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城(73)+番外

作者: 亦十桕 阅读记录

看来钱大人还记着邱城之事,可口上虽不饶人,这份关心却是真的。

潇潇苦着脸道:“钱大人您可末要为难潇潇了,您知道公子的性子,他不敢同你放肆,可却是要怪罪我的。公子昨夜咳了半宿,天快亮才睡熟,潇潇可不敢此时叫醒公子……”

看潇潇楚楚可怜的模样,钱大人也不好坚持,松了口:“也罢,让他好好养病,我也许久未来了,今日既然来了,便去同邵璟坐一坐。”

“老爷此时正在书房,钱大人这边请。”潇潇暗自松下一口气,欲上前引路。

钱大人摆手,转身就走:“我知道路,你不必管我。”

潇潇止步,行礼目送钱大人:“钱大人小心脚下。”

钱大人背着身又摆了摆手,让她不必多礼,走了。

待他走远,墨烟又不知从哪冒出来。

“你怎么还没走?”潇潇不待见地说。

墨烟笑笑:“忘了件事。”

“何事?”潇潇疑惑。

墨烟规规矩矩冲她抱拳:“回见。”

潇潇:“……”

墨烟似乎也觉得自己这样挺傻,尴尬地挠挠后脑道:“你不老是觉得我这人不知礼数吗,这样总可以了吧?”

潇潇不语,看他。

墨烟脸都快红了,匆匆又说了句:“我走了。”施展轻功离开。

潇潇无语至极,转身继续摆弄花草。

公子和俞大哥都不在,连她也不知道公子到底要去卢阳做些什么,但公子吩咐过,此行隐秘,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他人不在京城,兹事体大,关乎生死,潇潇牢记在心,她会守好这里,直到公子回来。

书房前廊下,钱大人与邵璟分坐小几两端,茶几上摆了小炭炉,炉上温着酒。

钱大人抱着手,面色不悦地看着悠然的邵璟,有几分愠色道:“邵洺是你唯一的孩子,你倒也不多关心一二,只知整日围着这些个公事。”

邵璟替他斟满酒,轻轻笑了笑:“我自知是个失职的父亲,可天下大家与个人小家,总要负一个不是吗?”

钱大人端起酒杯品尝,语气中有几分怒其不争的意味:“那是你的无能!”

邵璟也不恼,低垂的眼眸中透出几分无奈与悲哀。

“确是我的无能,没能照顾好他,我无可辩驳。”

邵璟忆起多年前的那场宫变,他暗中替幼帝易疏豢养了一批死士,蛰伏数年,终于等来那个合适的时机,以家宴为由,将煜亲王易恪引至后宫中,假意商谈长公主易青丝与丞相公子邵洺的婚事。

月黑风高,宫门紧闭,易恪仅带了几名亲卫,邵璟悄然带人锁死了宫门,不让任何人出入,他锁住了易恪的生路,也意味着他将自己唯一的孩子锁进了这场非生既死的阴谋政变。

待他排除隐患赶到时,这场血色的宴会已经接近尾声,小皇帝易疏被残存的死士护在角落,易恪的亲卫尽数战死,煜亲王披头散发,捂着伤口扶住桌案勉力支撑,已是强弓末弩。长公主易青丝满脸泪水双手颤抖举着匕首,一步步走向那个她深恶痛绝的男人。

这个逼死她与易疏母后的人,这个,仅仅因为维护她,便惹来他不满,赐死她身边侍奉多年的侍女与嬷嬷的人,同时也是她的亲叔叔,只手遮天的摄政王,曾经众望所归的煜亲王。

可这时一个人挡在她身前。

易青丝抬头,邵洺温柔又坚定地拿过她手中的匕首,轻轻笑了笑。

“若注定要有人万劫不复,我一个人就够了。”

邵洺攥紧匕首,上前,冷静地刺入易恪的心脏。

邵璟时常会想,当初若不是自己将他拉入这次阴谋,如今邵洺是否不会走到如此境地?

可世事没有如果,正如他的愧疚,永没有消散的那天。

他曾以为自己是了解那个孩子的,可后来却发现,他从来没有去了解过他,而如今,他已经看不透那个孩子心中究竟要的是什么。

他欠他的,再没有办法去弥补了。

一口将杯中清酒饮尽,邵璟叹息。

他愿为天下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唯独给不了身边亲人一份称职的关怀。

“罢了罢了,他若能余生平安喜乐,也足够了。”钱大人哼哼道,不愿再去揭老友的伤疤。

邵璟笑着,不答。

◎最新评论:

第二十三章

◎火,不知从何处烧起,蜿蜒如蛇,吞噬着卢阳城,城门已破,火光冲天,熏……◎

火,不知从何处烧起,蜿蜒如蛇,吞噬着卢阳城,城门已破,火光冲天,熏烧半块苍天,让人分不清此时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

喊杀声充斥耳廓,哀嚎遍野,不知又有多少人要在今夜埋骨他乡?

邵洺倚在高楼阑干上,静观这一场国破家亡的大戏。

还没到他出场的时机,邵洺轻拍阑干,默然观察北越骑兵的动向。

他站的地方很高,让底下的人都渺小如蝼蚁般,城中百姓早已撤离,只留守城的将士还在抵抗,他们期盼着援军的到来,却不知本该五日前便到的援军此时还被北越的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拖延在远处。

他手下的暗卫分为三支,雁卫主情报的收集传递,如今分散各处,密切监视各方势力动向。原本负责善后的鸦卫,与暗杀护卫的枭卫如今正在接应援军,暗卫人数不多,拢共也不过几百人,但胜在行踪隐秘,消息网广布,能令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惜一切代价,他们必须在今日内为援军打开出路,赶来卢阳。

他也站得太高了,却又高触不及天,回首,那些死去的孤魂注视着他,他们的白骨踩在他脚下,他得用命给他们一个交代,让该死之人永世不得超生,让不该死之人死得其所,九泉之下瞑目。