衙门内的几百人,因为信任本官不曾弃城离去,就算城中只有本官一人,本官也绝对不会逃!”

柳傅文听出知县语气里面的愤慨,连忙站起来说道:“大人实乃是舍己为民的好官,在下佩服。”

知县长叹一口气,摆摆手惭愧道:“可惜...本官手里无兵,拿那群贼匪没办法。”说罢,他又长叹一口气,“可恨那王勘,既然已经知晓淮临的境遇,却不肯调兵来救!可恨!”

柳傅文走到窗户边,推开窗户,将头伸出去看了一眼头顶的月亮,然后又走到知县身边说道,“大人,对方不过区区几千人,我的镖师一人就可对付。”

知县一听,震惊的眼口微张,愣愣的看向方隐攸,“这位公子竟然有此等武力?”

方隐攸朝着柳傅文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淡淡道:“他既然说有,那我自然是有的。”

柳傅文指了指窗外的月亮,“等到丑时,贼匪精神最困顿时,我的镖师可一人前往,直取贼首首级献于大人。”

知县眼睛放光的看向方隐攸,“当真?”

方隐攸并不看知县,依旧盯着柳傅文,淡淡道:“杀一人,百两白银。”

“好说。”

柳傅文看向知县,“大人应该知晓,贼匪能拥一人为首,那么便能立第二个人为首,所以,杀一人只能让他们乱一阵子,要想彻底剿灭他们,还是得靠大人。”

“公子的意思是?”

“大人既然说许多百姓被他们强掳走为匪,那便不是真心跟随,所以只要大人趁乱于高山上振臂一呼,他们必然会归降于你,这样,贼群由内而溃,大人明面上只有四十六个衙役,但是加上那些投降的百姓,对付他们也足以。”

柳傅文说完,朝着方隐攸得意的挑挑眉,无声的问,“本公子这良策,如何?”

方隐攸张张嘴,无声的回,“我是个刺客,不懂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